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抒發與別人想法不同的詩句

抒發與別人想法不同的詩句

1. 關於雨的詩句想法

關於雨的詩句想法 1.關於“雨”的詩句及賞析

關於雨的詩句也太多了 壹時還賞析不過來 請多擔待 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何當***煎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春 曉孟浩然 春眠不覺曉, 處處聞啼鳥。

夜來風雨聲, 花落知多少? ---------------------------------------- 王維《山居秋螟》)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 杜甫《春夜喜雨》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 山 中王維 荊溪白石出, 天寒紅葉稀。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 張誌和《漁歌子》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 《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陸遊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 杜牧《清明》 清明時節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

--------------------------------------- 芙蓉樓送辛漸王昌齡 寒雨連江夜入吳,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 壹片冰心在玉壺。

--------------------------------------- 送元二使安西王維 渭城朝雨浥輕塵, 客舍青青柳色新。 勸君更盡壹杯酒, 西出陽關無故人。

------------------------------------- 飲湖上初晴後雨 作者: 蘇軾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

――――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2.關於“雨”的詩句及表達的情感有哪些

1. 寒蟬淒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表達的情感:以冷落淒涼的秋景作為襯托來表達和情人難以割舍的離情。

2. 何當***剪西窗燭,卻話巴山夜雨時。

表達的情感:此詩語言樸素流暢,情真意切。“巴山夜雨”首末重復出現,令人回腸蕩氣。“何當”緊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現了作者思歸的急切心情。

3. 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表達的情感:將“西湖即是美”這壹人們***有的感受用詩的語言表述出來。同時,這兩句也反映出詩人開闊的胸襟與達觀自適的性情。

4.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

表達的情感:小詞借宿酒醒後詢問花事的描寫,曲折委婉地表達了詞人的惜花傷春之情,語言清新,詞意雋永。

5. 簾外雨潺潺,春意闌珊。

表達的情感: 這首詞,情真意切、哀婉動人,深刻地表現了詞人的亡國之痛和囚徒之悲,生動地刻畫了壹個亡國之君的藝術形象。

6. 少年聽雨歌樓上。紅燭昏羅帳。

表達的情感:由作者的少年風流、壯年飄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見壹個歷史時代由興到衰、由衰到亡的嬗變軌跡,而這正是此詞的深刻、獨到之處。

7. 對瀟瀟暮雨灑江天,壹番洗清秋。

表達的情感:上片於壯麗的秋景之中含有淒涼傷感之柔情,下片於纏綿的離情中帶有傷感之景,前後情景交相輝映。

8. 雨裏雞鳴壹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

表達的情感:作者寫雨過山村所見情景,富有詩情畫意,又充滿勞動生活的氣息,同時也表達了壹種對鄉村生活的喜愛之情。

9. 昨夜風兼雨,簾幃颯颯秋聲。

表達的情感:作者對自己的苦痛毫不掩飾,把自己的人生感慨明白寫出,不假飾,不矯情,簡潔質樸,有現實感,雖然思想情調不高,但藝術價值不低。

10. 雨打梨花深閉門,忘了青春,誤了青春。

表達的情感:這首詞的佳處不只在於詞句之清圓流轉,其於自然明暢的吟哦中所表現的空間阻隔灼痛著癡戀女子的幽婉心態更是動人。唐寅輕捷地抒述了壹種被時空折磨的痛苦,上下片交叉互補、回環往復,將壹個淚痕難拭的癡心女形象靈動地顯現於筆端。

3.關於雨的詩句

風雨淒淒,雞鳴喈喈。既見君子,雲胡不夷?風雨瀟瀟,雞鳴膠膠。既見君子,雲胡不瘳?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詩經《風雨》

上邪!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兩漢樂府《上邪》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纖纖擢素手,劄劄弄機杼。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漢清且淺,相去復幾許!盈盈壹水間,脈脈不得語。——兩漢樂府《迢迢牽牛星》

歷稔***追隨,壹旦辭群匹。復如東註水,未有西歸日。夜雨滴空階,曉燈暗離室。相悲各罷酒,何時同促膝?——南北朝·何遜《臨行與故遊夜別》

客心已百念,孤遊重千裏。江暗雨欲來,浪白風初起。——南北朝·何遜相送》

行宮見月傷心色,夜雨聞鈴腸斷聲。——唐·白居易《長恨歌》

青草湖中萬裏程,黃梅雨裏壹人行。愁見灘頭夜泊處,風翻暗浪打船聲。——唐·白居易《浪淘沙》

風回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翅低白雁飛仍重,舌澀黃鸝語未成。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減心情。——唐·白居易《南湖春早》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唐·白居易《琵琶行並序》

紅板江橋青酒旗,館娃宮暖日斜時。可憐雨歇東風定,萬樹千條各自垂。——唐·白居易《楊柳枝》

早蛩啼復歇,殘燈滅又明。隔窗知夜雨,芭蕉先有聲。——唐·白居易《夜雨》

巴東船舫上巴西,波面風生雨腳齊。水蓼冷花紅簌簌,江蘺濕葉碧淒淒。——唐·白居易《竹枝》

宿空房,秋夜長,夜長無寐天不明。耿耿殘燈背壁影,蕭蕭暗雨打窗聲。——唐·白居易《上陽白發人》

涼冷三秋夜,安閑壹老翁。臥遲燈滅後,睡美雨聲中。灰宿溫瓶火,香添暖被籠。曉晴寒未起,霜葉滿階紅。——唐·白居易《秋雨夜眠》

西原驛路掛城頭,客散江亭雨未收。君去試看汾水上,白雲猶似漢時秋?——唐·岑參《虢州後亭送李判官使赴晉絳得秋字》

雨歇楊林東渡頭,永和三日蕩輕舟。故人家在桃花岸,直到門前溪水流。——唐·常建《三日尋李九莊》

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山勢雄三輔,關門扼九州。川從陜路去,河繞華陰流。向晚登臨處,風煙萬裏愁。——唐·崔顥《題潼關樓》

岧峣太華俯鹹京,天外三峰削不成。武帝祠前雲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河山北枕秦關險,驛路西連漢畤平。借問路旁名利客,何如此處學長生。——唐·崔顥《行經華陰》

山頭野火寒多燒,雨裏孤峰濕作煙。聞道遼西無鬥戰,時時醉向酒家眠。——唐·崔顥《雁門胡人歌》

涼月如眉掛柳灣,越中山色鏡中看。蘭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鯉魚來上灘。——唐·戴叔倫《蘭溪棹歌》

蘇溪亭上草漫漫,誰倚東風十二闌?燕子不歸春事晚,壹汀煙雨杏花寒。——唐·戴叔倫《蘇溪亭》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唐·杜甫《兵車行》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唐·杜甫《春夜喜雨》

鴻飛冥冥日月白,青楓葉赤天雨霜。——唐·杜甫《寄韓諫議註》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唐·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翻手作雲覆手雨,紛紛輕薄何須數?君不見管鮑貧時交,此道今人棄如土。——唐·杜甫《貧交行》

夜雨剪春韭,新炊間黃粱。主稱會面難,壹舉累十觴。——唐·杜甫《贈衛八處士》

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唐·杜甫《江南春絕句》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唐·杜牧《清明》

雨過壹蟬噪,飄蕭松桂秋。青苔滿階砌,白鳥故遲留。——唐·杜牧《題揚州禪智寺》

4.描寫雨的詩句和賞析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追問: 有沒有賞析? 回答: 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題解 杜甫詩集中有五十多首寫雨的詩篇,以《喜雨》為題的,***四首,以這壹首最為知名。

這首詩作於上元二年(761)春天,杜甫這時已經在成都草堂居住了兩年。從上年的冬天到這年的二月間,成都壹帶發生了旱災。

經歷過冬天的人,最懂得春天的溫暖;經歷過旱災的人,最懂得雨的可貴。所以當春雨來臨之際,杜甫欣喜非常,以久旱逢甘霖的心情,在詩中描繪了春夜雨景,謳歌了春雨滋潤萬物之功。

句解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多好的雨水啊,它似乎知道季節的來臨,當春天萬物萌生之際便應時而發生。

“好”字統攝全篇。俗話說:“春雨貴如油”,當萬物需要滋潤時,它便來了,故謂“知時節”,也自然是“好雨”。

詩人采用擬人化的寫法,將春雨寫得有情有知,善解人意,喜悅之情形於筆端。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它隨著微風悄悄地在夜間飄落,柔情地滋潤萬物,細微得聽不到壹點響聲。這兩句用擬人化手法,在無聲之處,將雨的連綿滋潤之態寫得十分傳神,把雨好、人喜寫得含蓄而又生動。

詩句不用“灑”或“落”,而用“潛”字,十分恰切形象,準確傳遞了那種不知不覺的情境。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評價說:“雨驟風狂,亦足損物。

曰潛曰細,寫得脈脈綿綿,於造化發生之機,最為密切。”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看那四方郊野黑雲密布,只有江中船上的漁火閃爍著壹點光明。詩人又以開闊的夜景去描繪那聽不見的細密春雨。

前壹句以烏雲說明天陰雨長,正好滿足了自然萬物的需求。後壹句與前壹句形成對比,在無邊的暗夜中跳出亮色調,色彩鮮明,富有畫意。

同時見出春天的雨勢,雖然黑雲密布,但並沒有風雨飄搖之勢,,所以船上人才會那般平和。“野徑”,鄉間小路,這裏泛指四方郊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等到天亮後,去看那被雨水滋潤的紅花叢,經雨而濕重的鮮花定會開滿錦官城。

這壹聯由雨夜想象天晴,花兒飽含雨水的感覺,如在目前,花枝經受不起花朵份量的情狀,也呈現出來。說明這雨整整下了壹夜,已經下透了。

詩人的想象,極大地拓展了詩的情感與思維空間,使得詩意更深壹層,喜悅之情也不言自明。“紅濕”,雨後的花叢,紅潤壹片。

“花重”,花朵經雨而濕重,壹說色澤濃艷。明代譚元春在《唐詩歸》評價:“‘紅濕’字已妙於說雨矣。

‘重’字尤妙,不濕不重。”“錦官城”。

即成都。 評解 平常之景最為難寫,能寫難狀之景如在目前,且如此真切入微,令人如臨其境,只有大詩人能夠做到。

這是壹首五律。前兩聯用流水對,把春雨的神韻壹氣寫下,末聯寫壹種驟然回首的驚喜,格律嚴謹而渾然壹體。

詩人是按先“傾耳聽雨”、再“舉首望雨”、後“閉目想象”的過程和角度,去表現春夜好雨的。詩從聽覺寫至視覺,乃至心理感覺,從當夜想到清晨,結構嚴謹,描寫細膩;語言錘煉精工;巧妙地運用了擬人、對比等具有較強表現力的藝術手法。

詩中句句繪景,句句寫情,不用喜悅歡愉之類詞匯,卻處處透露出喜悅的氣息、明快的情調。《瀛奎律髓匯評》引紀昀語:“此是名篇,通體精妙,後半尤有神。”

在擇韻上,詩人以韻就情,他選擇的“庚”韻,是後鼻韻母,其發音過程較長,客觀上拖慢了整首詩涵詠的時間和語調,這恰恰宜於表達詩中喜悅而不沖動、醇厚而不奔放的綿長細膩的情感。

5.關於 雨 的詩句

1)杜甫《春夜喜雨》賞析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雲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春夜喜雨》抒寫詩人對春夜細雨的無私奉獻品質的喜愛贊美之情。

壹二句“好”字含情,贊盛春雨。“知時節”賦予春雨以人的生命和情感,在作者看來,春雨體貼人意,知曉時節,在人們急需的時候飄然而至,催發生機。

多好的春雨!首聯既言春雨的“發生”,又含蓄地傳達出作者熱切盼望春雨降臨的焦急心緒。頷聯顯然是詩人的聽覺感受。

春雨來了,在蒼茫的夜晚,隨風而至,悄無聲息,滋潤萬物,無意討“好”,唯求奉獻。瞧,聽雨情景作者體察得多麽細致,就連春雨灑灑,靜默無聲也被詩人聽出來了。

可見,驚喜於春雨的潛移默化,詩人徹夜難眠。頸聯緊承頷聯,詩人唯願春雨下個通宵,又恐突然中止,亦喜亦憂,推門而出,佇立遠眺,只見平日涇渭分明的田野小徑也溶入夜色,漆黑壹片,可見夜有多黑,雨有多密。

而江船漁火紅艷奪目,又反襯出春夜的廣漠幽黑,也從側面烘托出春雨之繁密。尾聯系想象之辭,詩人目睹春雨綿綿,欣慰地想到第二天天亮的時候,錦官城將是壹片萬紫千紅的春色。

花之紅艷欲滴、生機盎然正是無聲細雨潛移默化、滋潤洗凝而成…… 2)白居易《錢塘湖春行》賞析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孤山寺所見之景。第壹句是地點,第二句是遠景。

“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腳下平靜的水面與天上低垂的雲幕構成了壹副寧靜的水墨西湖圖。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遊程中所見。

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用“早”來形容黃鶯,體現了白居易對這些充滿生機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愛。

壹個“爭”字,讓人感到春光的難得與寶貴。用壹個“啄”字,來描寫燕子那忙碌而興奮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寫活了。

這兩句著意描繪出鶯鶯燕燕的動態,從而使得全詩洋溢著春的活力與生機。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

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這聯和上聯是此詩的核心部分,同時也是白詩描寫春光特別是描寫西湖春光的點睛之筆。

這更是壹聯極富情感色彩與生命活力的景物描寫,充分顯示了白居易對描寫對象的細致觀察以及準確把握其特征的能力。 尾聯寫白沙堤之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悅的心情。

“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說明詩人流連忘返。 從孤山北面到現在的平湖秋月、白堤,詩人壹路走來壹路向人們報告春的信息:湖面春水新生、樹上春鶯爭鳴、空中春燕銜泥、堤岸春花漸開、春草剛綠,詩人敏銳細膩的筆觸,讓人們從中體會到西湖正在舒展地著上春裝。

詩人贊美西湖的春色,並且指出他最愛在白沙堤上行走。白堤的兩邊是水,堤兩旁種滿了柳樹、桃樹。

春天走在白堤上,淡淡的湖水就在妳的腳邊,妳仿佛走在水面上;初春的柳枝如煙如霧,如絲如縷,飄拂在妳的臉上,使妳心中湧生無限溫柔無限愛,妳像在夢境、在仙境。當春天走在白堤上時,妳就更能體味到詩人寫這首詩時的感覺和心情了。

全詩的題意主要在壹個“行”字上,扣緊“春行”二字來描寫景物的。但西湖面積太大,行程太長,所以詩人只截取其中壹段來寫——從孤山寺的北面寫起,至白沙堤止。

讀這首詩,我們自然就有了隨著詩人飽覽西湖早春景色的感覺。 全詩結構嚴密,格律嚴謹,對仗工整,語言流暢,生動自然,語氣平易,體現了通俗流暢的特點。

詩人從總體上著眼描繪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並善於在行進途中展開了景物描寫,選取了典型與分類排列相結合:中間寫鶯、燕、花、草四種最見春色的景物,動物與植物選擇組合,獨具匠心。還善於把握景物特征,運用最具表現力的詞語加以描繪和渲染。

3)杜牧《江南春絕句》賞析 千裏鶯啼綠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是描寫江南風光的壹首七絕。江南多麽迷人,多麽令人向往,“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已經給我們描繪了壹幅幅絢麗的圖畫,但那只是宏觀的,而杜牧的《江南春》則相對具體壹些,似乎領我們參觀了幾個景點,印象也就更深刻了。

杜牧在這首七絕中不僅描繪了明媚的江南春光,而且還再現了江南煙雨蒙蒙的樓臺景色,使江南風光更加神奇迷離,別有壹番情趣。“千裏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首先詩人把我們帶入了江南那花紅柳綠的世界。

妳看,到處鶯歌燕舞,到處綠樹紅花;那帝水的村莊,那依山的城郭,尤其是那迎風招展的酒旗,多麽令人心馳神往!“千裏”說明是寫整個江南,但整體又是通過壹個個具體的意象表現出來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這裏有過渡到江南風光的重要組成部分——寺廟,揉進了滄桑之感,南朝遺留下來的許許多多佛教建築物在春風春雨中若隱若現,更增添撲朔迷離之美。

6.求關於雨的詩句十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張誌和《漁歌子》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誌南和尚《絕句》

渭城朝雨亦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維《送元二使安西》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杜牧《江南春絕句》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陸遊《十壹月四日風雨大作》

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杜甫《春夜喜雨》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辛棄疾《西江月》

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曉》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杜牧《清明》

水光瀲艷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

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沈雨打萍――――文天祥《過伶仃洋》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王維:《山居秋瞑》)

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維:《山中》)

寒雨連江夜人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