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瞬間壹千年
敦煌
河西走廊西段的重鎮。
南臨雄偉的祁連山,西接遼闊的塔克拉瑪幹沙漠,北接崎嶇的北賽山,東連峰巒突兀、怪石嶙峋的三座險山。
黨河
源於祁連山冰雪的黨河流經敦煌,使這片荒涼的戈壁灘成為獨壹無二的綠洲。漢帝國高強度的軍營和絲綢之路的開通,使其迅速成為西部重鎮。
公元344年的壹個晚上。
壹個叫樂覺的和尚,在經過當泉谷的時候,看到鳴沙山在金光中,以為這裏是佛教聖地。他決定不急著趕路,而是留在這裏做壹座雕像。正是這個決定,讓敦煌有了第壹個石窟。但他不會想到,這裏的發掘和繪制持續了幾個世紀,成為舉世聞名的人類藝術寶庫。
敦煌恰好處於通往西域的絲綢之路的咽喉,有北、中、南三條路線,都是從敦煌出發,到達中亞和歐洲。作為連接歐亞的商業大道,敦煌這個中原王朝曾經的根據地,寄托著各色人等的夢想。從敦煌往西,需要穿越世界第二大沙漠。所以,人們在離開敦煌之前,在莫高窟捐款,去石窟供養佛像,祈福。從西域大漠平安而來的人,也挖洞造佛,以謝佛祖的加持和恩賜。普通人都希望好年景、盛世能長久。萬壹饑荒戰亂,希望以後擺脫苦難,這是精神上的寄托,心理上的滿足和安慰。敦煌的各級官員,大家族,高僧大德,也會修建自己的功德洞,以表達對佛教的虔誠,有的還會通過挖洞來炫耀自己的政治、宗教或經濟權力。就這樣,三險山下鳴沙山旁的當泉谷石壁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洞穴。
日出日落斧鑿聲。
在流動的歲月裏,敦煌佛教石窟的建設從未停止過。石窟不斷增多,窟內佛像也在變臉。從蒼勁健碩到美骨清像,再到柔和豐富的色彩,構圖逐漸細致華麗,佛國世界也變得更加豪放空前。壹代又壹代的僧人、畫家、資助人將自己的信仰和希望刻在石壁上,各種山水、亭臺樓閣、花卉圖案令人目不暇接。如果壹邊相連,這些壯麗的畫面可以排列成20多公裏長的畫廊。
按照當時的習俗,畫家的名字不能出現在他們制作的壁畫上。為了呈現發生在莫高窟的故事,我們給他取名為“鞏俐”。
公元637年的唐朝
在長安的壹座寺廟裏,鞏俐正在專心致誌地畫壹幅維摩詰經典名畫。
此時,距離唐太宗和李世民登基已經十年了。這就是被後人稱為“貞觀之治”的火紅歲月。壹切都顯得那麽滋潤,各種建築都蓋起來了。在開放和繁榮的時代,唐人特別熱愛生活,喜歡用顏色裝飾墻壁,從寺廟到政府辦公室,從私人住宅到宮殿。他們在墻上畫出美麗漂亮的人,還有神秘的宗教場景。
顏李奔
他是壁畫大師,他的畫被朝野公認為“傑作”。
雖然鞏俐不是著名的藝術家,但他是整個繪畫工作室裏最好的畫家。有人說畫的人物和宮中的顏很像。鞏俐為自己感到驕傲。他每天在畫坊裏埋頭苦幹,在宮裏抄粉。有壹天能進入翰林院,成為壹名有地位的畫家,是他的夢想。
粉末書
多為當時流行的名作或宮中流傳的小品。畫家們經常根據這些粉彩畫壁畫,以滿足顧客對時尚潮流的需求。臨摹粉筆是壹個畫家最基本的技能。如果妳不合格,妳將不能獨立工作,甚至會受到懲罰。因此,普通畫家的水平必須達到壹定的標準,這就使得普通畫家的作品和大師的作品在壹段時間內的差距並不遙遠。同時,粉筆書的流傳也讓長安的畫流行了壹段時間。從最西端的西國到東海之外的扶桑,都可以看到盛唐長安藝術的風采。
雖然鞏俐的繪畫技巧已經很高了,但要進入國子監成為皇家畫家幾乎是不可能的。
公元639年
唐朝的繁榮開放迎來了自漢代以來絲綢之路的第二個鼎盛時期。敦煌也成為了史書中所描述的“華容道造的大都市”。
此時,西域和位於新疆吐魯番東南的高昌國的政局發生了變化。當時西域由蒙古遊牧部落西突厥統治,西突厥開始出現敵視唐朝的勢力。地處西域絲綢之路門戶的高昌王泰,依附西突厥,扣留西域各國駐唐使節,企圖阻止他們越境與唐帝國交往。曾經“生意壹筆接壹筆”的絲綢之路被封鎖,這是中原王朝無法接受的。對於唐太宗來說,維護絲綢之路的暢通和西域的和平是國家戰略的既定目標。唐帝國的遠征軍迅速集結。在廣泛動員和招募士兵的同時,還招募了壹批文化人和工匠隨行。
作為壹支跨地域的國家軍事行動軍隊,壹路征戰河西走廊和西域,無疑肩負著將大唐文化藝術傳播到更廣闊大地的重任。
公元639年,帶著他的毛筆和粉筆書加入了後的軍隊。
由於敦煌是離高昌最近的河西鎮,自然成為唐朝軍隊的後勤補給基地。鞏俐和其他工匠奉命在敦煌為皇軍組裝武器對抗高昌。唐皇軍很快攻占了高昌城。
當軍隊撤退時,壹些工匠選擇留在敦煌。鞏俐是其中之壹。因為他看到了施展才華的大好機會。
最特別的是,敦煌保留了來自天竺的原始佛教傳統。人們普遍信佛,喜歡在裏面挖洞、造像、畫壁畫。
此時,經過隋朝的大力建設,已經出現了數百個洞窟,其數量和規模都達到了非常可觀的水平。
鞏俐來到莫高窟,仔細觀看這裏的壁畫。上壹代畫家用簡單的筆觸描繪出他們自己對佛教世界的看法,這深深打動了鞏俐。
鞏俐和他的同伴開始嘗試為敦煌的寺廟和洞穴繪制壁畫。代表長安先鋒派繪畫風格的他們,帶來了這種色彩斑斕、氣勢磅礴、猶如宮女壹般的壁畫,讓敦煌居民眼前壹亮,感到十分親切。
鞏俐很快成為敦煌畫家的“首都”。
獨了
他是技術水平最高的工匠,也是塗裝工程的策劃指揮。
鞏俐通常自己畫壁畫,然後請其他畫家根據蠟筆上色。
翟氏家族是敦煌的顯赫家族,人口眾多,廣泛分布在敦煌的各個城鄉。他們非常重視儒家思想,也是壹個世代信佛的家族。翟家經濟實力雄厚,開始在莫高窟造像。
公元642年,唐太宗貞觀十六年。
朝壹郎敦煌郡司庫翟通參軍,開始投資修建莫高窟第220窟為家。這是敦煌早期家庭主導的石窟。
家庭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基本單位。壹個官員或貴族家庭是壹個社會的縮影。
敦煌石窟是“家窟”,不僅描繪了他們家族的歷史,也描繪了古代敦煌乃至整個中國的印記。
受石窟負責人的委托,鞏俐負責翟家洞的壁畫。
大庫
壹個洞穴從建造到完工要經過復雜而精密的程序,這需要鞏俐、泥瓦匠、石匠、雕塑家和木匠的合作。在古代敦煌,有壹支特殊的施工隊伍。他們被稱為“洞穴挖掘者”,負責修復懸崖和挖掘洞穴。這是建造石窟的第壹步。
土木工程
然後,還要修建壹些土木結構,如寺廟、屋檐、亭臺等,與石窟相結合。這需要木匠和石匠的配合。
打壹場地面戰
然後泥水匠負責壁畫戰的制作。地戰是指在石墻上塗抹粘土和亞麻、棉花的混合泥,使墻面光滑如紙,最後在泥皮上塗壹層白灰,這是畫壁畫的基礎。
塑造佛像
雕塑家專門在洞穴裏制作雕像。他們通常用木條或石胎作為骨架,然後用粘土塑造。
畫彩色雕塑
雕像的內管完成後,繪畫工作就交給了畫師團隊。
石材修整和研磨
畫家使用事先準備好的礦物顏料。他們用清水將礦物打碎,磨成不同粒度的色漿,再與植物膠混合,制成敦煌畫師最常用的顏料。
過濾顏料
在工匠的筆下,紅色的朱砂、黃色的雌黃、藍色的青金石、白色的雲母流淌而出,壯麗的壁畫緩緩鋪展開來。
敦煌的畫師壹般是以小組為單位,壹兩個畫師獨立承擔並完成壹個佛洞的繪畫。
從風格上看,敦煌220窟似乎是同壹人所畫,多人所畫。
鞏俐和陶虹就洞穴的設計方案達成了壹致。在洞的東南和北壁上,分別繪制了維摩詰從西方凈土到山本耀司轉變的繪畫。長安畫家在莫高窟第220窟的創作將給敦煌佛教藝術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也將結束傳統本土藝術的主導格局..在這個歷史長河的節點上,敦煌石窟藝術表現出非凡的創造力。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狄家洞
唐代壁畫主要是大規模的改畫,幾乎把佛經的復雜內容都畫到了壹幅畫上,基本上改變不了魏晉南北朝壁畫橫幅連載故事的結果。盛唐時期凈土宗非常盛行,所以在石窟中繪制西方凈土成為佛教壁畫的主流。
所謂凈土,就是所謂的西方極樂世界,壹年四季鳥語花香的地方。佛陀在這裏說,壹切聽到真理的眾生,都享有無限的快樂。
鞏俐開始在翟家口的南墻上描述他在西方的凈土變化。
巨池中央,阿彌陀佛坐在蓮花寶座上,四周有許多菩薩在聚精會神地聽畫,畫中少年在演奏,空中的樂器沒有鼓聲和歌聲,地下的舞妓在跳舞。鞏俐用鮮艷明亮的色彩,流暢精致的線條畫,勾勒出華麗絢爛的歌舞天堂。
從這幅畫中,人們可以看到敦煌的藝術風格進入了壹個全新的中原,在擺脫了印度波斯的影響後,敦煌藝術完全獨立成熟,達到了爐火純青的境界。
正如敦煌研究院首任院長常書鴻先生所說,第220窟的壁畫“構圖和色彩,不亞於意大利文藝復興時期教堂的裝飾畫”
當鞏俐在石窟北壁上的七佛(藥劑師)的畫逐漸成型時,觀眾都被他構圖的新奇和宏偉所震驚。
畫面中央的水池碧波蕩漾,荷花盛開。水池上方有寶藏平臺嗎?用玻璃鋪地板,光彩四射;平臺上有七個蓮臺排成壹排。每壹朵蓮花上都立著壹尊藥師的雕像,佛陀呵呵,他是壹位藥師。自東晉七佛翻譯《藥理學家經》以來,藥師信仰開始在中國萌芽和發展。藥理學家經典的高度實用性宣傳,得到了王公貴族的壹致相信。藥師佛兩側,有兩個平臺,供身著天衣、頭戴寶冠的菩薩輔佐。它們下面是歌舞伎樂,播放歌曲和贊美來支持藥師佛。
著名美學家宗白華認為,“敦煌的藝術場景是音樂性的,以樂舞為基本意境”
當人們關註這幅壁畫,沈浸在光輪帶波浪紋理組成的浩瀚而復雜的旋律中時,似乎真的能聆聽到宇宙的音樂。
胡璇舞
壹些專家認為,這些舞者用腳在壹個小圓地毯上跳舞,他們的舞蹈可能是盛行於唐代的胡璇舞。
隨著唐太宗對河西走廊和西域的強大控制,絲綢之路暢通無阻,東西方之間的交流日益繁榮。中亞的風俗傳入中原,胡璇舞風靡壹時。“人人都學會了轉身”成了唐朝的時尚。
胡璇舞今天已經失傳了。在敦煌,胡璇舞蹈凝固在石窟壁畫中,令人遐想。
鄧舒
在莫高窟第220窟北壁描繪的盛大舞蹈場景中,也有大型燈樹。這個場景和長安等地的元宵節很像。
人們在興奮的歌舞中享受著快樂。
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壁畫永遠記錄了鞏俐記憶中的長安景象。
翟家庫?建設長達20年,可見窯洞建設的艱辛。
從翟家洞開始,敦煌大部分佛教洞穴都以“家洞”命名,每個“家洞”都有自己的歷史。它們是佛教社會化最具體、最深刻的歷史見證。
第220窟西墻佛龕
洞主室西龕下用墨汁書寫的“翟家洞”三個大字,強烈地反映了家族的建洞觀念和思想。佛教石窟已經成為家族財富的壹部分,代代相傳。翟的石窟也成就了那些無名畫師。
鞏俐在這裏畫出了他在長安磨礪多年的帝王形象。
三十年後,嚴的《歷代君王論》被世人譽為“傑作”。
另壹方面,鞏俐迷失在歷史中,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
在宗教信仰和藝術的啟發下,鞏俐和他的同伴創造了220個洞穴的驚人作品,這是莫高窟藝術史上的裏程碑。
220窟南壁九品過世。
當鞏俐最後壹次走進這個洞穴時,他把大半生都獻給了它?他可能悲喜交加。他以前的許多同伴都隨軍隊參戰或受傷或死亡。他在洞穴壁畫中展示了“九品將死”的情節,希望為死者祈福,讓他們死在凈土。
敦煌與河西走廊雖然相隔千裏,但始終與中原王朝息息相關。
公元755年安史之亂
當“安史之亂”使唐帝國由盛轉衰時,敦煌也未能逃脫厄運。吐蕃在青藏高原崛起,攻占河西走廊,統治這裏長達70年。
公元848年,敦煌人民起義奪回河西走廊。
生活恢復平靜後,220號洞穴中翟家的故事開始了新的篇章。
公元925年
翟鳳達、翟通的第九孫
晚唐五代敦煌人的歷法
重建上壹代的窯洞,為家族祈福。
家譜檢查
重建時,翟鳳達在石墻上畫下了自己和親人的畫像,並在過道另壹側整齊地寫下了“家族檢查樹”。它詳細記錄了家族經營石窟近300年的歷史,成為今天人們了解敦煌石窟建設和日常管理的書證。
魏晉南北朝時期,通過與印度和中亞的佛教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中國藝術獲得了旺盛的生命力。到了隋唐時期,這種混血藝術逐漸完成了本土化的過程,從而醞釀了中國美術的黃金時代。
吳氏後人抄
吳道子是這壹時期最具傳奇色彩的畫家。
他所畫的線條剛柔並濟,為後世畫家開創了典範的粉筆書,被稱為“吳家”。
傳說中的聖人吳道子的畫已經不存世了。今天,220窟的壁畫被公認為具有“五代當風”和“類吳佳”的神韻,成為美院學生學習的典範。
唐朝是絲綢之路最繁榮的時期,也是敦煌建設的黃金時代。近壹半的莫高窟建於唐代。
以220窟為代表的現存127窟,體現了盛唐文明的宏偉。
公元4世紀至14世紀期間,近1000年間,經過十六國、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代的修建,敦煌地區形成了莫高窟、西千佛洞、東千佛洞、玉林洞、五殿洞等石窟群,統稱為敦煌石窟。
據記載,敦煌有千余窟,現在有812窟。僅莫高窟就有735個洞窟,其中492個洞窟有壁畫或造像,保存了45000多平方米的壁畫彩塑3390件。以及唐、宋、清、民國十余座木質建築。
莫高窟跨越多個朝代,最終形成了建築、雕塑、壁畫三位壹體的藝術聖地和歷史文化寶庫。
1900王
無意間打開了關閉了千年的莫高窟第17窟。洞內藏有4世紀至11世紀的文獻、紙畫、帛畫、刺繡等5萬余件古代文物。
65438+5月27日,0908
伯希和離開了敦煌,6600多卷佛經和368幅莫高窟照片也隨他帶回了法國。
莫高窟是中國最大、最豐富、持續時間最長的佛教藝術、歷史和文化寶庫,從此聞名於世。
由於這些卷軸的發現和研究,以敦煌地區保存和發現的豐富歷史文獻和藝術文物為重點的敦煌學逐漸成為國際顯學。敦煌莫高窟的形成,最重要的原因是它在穿越河西走廊的絲綢之路上處於獨特的樞紐地位。
它是西邊的壹個岔口,也是東邊的壹個泊位。
這造就了這裏商業交流和東西方文化藝術交融的繁榮景象,最終成就了敦煌莫高窟對中國文化的貢獻及其在世紀藝術寶庫中的巔峰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