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描寫大海的詩句,詩意(最好講壹下描寫大海的什麽)

描寫大海的詩句,詩意(最好講壹下描寫大海的什麽)

1、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壹時多少豪傑。

出處:宋代蘇軾的《念奴嬌·赤壁懷古》

翻譯:陡峭的石壁直聳雲天,如雷的驚濤拍擊著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萬堆白雪。雄壯的江山奇麗如圖畫,壹時間湧現出多少英雄豪傑。

詩意:詞句以描寫赤壁磯風起浪湧的自然風景為主,意境開闊博大,感慨隱約深沈。起筆淩雲健舉,包舉有力。

"亂石"以下五句是寫江水騰湧的壯觀景象。其中"穿"、"拍"、"卷"等動詞用得形象生動。"江山如畫"是寫景的總括之句。"壹時多少豪傑"則又由景物過渡到人事。

2、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壹片日邊來。

出處:唐代李白的《望天門山》

翻譯:長江猶如巨斧劈開天門雄峰,碧綠江水東流到此回旋澎湃。兩岸青山對峙美景難分高下,遇見壹葉孤舟悠悠來自天邊。

詩意:這首詩寫了碧水青山,白帆紅日,交映成壹幅色彩絢麗的畫面。但這畫面不是靜止的,而是流動的。隨著詩人行舟,山斷江開,東流水回,青山相對迎出,孤帆日邊駛來,景色由遠及近再及遠地展開。

3、渡遠荊門外,來從楚國遊。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月下飛天鏡,雲生結海樓。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

出處:唐代李白的《渡荊門送別》

翻譯:我乘舟渡江來到遙遠的荊門外,來到戰國時期楚國的境內遊覽。山隨著低平的原野地出現逐漸消失,江水在壹望無際的原野中奔流。江面月影好似天上飛來的明鏡,雲層締構城外幻出海市蜃樓。我依然憐愛這來自故鄉之水,不遠萬裏來送我東行的小舟。

詩意:這首詩首尾行結,渾然壹體,意境高遠,風格雄健。“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寫得逼真如畫,有如壹幅長江出峽渡荊門長軸山水圖,成為膾炙人口的佳句。

如果說優秀的山水畫“咫尺應須論萬裏”,那麽,這首形象壯美瑰瑋的五律也可以說能以小見大,以壹當十,容量豐富,包涵長江中遊數萬裏山勢與水流的景色,具有高度集中的藝術概括力。

4、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江頭橘樹君自種,那不長系木蘭船。

出處:唐代張籍的《春別曲》

翻譯:長江春水碧綠如染料,剛剛破出水面的點點荷葉只有銅錢大小。自己在那江頭種下的橘樹,也無法拴住將要遠行的小舟。

詩意:長江中春水碧綠,顏色濃得簡直可以作為染料,荷葉剛剛長出水面,壹個個才有銅錢那麽大。詩句寫暮春景色,可引用以表現江南春景,或只用作表示暮春時節。以“堪染”表現色彩之濃重,其誇張手法可作借鑒。

5、南京犀浦道,四月熟黃梅。湛湛長江去,冥冥細雨來。茅茨疏易濕,雲霧密難開。竟日蛟龍喜,盤渦與岸回。

出處:唐代杜甫的《梅雨》

翻譯:成都有個犀浦鎮,只是壹個十分繁榮,富強的大鎮。我正巧在四月路經此地,看到了這裏美麗的景色。滿樹的黃梅已經成熟,深而清的河水向長江流去。

天空下起了蒙蒙細雨,打濕了茅草蓋的屋頂,山間雲霧彌漫,田間有春水澆灌。河中仿佛整日有蛟龍在嬉戲,形成壹個個漩渦達到河岸又返回來。

詩意:此詩描寫蜀中四月的情景,壯美與纖麗互見,宏觀與微觀俱陳。細雨迷蒙,密霧難開,春水盈野,壹派浩渺,意境壯闊。詩中的“南京”是指現在的成都,“犀浦道”指唐代的犀浦縣,現在四川郫縣的犀浦鎮就是當年犀浦縣治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