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原文及翻譯賞析

李清照《鷓鴣天·桂花》原文及翻譯賞析

鷓鴣天·桂花原文:

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壹流。( 紅 壹作:輕)梅定妒,菊應羞,畫闌開處冠中秋。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闌 通:欄)

鷓鴣天·桂花翻譯及註釋

翻譯 淡黃色的桂花,並不鮮艷,但體態輕盈。於幽靜之處,不惹人註意,只留給人香味。不需要具有名花的紅碧顏色。桂花色淡香濃,應屬最好的。  (和桂花相比)梅花壹定妒嫉,菊花自當羞慚。桂花是秋天裏百花之首,天經地義。可憾屈原對桂花不太了解,太沒有情意了。不然,他在《離騷》中贊美那麽多花,為什麽沒有提到桂花呢?

註釋 1鷓鴣天:詞牌名。2「畫闌」句:化用李賀《金銅仙人辭漢歌》的「畫欄桂樹懸秋香」之句意,謂桂花為中秋時節首屈壹指的花木。3「騷人」二句:取意於陳與義《清平樂·木犀》的「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之句意。「騷人」、「楚人」均指屈原。可煞:疑問詞,猶可是。情思:情意。何事:為何。此二句意謂《離騷》多載花木名稱而未及桂花。

鷓鴣天·桂花賞析二

 詠物詩詞壹般以詠物抒情為主,絕少議論。李清照的這首詠桂詞壹反傳統,以議論入詞,又托物抒懷。詠物既不乏形象,議論也能充滿詩意,堪稱別開生面。「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短短十四字卻形神兼備,寫出了桂花的獨特風韻。上句重在賦「色」,兼及體性;下句重在詠懷,突出「香」字。據有關記載,桂樹花白者名銀桂,黃者名金桂,紅者為丹桂。它常生於高山之上,冬夏常青,以同類為林,間無雜樹。又秋天開花者為多,其花香味濃郁。色黃而冠之以「輕」,再加上「暗淡」二字,說明她不以明亮炫目的光澤和秾艷嬌媚的顏色取悅於人。雖色淡光暗,卻秉性溫雅柔和,像壹位恬靜的淑女,自有其獨特的動人風韻。令人愛慕不已。她又情懷疏淡,遠跡深山,惟將濃郁的芳香常飄人間,猶如壹位隱居的君子,以其高尚的德行情操,贏得了世人的敬佩。

 首二句詠物,以下轉入議論。「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壹流。」反映了清照的審美觀,她認為品格的美、內的美尤為重要。「何須」二字,把僅以「色」美取勝的群花壹筆蕩開,而推出色淡香濃、跡遠品高的桂花,大書特書。「自是花中第壹流」為第壹層議論。

 「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為第二層議論。連清照壹生酷愛的梅花「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面前,也不能不油然而生忌妒之意。而作者頗為稱許的菊花也只能掩面含羞,自嘆弗如。接著又從節令上著眼,稱桂花為中秋時節的花中之冠。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為第三層議論。傳說屈原當年作《離騷》,遍收名花珍卉,以喻君子修身美德,唯獨桂花不其列。清照很為桂花抱屈,因而毫不客氣地批評了這位先賢,說他情思不足,竟把香冠中秋的桂花給遺漏了,實乃壹大遺恨。陳與義在《清平樂·木犀》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意思和此詞大體上是壹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李清照的這首詠物詞詠物而不滯於物。草間或以群花作比,或以梅菊陪襯,或評騭古人,從多層次的議論中,形象地展現了她那超塵脫俗的美學觀點和對桂花由衷的贊美和崇敬。桂花貌不出眾,色不誘人,但卻「暗淡輕黃」、「情疏跡遠」而又馥香自芳,這正是詞人品格的寫照。這首詞顯示了詞人卓爾不群的審美品味,值得用心玩味。

鷓鴣天·桂花賞析壹

 這首《鷓鴣天》詞是壹篇盛贊桂花的作品。在李清照詞中,詠花之作很多,但推崇某花為第壹流者還僅此壹篇。它與《攤破浣溪沙》同為作者與丈夫居住青州時的作品。

 作為供觀賞的花卉,艷麗的色彩是惹人喜愛的壹個重要原因。此篇的上片正是抓住桂花「色」的特點來寫的。「暗淡輕黃體性柔」,「暗」「淡」「輕」三字是形容桂花的色是暗黃、淡黃、輕黃。「體性柔」說這種花的花身和性質。

 「情疏跡遠只香留。」這種樹多生於深山中,宋之問詩:「為問山東桂,無人何自芳。」李白詩:「安知南山桂,綠葉垂芳根。」所以對人來說是跡遠而情疏的,可是它的香卻不因此而有所減少。

 「何須淺碧深紅色,自是花中第壹流。」作者以為,淺碧、深紅在諸顏色中堪稱美妙,然而,這些美妙的顏色,對於桂花來說,卻是無須添加的。因為它濃郁的香氣,溫雅的體性已足使她成為第壹流的名花,顏色淡壹點又有什麽要緊呢?

 上片圍繞「色」與「香」的矛盾展開形象化的議論,生動地表現了作者的美學觀點。對於「花」這個具體的審美對像來說,「色」屬於外在美的範疇,「味」屬於內在美的範疇,作者以為色淡味香的桂花「自是花中第壹流」,足見作者對於內在美是很推崇的。

 下片的「梅定妒,菊應羞,畫欄開處冠中秋」,是緊承上壹片的意思寫的。梅花,雖然開在早春,開在百花之前,而且姿容秀麗,儀態萬千。但是,面對著「暗淡輕黃體性柔」的桂花,她卻不能不生嫉妒之意;菊花,雖然開在深秋,獨放百花之後,而且清雅秀美,幽香襲人,但面對著「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她也不能不掩飾羞愧之容。於是,正值中秋八月開放的桂花便理所當然地成為花中之冠了。

 「騷人可煞無情思,何事當年不見收。」「騷人」指的是屈原。屈原的《離騷》上多載草木名稱,獨獨不見桂花。 宋代 的陳與義在《清平樂·詠桂》中說:「楚人未識孤妍,《離騷》遺恨千年。」意思和此詞大體上是壹致的,皆以屈原的不收桂花入《離騷》為憾事,以為這是屈原情思不足的緣故。

 就全篇來說,這首詞的筆法是很巧妙的。全詞自始至終都像是為桂花鳴不平,實際上是在抒發自己的幽怨之情。

 詞中正面描寫桂花的,只有開頭兩句。僅此兩句便把桂花的顏色、光澤、性格、韻味都寫盡了,為後面替桂花「鳴冤」、「正名」做好了鋪墊。

 作者之所以推崇桂花為第壹流的花朵,是因為她十分註重桂花的內在美,十分欣賞桂花的色淡味香,體性溫雅。所謂「何須淺碧深紅色」,言外之意是,只要味香性柔,無須淺碧深紅;如果徒有「淺碧深紅」便不能列為花中第壹流。為了推崇桂花,作者甚至讓梅花生妒,使菊花含羞。其實,作者的詠梅、詠菊之作是不少的,這兩種花,論顏色,論風韻,確實不在桂花之下,她們的「妒」和「羞」恐怕還是因為她們沒有桂花那樣濃郁的芳香吧?最後,作者更直接談及詠桂與情思的關系,她以非凡的藝術家的膽量和勇氣指責屈原的當年不收桂花入《離騷》是「情思」不夠的緣故。至此,作者既為桂花「正」了「名」,又抒發了自己的壹懷幽情。實際上,那「暗淡輕黃體性柔,情疏跡遠只香留」的桂花,正是作者傲視塵俗,亂世挺拔的正直性格的寫照。

鷓鴣天·桂花創作背景

 此詞作於建中靖國(1101年)之後,作者與丈夫趙明誠居住青州之時。由於 北宋 末年黨爭的牽累,李清照的公公趙挺之死後,她曾隨丈夫屏居鄉裏約壹年之久。擺脫了官場上的勾心鬥角,離開了都市的喧囂紛擾,在歸來堂上悉心研玩金石書畫,給他們的隱退生活帶來了蓬勃的生機和無窮的樂趣。他們攻讀而忘名,自樂而遠利,雙雙沈醉於美好、和諧的藝術天地中。此詞就是在這種背景下創作的。 詩詞作品: 鷓鴣天·桂花 詩詞作者: 宋代 李清照 詩詞歸類: 宋詞精選、詠物、寫花、抒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