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王維
獨在異鄉為異客,①每逢佳節倍思親。②
遙知兄弟登高處,③遍插茱萸少壹人。④
註釋
①異鄉:他鄉。 為:做。 異客:陌生的客人。
②倍思親:加倍思念親人。
③遙知:這裏是在遙遠的地方想象著的意思。 登高:古代風俗,重陽
節要登高,飲菊花酒。
④茱萸(zhūyú):壹種有香味的植物。古人認為九月九日登高時佩帶茱
萸,可以避邪。
解析
這是壹首懷念親人的詩。當時作者才十七歲,壹個人客居在外,重陽佳
節時更加思念家鄉和親人。詩的大意說:我獨自壹個人在他鄉做陌生的客人,
常常想念家鄉,而每逢歡慶佳節時,就更加思念家中的親人。我在遙遠的異鄉想象著,今天兄弟們登高的時候,大家插戴茱萸,就少了我壹個人。
詩本來是寫自己想念兄弟的,可是並不直說自己如何想,偏說想象著兄弟們登高都在想念他。這就加深了詩的感情,讀來更加感人。“每逢佳節倍思親”,已成為千古傳誦的名句。
元 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註釋〕
1.元日:農歷正月初壹。
2.壹歲除:壹年過去了。
3.屠蘇:屠蘇酒。古時候的風俗,每年除夕家家用屠蘇草泡酒,吊在井裏,元旦取出來,全家老小朝東喝屠蘇酒。全句說,春風把暖氣吹進了屠蘇酒(意思是說,喝了屠蘇酒,暖洋洋地感覺到春天已經來了)
4.曈曈:光輝燦爛。全句說,初升的太陽照遍了千家萬戶。
5.總把新桃換舊符:總拿新門神換掉了舊門神。桃符是用桃木做成的,古時候逢到新年,家家戶戶都用兩塊桃木板子,畫上兩個神像,掛在大門上,說是可以驅除魔鬼。
這首詩描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的動人景象,抒發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
首句“爆竹聲中壹歲除”,在陣陣鞭炮聲中送走舊歲,迎來新年。起句緊扣題目,渲染春節熱鬧歡樂的氣氛。次句“春風送暖入屠蘇”,描寫人們迎著和煦的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第三句“千門萬戶曈曈日”,寫旭日的光輝普照千家萬戶。用“曈曈”表現日出時光輝燦爛的景象,象征無限光明美好的前景。結“總把新挑換舊符”,既是寫當時的民間習俗,又寓含除舊布新的意思。“桃符”是壹種繪有神像、掛在門上避邪的桃木板。每年元旦取下舊桃符,換上新桃符。“新桃換舊符”與首句爆竹送舊歲緊密呼應,形象地表現了萬象更新的景象。
王安石既是政治家,又是詩人。他的不少描景繪物詩都寓有強烈的政治內容。本詩就是通過新年元旦新氣象的描寫,抒寫自己執政變法,除舊布新,強國富民的抱負和樂觀自信的情緒。
全詩文筆輕快,色調明朗,眼前景與心中情水乳交融,確是壹首融情入景,寓意深刻的好詩。
正月十五夜
蘇味道
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穠李,行歌盡落梅,
今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編輯本段]簡介
蘇味道(648—705)初唐政治家、文學家。趙州欒城人。九歲能詩文,少與李嶠以文辭齊名,號“蘇李”。乾封中進士,早年為鹹陽尉,因吏部侍郎裴行儉賞識,隨裴行儉兩征突厥,為書記。聖歷初官居相位。先後三度為相達七年之久,深得武則天賞識。後因親附張易之兄弟,中宗時貶為眉州刺史。不久又復遷益州(今成都)大都督府長史,未行而卒,終年58歲。蘇味道諳練臺閣故事,善章奏。由於武則天時期復雜的政治環境,而常常采取明哲保身的態度,處事模棱兩可,世號“蘇模棱”。青年時與李嶠、崔融、杜審言合稱初唐文章四友。所作詩今存十六首,載《全唐詩》,著有《蘇味道集》已佚。蘇味道死後葬今欒城蘇邱村。其壹子留四川眉山,宋代“三蘇”為其後。
蘇味道是中國唐代詩人。趙州欒城(今屬河北欒城)人。少有才華,20歲舉進士 ,累遷鹹陽尉。武後時居相位數年,茍合取容,處事依違兩可,時稱“蘇模棱”。因阿附張易之,中宗時貶郿州刺史,死於任所。與杜審言、崔融、李嶠並稱為文章四友,與李嶠並稱蘇李。對唐代律詩發展有推動作用。詩多應制之作,浮艷雍容。但《正月十五夜》(壹作《上元》)詠長安元宵夜花燈盛況,為傳世之作。原有集,今佚。《全唐詩》錄其詩16首。
與裏人李嶠俱以文翰顯,時人謂之蘇李。弱冠擢進士第,累轉鹹陽尉。裴行儉引管書記,延載中,歷鳳閣舍人、檢校侍郎。證聖元年,出為集州刺史,俄召拜天官侍郎。聖歷初,遷鳳閣侍郎同鳳閣鸞臺三品,前後居相位數載,多識臺閣故事。神龍時,坐張易之黨貶眉州刺史,還為益州長史卒。詩風清正挺秀,綺而不艷。多詠物詩。代表作為《正月十五夜》、《詠虹》、《和武三思於天中寺尋復禮上人之作 》等,其中《正月十五夜》寫元宵夜景,火樹銀花加之秾李遊伎,更有明月行歌,令人不禁悠然神往,不愧佳作。另外《詠虹》詩對虹的描寫刻劃亦頗值得稱道。有集十五卷,今編詩壹卷(全唐詩上卷第六十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