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部編版小學壹年級下冊《靜夜思》的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1、通過欣賞古詩了解中秋節全家團圓的含義。
2、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準備:
材料準備:古詩原文,動畫
認知準備:知道自己的家鄉,並且初步了解故鄉的含義。
教學重點:
理解故事內容
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教學過程:
壹、主題引入
孩子們知道再過幾天是什麽節日?
妳們知道這壹天的月亮會有什麽變化呢?
中秋節大家要做些什麽呢?(鼓勵幼兒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
小結:中秋節的月亮圓又圓,壹家人都在壹起賞月、吃飯、品嘗美味的月餅,中秋節是闔家團圓(壹家人團圓)的節日。
二、學習古詩
中秋節是壹個團圓的節日,可是有很多不在自己家鄉工作的人,沒辦法回家和家人過中秋節,他們非常想念家鄉,思念家人們。我們古代唐朝有壹位詩人李白,他就懷著這種心情寫了壹首古詩——《靜夜思》,我們來聽壹聽,看壹看:(出示古詩的動畫視頻)
提問:古詩的名字叫什麽?動畫裏的那個人在幹什麽?
小結:古詩的名字叫《靜夜思》,意思是李白在安靜的夜晚思念自己的故鄉和親人。
再次欣賞古詩,幫助幼兒逐句理解古詩的內容(重點)
小結:李白看到自己的床前亮光光的。看起來好像是在地上結了壹層霜。於是,他就擡頭來看天上的月亮,發現今晚的月亮特別的圓,特別的亮。想起了遠方的故鄉和親人,心裏感到很難過。
三、幼兒吟誦古詩
引導幼兒有感情的吟誦古詩,感受詩人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難點)
思考:作者為什麽看到月亮會想起家鄉?
2.部編版小學壹年級下冊《靜夜思》的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頭”,認識新偏旁“攵”。
2、初步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誦讀時能做到正確,有感情。
3、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積極主動地誦讀古詩文。
教學重點識字、寫字,朗讀和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初步感知詩歌所描繪的意境,培養學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教學過程
(壹)猜謎導入,揭示課題
1、猜謎語: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個圓盤,有時像把鐮刀。
2、揭題:今天我們壹起學習壹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靜夜思》。
[設計意圖:猜謎是低年級學生喜聞樂見的,課伊始,就讓學生猜謎,學生的濃厚興趣被激發,為整堂課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3、板書課題,學習生字“靜、夜”
(1)指名試讀課題。
(2)師板書這三個字的拼音,再讓學生把課題讀準。
(3)這三個字妳們認識嗎?是怎麽認識的?能給它們找找夥伴嗎?
(相機板書:安靜夜晚思念)
(4)揭題:這首詩是我國古代唐朝詩人李白的經典佳作。這是他剛剛離開家鄉,離開親人後,在壹個安靜的夜晚,面對皎潔的月亮勾起的對家鄉親人的思念。
(這壹環節中,用學生自組的三個詞串聯整首詩的意思,學生易於接受。)
(二)初讀古詩,感情意境
提要求:我知道很多小朋友已經會讀這首詩了,甚至有的小朋友還能背誦,但是我希望通過今天的學習,妳不僅要認識詩歌中的生字,還要把詩歌讀得正確,有感情。
1、聽錄音讀詩,要求學生邊聽邊點。
2、自讀詩句,要求邊讀邊圈出生字條裏的生字,生字圈好後多試拼幾遍。
3、指名讀,評議。
4、檢查生字學習情況。
(1)集中出示生字: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
a、開火車試讀,要求拼準
b、請小老師帶讀
(2)分塊識字:
a、找出在題目中剛認識的兩個字“靜,夜”,帶讀。
b、自讀“床,光,望,鄉”,說發現。(它們都是後鼻音的字,而且韻母都是“ang”。)
c、用做動作的方式識記“舉、低”。
d、學習“故”。介紹新偏旁“攵”。
(3)做“摘星星”的遊戲。
師:小朋友,今晚的夜色真美,不僅月亮姐姐來到了我們的現場,妳看星星妹妹也來湊熱鬧了。不過,它說:“我的身上有妳們剛剛認識的字寶寶,只要把妳認識的字寶寶讀對讀準,這顆星就送給妳了。”
a、做“摘星星”的遊戲。
b、書寫“頭”。(指導兩點的位置是壹上壹下)
c、把字寶寶送回家。
(4)出示詩句,剛識記過的字用紅顏色表示,齊讀生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充分遵循學生的身心發展規律和語文學習規律來選擇教學策略,真正體現以學定教,關註每壹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體驗成功的快樂。]
(三)朗讀詩句,感悟詩韻
1、(課件出示課文插圖)
在柔和的古箏聲中師插入:在這個安靜的夜晚,月亮是圓圓的,在我們中國,圓月象征著團圓,而詩人卻獨自壹個人漂泊在外,此時此刻,他的心情會怎麽樣呢?(難過,傷心……)
2、讀全詩,感悟詩韻
(1)教師範讀,再現意境。
(2)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3)配樂朗讀,深入意境。
(4)表演讀:小朋友,現在請妳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壹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
(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5)指名表演讀古詩。
[設計意圖:古詩詞往往用字凝煉,意境深遠,學生難以理解,對於壹年級小朋友來說,
學習古詩詞,重在讀,不在“懂”,對詩意理解可以淡化。]
(四)課堂拓展,欣賞古詩
古朗月行(拼音註釋)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
1、出示詩歌,範讀。
2、自由練讀,指名讀,齊讀。
3、在這首詩中,妳從哪兒感受到李白寫的是月亮?
4、寫月亮的詩有很多,請同學們回家搜集壹首跟月亮有關的古詩,並把它背下來。
3.部編版小學壹年級下冊《靜夜思》的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目、耳、頭、米”4個字。認識新偏旁點橫頭、反文旁。
2、朗讀古詩,背誦古詩。在誦讀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3、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引導學生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書籍。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靜夜思教案教學設計好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在誦讀古詩過程中體會古詩意思,感受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觀察大自然的興趣,落實觀察夜空、閱讀有關課外讀物的實踐活動。
教學時間:1課時
課前準備:
1、每位學生留心看夜空,看看有些什麽。
2、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教學過程:
壹、觀圖導入。
說說自己看到的。
二、揭題、釋題。
1、“思”:思念,想念。
2、誰在什麽地方,思念什麽?
3、課前準備情況(有關李白的)交流。
三、初讀古詩。
1、借助拼音自由讀,要求把每個字音都讀準。
2、把詩中的生字單獨拿出讀兩遍,認壹認。
3、檢查讀的情況。(主要是字音)
4、讀後交流:妳知道了什麽,想知道什麽。
四、細讀古詩。
1、朗讀古詩。妳喜歡怎樣讀?(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讀,多肯定,多鼓勵)
2、配樂朗誦。
3、當堂背誦。
五、認記生字。
1、說說妳認記生字的方法。
2、生字卡片認讀。
3、“摘蘋果”遊戲:把認到的生字摘下,組成詞大聲說出來。
六、練習寫字。
七、課外作業
1、再看夜晚的天空,把新的發現說給同學聽。
2、課外繼續收集和閱讀有關李白及他寫的其他詩,還有描寫夜空或介紹有關星體的科學知識的壹些課外讀物。把收集到的和讀過的帶到班裏,向同學介紹或互相借閱。
4.部編版小學壹年級下冊《靜夜思》的優秀教案
〖知識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4個字。認識1個偏旁“攵”。
2、朗讀、背誦這首古詩。
〖能力目標〗
1、培養學生的識字能力。
2、培養學生誦讀古詩的能力。
〖情感目標〗
1、讓學生受到古詩文化的熏陶,產生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
2、使學生感受到古詩中所描繪的美好意境,勾勒出的濃濃思鄉情。
3、培養學生的識字興趣。
教學重、難點會認10個生字,寫好4個字。有感情的誦讀古詩。
教學媒體多媒體教室;CAI課件
設計理念
本課是壹首古詩的教學,對於古詩學生非常喜歡誦讀,很多孩子在兩三歲就開始背誦古詩,根據課前對學生情況的了解,本課這首《靜夜思》,所有的孩子都已經能夠背誦。所以我把本課的著眼點放在讓學生認讀古詩中的生字和對古詩的感受上,並且讓學生接受古詩文化的熏陶,喜歡古詩,了解詩人,熱愛我們的傳統文化。讓孩子們對古詩由小時候的簡單的韻文背誦,升華到有意識的對古詩的喜愛。
教學過程
壹、導入:背誦古詩
(背景屏幕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屏幕上的字。背背喜歡的古詩。
〖設計意圖〗:音樂、背景、文字,首先在課前營造壹種古香古色的韻味,背背喜歡的古詩,引領學生們進入古詩境地,從而給整堂課罩上古詩的氛圍。
二、介紹詩人
疊紀師:同學們,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很多優秀的古詩作品,寫出這些古詩的作者我們把他們叫作(“詩人”)。咱們就來認識壹下這位詩人。
1、屏幕演示:出現李白像,讓學生介紹壹下對李白的了解。
2、課件演示,介紹李白
李白是我國唐代的詩人,古時候很多詩人都有自己的封號,李白就號稱“青蓮居士”。他壹生寫了很多古詩,將近有壹千首,他的詩想像豐富,風格豪放,正因為他的詩寫得多,寫得妙,簡直就像壹位作詩的神仙,所以人們還稱他為“詩仙”。詩仙就是在說詩人(“李白”。)
〖設計意圖〗:豐富學生的。視野,讓學生們不但會背誦古詩,而且知曉古詩的作者,了解詩人,喜歡詩人,近而也更加喜歡我們的古詩文化。
三、從圖畫意境進入古詩
1、課件演示:(秋夜,李白望月圖)看,這是什麽時候,李白在幹什麽?
2、學生看圖說壹說
3、揭示詩題
師:這是秋天,壹個靜悄悄夜晚,李白正離家在外,看到這樣圓圓的月亮,讓他想起了自己的故鄉。於是寫下了壹首留傳千古的詩作──“靜夜思”
4、齊讀課題
5、知道這首詩嗎?讓學生背壹背
〖設計意圖〗:讓學生從圖畫濃郁的意境,從已有的古詩理解察覺到這首詩的情感基調。
四、認讀生字
1、讀字正音
⑴指名讀古詩
⑵在書圏出本課生字,邊圈邊讀
⑶同位互相檢查,互讀互聽。(出示課件)
靜夜床光舉頭望低故鄉
⑷指名領讀,並讓學生說說整體認讀音節是哪個字,三拼音節的字有哪些。理解“故鄉”,故鄉是哪?我們的故鄉是哪?
⑸開火車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讀準生字的字音,並隨時復習鞏固漢語拼音,如三拼、整體認讀音節。通過相互檢查的方法讓同位兩個小夥伴合作學習,互相糾正。
2、認清字形
⑴學生小組交流,用什麽好辦法記住了這些字。
⑵指名說壹說。
⑶搶讀生字遊戲。(課件在花瓣上出示本課生字)
相機理解“舉”、“舉頭”:請學生把鉛筆舉起來。請舉手,請舉頭,“舉頭”還可以說成什麽?
通過反義詞的方法理解低。聯系詩句內容“望明月”理解“望”是看的意思。
⑷對號認生字
1夜 2光 3頭 4床 5故 6鄉
課件出示:學生對口令:
夜是幾號字?頭是幾號字?2號什麽字?4號什麽字?5號6號什麽詞?
答對者來摘蘋果,並請摘到兩個蘋果的同學把其中的壹個送給好朋友。
⑸摘蘋果遊戲
出示帶有生字的蘋果,“誰會摘下帶有生字的蘋果?”請學生正確摘下帶有生字的蘋果,領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們在壹起,交流識字的辦法,可以加深學生對生字的記憶,也為其它學生提供了壹種識字的方法與途徑,通過各種形式的遊戲“搶讀”“對號”“摘蘋果”反復的復現生字,讓學生在快樂積極的態度中完成生字的認記。
五、朗讀古詩
1、體會詩意
⑴指名讀古詩
⑵“這首詩講的是什麽意思呢?”小組討論交流,不懂的地方互相問壹問
⑶指名說說
⑷提出不懂的地方
相機理解“霜”:在哪兒見過霜。(天冷的時候,玻璃上、地上會結出壹層白白的冰晶,那就是霜。)
師:壹輪明月當空照,銀色的月光撒在地面,就像天涼地上結了壹層霜,李白擡起頭來,望向皎潔的圓月,想起了自己獨自壹人,離家在外,於是低下頭來思念故鄉,思念著故鄉的親人。
〖設計意圖〗:通過對詩意的大致理解,把學生引入到詩的意境中,詩人的情緒裏,喚出學生朗誦這首詩的情感狀態。
2、入境朗誦
⑴學生自由練讀
⑵指名讀,大家評議,教師針對指導
導情:想壹想李白的心情是怎樣的?如果妳離開了爸爸媽媽,十分想念他們,卻無法相見,妳的心情怎樣?
⑶師範讀
⑷配樂讀
同學們,現在妳就是思念故鄉的詩人李白,在的寂靜的夜晚,獨自壹人,對著月亮,帶著妳的心情,妳的表情,和動作來吟誦這首靜夜思吧。
⑸學生練讀
⑹指名朗誦
⑺全體起立,望月誦讀“靜夜思”
〖設計意圖〗:通過音樂的烘托、借助圖畫的感染,讓壹種思鄉情涓涓流入學生的心間,全情投入朗誦。讓學生熏到李白的情懷,讀出古詩的韻味。
六、古詩賞析
師:壹輪明月,壹段思鄉情,壹首靜夜思,李白還有很多詩作都寫到了月亮,我們來欣賞兩首。
配樂朗誦《古朗月行》《月下獨酌》
師:如果妳們也喜歡這兩首詩可以到我們的《古詩八十首》中去找壹找,背壹背。
5.部編版小學壹年級下冊《靜夜思》的優秀教案
教學目標:1.認識10個生字,會寫生字“目、耳、頭、米”,認識新偏旁“攵”。
2.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激發學生對閱讀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體會詩人的思鄉之情。
3.正確、有感情地誦讀、背誦這首詩文。
教學重點:
1.認讀生字,寫生字。
2.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1.感受詩歌所描繪的美好意境,體會詩人思念故鄉的心情。
2.培養學生閱讀古詩的興趣。
課前準備:
收集並閱讀了解有關李白的.事跡、其它詩作等。
設計理念:
采用低年級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引導學生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在識字、寫字教學中,引導學生把有限的時間和精力用於突破識字和寫字的難點,防止平均用力。
教學流程:
壹、猜謎語導入
1.小朋友喜歡猜謎語嗎?今天,老師就給大家帶來了壹則:
有時落在山腰,有時掛在樹梢,
有時像面圓鏡,有時像把鐮刀。
(謎底:月亮)
小朋友,妳們喜歡月亮嗎?從古至今,許多詩人、作家和妳們壹樣也很喜歡月亮,望著月亮,詩人、作家會想起許多令他們思念的東西。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壹首有關月亮的古詩《靜夜思》。
2.板書課題,(教師板書,學生齊書空)認讀生字“靜”“夜”
[設計意圖:以兒童喜聞樂見的猜謎形式導入新課,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1.自主練讀課文,並用“——”劃出不認識的字。
2.四人小組內學習:說壹說有哪幾個字是自己認識的,不認識的的字借助拼音自學,並讀讀自制生字卡片,小組內交流學習成果,互教互學。
3.指名學生壹行壹行讀課文。註意正音,指導讀好“靜、床、光、望、鄉”的後鼻音。
4.同桌互相讀壹讀,爭取人人把課文讀準、讀順。
[設計意圖:指導方法,重視落實,培養學生的獨立學習意識和合作學習精神。]
三、創設情境,復現生字
1.現在月亮姐姐要考考小朋友,把生字藏在星星裏,妳還認識它們嗎?
2.遊戲鞏固:看到小朋友學得這麽認真,月亮姐姐帶著星星妹妹也趕來湊熱鬧了,月亮姐姐說:“星星妹妹後面藏著壹個字,我來考考妳們,誰能認識,我們就和她交朋友。”(課件出示月亮星星圖,指名壹位學生上來點擊鼠標,大家壹齊認讀),看到妳們玩得這麽開心,老師也想參加,行嗎?我來指,妳來認,認的時候還可以站起來加上動作演壹演這個字的意思。
3.出示:“靜、床、光、望、鄉”5張生字卡片,開火車同桌齊讀後鼻音的字,讀正確後互相說:“合作愉快!”
4.教學新偏旁“攵”,出示生字卡片“故”,引導學生觀察:“攵”象妳認識的哪個字?它和“文”字有什麽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妳怎麽記住這個偏旁?
5.這些字都會讀了,古詩是不是也能讀正確呢?
(1)指名讀古詩,其他學生認真聽,準備給同學正音。
(2)讀後正音。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設計,意在關註每壹個學生的個體差異,針對部分學生對詩歌已耳熟能詳,教學中,教師應充分相信學生,放手讓孩子自己識字,互幫互學。同時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讓生字多次復現,加以鞏固。在廣泛的生生互動,師生互動中,孩子們體驗到了學習的快樂。]
四、感受詩意,再讀古詩。
1.(課件出示插圖,配上古箏樂曲)談話:小朋友,現在請妳們靜靜地欣賞這幅圖,看看在這樣壹個安靜的夜晚,李白站在窗前難以入睡。他看到月光穿過窗又灑落在窗前,那月光明亮如霜。仰望那天上的明月,又低下頭看看地上的月光,壹股思念家鄉,思念親人的情感,在他的心裏油然而生,於是他寫下了這千百年來感動著每壹個中國人的詩篇《靜夜思》
2.離開家鄉,離開親人,李白的心裏壹定非常(生說:難過、傷心、悲哀……)
3.教師範讀,學生看著畫面,想著教師剛才的講解感受詩中之情。
4.小朋友,此時的妳們看到月亮妳想到了什麽?(播放樂曲)
(預設)生: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上海賺錢的爸爸。”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在北京賺錢的媽媽、姐姐。”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好朋友。”
“看到月亮,我想到了爸爸、媽媽,我很想他們回來,每天可以看到他們。”
師:詩人看著掛在空中的明月,會想到什麽呢?他想到了故鄉的什麽呢?”
生:“他想到了故鄉的那座小山。”
“他想起了家門口的那條小溪。”
“他想起了故鄉的親人。”
……
師:是啊,在這樣的夜晚,我們是多麽思念親人啊。下面我們就帶著自己及李白的思念讀這首古詩
5.模仿練讀,想象意境。
6.角色表演:小朋友,現在請妳們就把自己想象成李白,遠離家鄉,遠離親人,在壹個靜靜的夜晚,站在窗前望著圓月……(生雙手合攏放在背後,深情吟誦)
7.指名表演者上臺表演,配以樂曲。
8.通過多種方式背誦積累這首古詩。
[設計意圖:深入感知課文中的情感,但不是用分析的辦法,而是利用詩意的畫面和故事,用播放音樂和有感情地朗讀的辦法,使學生整體感知,這樣符合壹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特別是農村裏百分之九十多的留守兒童感受得會更深,這首詩很短,含義又及深,很難讓壹年級的學生全面理解,這裏只是讓學生有初步的感受,今後每壹位學生都會用壹生的時間去品讀這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