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荷花的名句

荷花的名句

荷花之美

荷花多為白或紅二色,古人謂紅實為粉紅的泛稱,詩人詠白色荷花喻為“白窣”即白色的美玉;如晉·陸雲詩句“金條懸白窣”。白居易詩句:“素房含綠玉冠鮮”,他詠白荷時比作玉冠,吳融詩“白玉花開綠錦池”更直接地稱為白玉。

古詩中詠紅荷的更多,如溫庭筠詩句:“舊宅嘉蓮照水紅”;李商隱句:“惟有綠荷紅菡萏(荷花別名)”。梁武帝詩句:“江南蓮花開,紅光照碧水”;姚合詩句:“幽人夜眠起,忽疑野中燒”;又另句“光凝珠有蒂,焰起火無煙”;範成大詩:“淩波仙子靜中芳,也帶酣紅學醉妝”等。都是很妙的比喻。

古代荷花有黃色的(現己失傳)見申時行詩“朵朵黃雲團羽蓋,為迎金母下瑤池”;又詩“高結重臺散異香,名花長映禦袍黃”。詩人將黃荷比作“黃雲”,“黃袍”壹定是很美的。

3.2 荷葉之美

很多詩中用“田田”形容荷葉的形狀,如趙暇詩:“葉亂田田綠,蓮余片片紅”可能源自漢樂府“蓮葉何田田”的古句。荷葉近圓形,晉詩人張華即贊稱:“碧葉齊如規,”比田田更逼真,所以後人劉永之詩句“圓緘初出水,規蓋已迎風,”沿用者漸漸多了。但展葉之前兩側內卷,詩人詠為“交葉半心開”是很入微的洞察。

荷葉的表面有壹層密生的刺狀角質突起,水珠落在葉面上附著力很小,因此向低處滾動。這壹自然現象詩人們看作是悲歡離合的象征,寫出不少贊詠的佳句。如溫庭筠句:“荷心有露似驪珠,不是真圓亦搖蕩”;劉永之句:‘向曉珠搖蕩,時瀉玉盤中”;張昱句:“露荷又作瓊珠碎,藕絲織錦香滿機”;王月浦詩“雨余無事倚欄桿,媚水荷花粉未幹,十萬瓊珠天不惜,綠盤擎出與人看”;李白的名句“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期采雲裏,欲贈隔遠天,相思無由見,悵望涼風前”。可見荷葉上的水珠成了感人的的媒體。

水中看見荷葉的時期遠比荷花長,詩人詠荷葉的詩句並不少於荷花。例如高啟詩:“葉低浮水上,莖弱裊風前,乍覆遊魚戲,難藏宿鷺眠”,這壹幅如畫的詩將荷葉與魚鷺都融在了壹起。此外荷葉的香氣也十分宜人,如範成大句:“風葉青蔥亦自香”;盧照鄰句“浮香繞曲岸,圓影覆華池”;鄭谷詩句:“移舟水濺差差綠,倚檻風搖柄柄香”都是專指荷葉的香。

實際上花、葉相輔相映、互相承托之美也不乏詩人的贊譽。如白居易詩句“素房含露玉冠鮮,紺葉搖風鈿扇圓”;李商隱詩句:“惟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韓琦句:“鈿扇相倚綠,香囊獨立紅”;韓琦句:“風卷蓮香不斷頭,田田荷影動清流”。這些名句都描述花、葉與四周情景結合在壹起,襯托出和諧之美。

3.3 蓮藕鮮美

如周霆震以“冰盤雪藕”為題:“清澈冰盤壓蔗漿,酒酣雪藕近華堂。凝寒色映瑤華脆,真白絲連翠袖香……”;又如謝邁詩:“須知淤泥中,有藕大如椽。本清擬冰雪,未艷方蟬娟。……甘寒固不數,卻暑最所便。……開緘尚帶泥。未嚼先垂涎。……切玉墮冷冽,己覺沈屙痊。……”這些詩句都是對蓮藕味美的嘉評

3.4 荷品高潔

中國古文化對許多物品常喜品評其優劣。荷的全身是寶,故長期受到贊美,到明代萬歷二十四年,馬斯和的“瑞蓮賦”中精辟地總結出以荷喻人的高度評價:“出泥不汙、中通外直、不枝不蔓、亭亭凈植、祛饹清標,君子之質。”每句都暗指人的品質要像荷壹樣。但表面上推崇荷為“花中君子”,只不過是將人品與花品相互借喻而達到教悔的目的。其中自然存在人格美、道德美、行為美等許多人品的要求。

3.5 荷景宜人

美景是地球上自然環境與自然物的組合,如果只是亭亭凈直,沒有水中的倒影和來回點水的蜻蜒相呼應,亭亭孤荷將索然無味。任何的荷景都不是絕然孤立的荷,偶然吹來無色無形的風都會被詩人贊為“荷風”,這個風既泛荷香又消酷暑,所以有“人心正畏暑,水面獨搖風”(豐稷句);“船移分細浪,風散動浮香”(唐太宗句);“白日發光彩,清飆散芳馨”(白居易句)。風與荷相偕顯然引起了美感。

荷與其他植物構成的美景,十分常見,也能引人入勝。如:“裊裊數莖欹竹嶼,美人和露入淇園”(丁明登句)。這說明水中之荷與岸邊之竹是很好的組合。還有荷與柳的組景更為常見。如南北朝的祖孫登詩句“弱柳垂江翠,新蓮夾岸紅”;楊萬裏詩句:“想得熏風端午後,荷花世界柳絲鄉”。荷柳相映成趣的詩很多,這裏不再列舉。

野生荷花只要水的深度適合,蔓延很快,而且多在湖邊淺水地區,望去油生壹種曠達開朗之感,如韓愈詩句“曲江千頃秋波凈,平鋪紅雲(指荷花)蓋明鏡”;虞可齋詩句:“壹色荷花三十裏,淡妝濃抹錦雲紅”;黃庭堅詩句:“吾家雙井塘,十裏秋風香”;蘇軾詩句:“環城三十裏,處處皆佳絕,浦蓮浩如海,時見舟壹葉”。可見大面積的野荷給詩人帶來“如海”、“如雲”的美感,值得壹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