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嬋娟》
欲斷魂,難斷魂,鏡若水月不染塵,風亂琴心焚.
怕傷神,偏傷神,流雲不解舊事痕,故人是路人.
《雜章》
瑤琴對月鳴兮,玉竹映鏡無塵.
淒戚多難言兮,枯坐兀自傷神.
若能得其人兮,焚心絕情斷魂.
飄零似舊夢兮,故人變作路人.
《醉秋月》
蟾宮落桂八月中
玉液飄香玉樓東
錦書誰托鴻雁去
流離浮步若乘風
《江城子》
乙卯正月十二日夜記夢
十年生死兩茫茫。
不思量,自難忘。
千裏孤墳,無處話淒涼。
縱使相逢應不識,塵滿面,鬢如霜。
夜來幽夢忽還鄉。小軒窗,正梳妝。
相顧無言,惟有淚千行。
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中秋節,又稱月夕、秋節、仲秋節、八月節、八月會、追月節、玩月節、拜月節、女兒節或團圓節,是流行於中國眾多民族與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文化節日,時在農歷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八月十六。中秋節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至明清時,已成為中國的主要節日之壹。
受中華文化的影響,中秋節也是東亞和東南亞壹些國家尤其是當地的華人華僑的傳統節日。自2008年起中秋節被列為國家法定節假日。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拜月、吃月餅、賞桂花、飲桂花酒、等習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中秋節與端午節、春節、清明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