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寶雞縣誌》記載:雞峰插雲,縣境峰嶽之奇,唯雞山為最;天柱矗立,玉筍排空;西連吳嶽,東接太華;雲繞峰腰,觸石時呈五色,雞棲山頂,驚人只在壹鳴。又載:三峰如削,徙巔者必援鐵索而上,有石雞大如羊。《明壹統誌》雲:山有三峰並峙,為壹邑之冠。雞峰山奇景甚多,歷來有三十六景之說。其中著名的景點有:
棒槌石站在石炕(這是上山的要道,為壹天然石臺階,形如農家炕,兩頭置有石枕,故名石炕)向東望去,群峰中壹峰頂上屹立壹高約15米,直徑5米的圓柱石,很象農家婦女捶洗衣裳用的棒槌,起名棒槌石。棒槌石直插峰頂,周圍松青竹翠。清晨日出,霞光從峰隙松間穿過,色彩迷離,景象萬千。
米湯池是高碼頭上壹個天池,位置在山頂稍偏西,池方約80公分,池中常年有水。人們上山到此,正好口渴難耐,喝上池中幾口水,真比米湯還香甜。
土地嶺在池灣西斜上方,是壹個高聳的山嶺。嶺上有壹石塊砌成的土地神廟,廟後石臺上有壹千年古松,高十四、五米,樹皮鱗裂,枝葉蒼翠。
豁口是登雞峰山,由北坡轉向南坡的分界口。站在豁口,可以南眺秦嶺山脈,群峰起伏,連綿不斷;北俯瞰渭水之濱,高樓林立,車水馬龍。
亂石窖面積約400平方米的椅子形臺地。坡根處亂石磊磊,石縫間灌木叢生,藤蔓遍布,似乎有些荒涼。但這裏地處向陽,紫氣東來,是建造仙山瓊閣的好地方。據說,早在唐朝年間,這裏就有廟院存在,後因山體崩塌,亂石滾下,廟院埋沒。至今廟基遺址還隱約可見。傳說,古戲《白蛇傳》中的白娘子,早先是在這裏修煉,再到商洛地區的丹鳳縣,最後才到四川峨眉山的金木院修煉成仙為白衣菩薩。當年此廟院的主神就是白衣菩薩。
雞峰插雲這是經過豁口,站在南坡仰望雞峰山的總體印象,巨大的山峰高插入雲,氣勢磅礴,引人神往。
麥積縮影主峰的最左側,有壹峰獨秀,塊塊巨石相互壘疊,峰底寬闊,漸高漸窄,至頂呈尖狀,如麥垛聳立,頗似天水麥積山的輪廓,故名。
玉筍排空主峰中間部分,壹柱壹柱的巖石從峰頂垂下,突兀嶙峋,像壹排排石筍沖向天空,蒼松翠柏點綴其中,為主峰增添了萬般秀色。
銅墻鐵壁主峰的右部,從底到頂,如刀削斧劈壹般平整,真有壁立萬仞的氣勢。
靈官神池過了豁口,往東斜向下走不到100米,有壹礦泉,就是靈官池。靈官池海拔1700米以上,山高水高,是雞峰山生活用水之池,即使雞峰山廟會,壹天遊人多達上千人,水也基本夠用。原池小而淺,且有泄漏,經深擴並用混凝土處理後,現蓄水量更為充足。此水據說是靈官神之神水、聖水,透澈清涼。禁忌遊人在池中洗手、洗臉及洗不潔之物,否則,池水當天立即幹涸,幾天也滿不上來。
姑姑庵沿靈官池再往東50米開外,路下邊就是姑姑庵遺址。相傳,古時有位鳳翔劉姓姑娘,脫離塵緣,離家出走,在這裏利用石窯搭庵,作為尼姑庵,苦苦修煉。若幹年後,修成正果。為了紀念她,後人親切地稱這裏為姑姑庵。
黑虎池由姑姑庵繼續東行,在刀劈石西斜上方的絕壁底端有壹水池,就是黑虎池。絕壁自上而下有壹不規則的裂縫,滴水沿裂縫註入池中。據說,此裂縫中住有壹大蟒蛇,天熱時,順裂縫下來,在池中飲水。
劍劈石挨著黑虎橋西邊,矗立的巨石裂開壹窄縫,象用劍劈似的,縫寬80公分,長約4米,高約5米,稱劍劈石。這是過黑虎橋的必經之處。
黑虎橋(亦叫奈何橋)向東剛走出劍劈石,就是黑虎橋。擡頭看是千仞絕壁,往前走是懸崖溝壑,向下看是無底深澗。在此絕壁上有座用青岡木、漆木紮成的棧道小橋,長約10米。在絕壁上打有孔眼垂直安裝著壹排茶杯粗的龍頭鐵挑檐,與這些鐵挑檐恰成壹直線的絕壁中間,有壹向外拐出的大樹,根部象犁頭,棧橋就架在這些鐵挑檐和大犁頭上。該橋是通往雞峰山的必經之橋,也是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第壹關。
將軍石過了黑虎橋,在石崖邊上可看到黑虎橋下約500米處的山坡上矗立著壹塊黑色怪石,高約15米,像是給雞峰山把守南大門的威武將軍。傳說,當年唐僖宗李儇逃難到雞峰山,在黑虎橋西邊的山坡上,駐守著他的禦林禁軍,因做飯失火,把坡上茅草引燃,熊熊烈火把滿山的石頭燒成了黑的。包括將軍石在內,山上的石頭到現在還是黑的。
神仙洞與舍身崖玉皇洞東邊有壹石洞,面積約18平方米,最裏邊是石炕,靠門口砌有鍋竈,可容納十多人吃住。
神鞭奇峰在神仙洞口,向北望去,不遠處有壹拔地而起的石峰,三面淩空,風光無限,人稱鐵鞭石,亦叫霸王置鞭石。鐵鞭石南邊,有石階可攀。攀上鐵鞭石,頂部面積僅二、三平方米,鑿有圓柱形石窩,石窩中插著壹個百十斤重的黑虎鐵鞭。
黑牛鼻孔由鐵鞭石向西折回再往上登攀,忽然石崖橫空,山路中斷,使人茫然,似乎無路。仔細看石崖右邊卻有壹直上直下的豎洞,叫黑牛鼻孔。此洞,巨石重疊,上下相通,洞頂雙峰相峙,洞壁陡峭如立,洞內有鐵索可以抓攀,是登上峰頂的必經之洞,又是壹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第二關。
閻王砭(蛇過道)上了黑牛鼻孔,向西斜上方爬去,約在黑虎橋絕壁百十米以上的壁棱處,有壹張開約60角的虎口,虎口下唇略有下傾,這就是閻王砭,上雞峰山可以從這裏走近道。因虎口張開的高度有限,不能從裏邊走過,只能象蛇壹樣爬過,故又叫蛇過道。下邊是懸崖絕壁,十分驚險。
幽徑通天鉆出黑牛鼻孔,轉向東南,有約百米長的斜坡大峽谷,沿此而上,猶如登天壹般,向下望深不見底,向上望手可摸著天。驚險而刺激。
金雞報曉鑄造於清道光二十九年,重達七、八十斤,置於南峰巔。是雞峰山的標誌和善男信女的崇拜之物。造型精巧,神態逼真。圍繞鐵雞曾衍生出許多有趣的故事。如在鐵雞脖子系壹根紅繩子,又解壹根帶回家系在自家雞窩上,這樣,雞就會不生百病,連日下蛋不止。還有將雞頭扳向哪壹方,哪壹方就萬事如意、五谷豐登。
飛來石站在金雞報曉景點四顧眺望有壹巨石,上鐫刻有漢隸飛來石三字。巨石高約4米,為不規則圓柱,四圍約18米,此石四面天靠,與石底座也不是壹體,人們傳說是天外飛來之石。據推測,可能為隕石或為冰川活動搬移而來。
蘑菇石相距飛來石約50米,有壹巨石,高約5米,直徑2米,狀如蘑菇,與周圍古樹、叢草相映成趣。四周山坡滋生野生蘑菇。蘑菇石可稱得上是蘑菇王。
神龜探海位於蘑菇石約60米處,有壹巨石,形似龜背,淩空而懸,下為茫茫雲海。遠遠望去,似只巨龜浮遊於海上。
回心石(鷹愁崖)遊完南峰,要上東峰,必經回心石。回心石巨石淩空,擋住上山的去路,上有鐵索垂吊下來,抓住鐵索,竭盡全力,便可登上回心石。
鷂子翻身與三清宮爬上回心石,再迂回攀登,就到東峰峰頂--混元頂。在混元頂,有鐵鑄盤古氏、天皇氏、人皇氏、地皇氏神像。混元頂以北,有壹驚險地方,名叫鷂子翻身,遊人從此下去才能到達三清官。溜下鷂子翻身,緊抓鐵索,面朝石崖,彎腰登腿,腳壹步步下移,就安全下到三清官。這裏有座鐵廟,供奉著原始天尊、太上老君、靈寶道君的神位。
唐王石床由三清宮向左拐,就是唐王睡覺的地方,有石床、石枕,石床北高南低,上有石崖突出,日不曬,雨不淋,10多平方米大,旁有四季常青的喬松和鐵姜木林,南風、北風都能從此處吹過,實為安逸休閑的好地方。
唐王棋盤南天門前有壹飛巖,三面懸空,上有壹石刻棋盤,大如乒乓球臺面,楚河漢界分明,棋盤上放置著已失落不全的棋子,傳說這是唐王下棋的地方。
除了上面所說的景點外,還有雷神峰、雙聯石塔、蟠龍石、西峰(又叫藥王山)、南峰(又叫拜香臺)、東峰(又叫混元頂)、東西石堡子。東堡子的山峰分別為望子峰、排岔峰、鏵尖峰等;神池除了靈官神池外,還有雷神池(在雷峰峰頂)、觀音神池、黑虎神池等。
雞峰山是壹座容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為壹體的山峰。群峰疊翠,山、石、松互相襯托,和諧統壹;高低錯落,峻峭秀拔,有機地組合成壹幅波瀾起伏、氣勢磅礴的立體畫卷。宋代著名詩人蘇軾登臨雞峰山,曾寫下雞峰雲霞古,龍宮殿宇幽的優美詩句。我們如今站在雄偉的雞峰山巔,亦會產生與當年蘇軾同樣的感受:富饒遼闊的西秦大地盡收眼底,渭河像壹條金色的飄帶向東方飛去。四周層巒叠嶂,團團流雲飛霧,翻卷著,飄蕩著,猶如大海的波濤壹浪高過壹浪。綠茸茸的群峰,宛若海上壹座座碧玉翡翠般的小島,壹會兒被驚濤駭浪埋進雲海,壹會兒又被山風輕輕推出海面,神奇縹緲,引人遐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