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唐].岑參.
北風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
忽如壹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散入珠簾濕羅幕,狐裘不暖錦衾薄。
將軍角弓不得控,都護鐵衣冷猶著。
瀚海闌幹百丈冰,愁雲慘淡萬裏凝。
中軍置酒飲歸客,胡琴琵琶與羌笛。
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
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
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
題解
此詩是作者最負盛名的邊塞詩佳作之壹,作於唐天寶十四載(755),時作者任職於北庭都護、持節充伊西節度使封常清幕中。詩描寫塞外雪天冰地壯麗景象。全篇充滿奇情妙思,給人以瑰異壯美的感受。武判官,不詳。
作者
岑參,唐代詩人,生平見前遼寧《營州歌》詩。
註釋
①白草:西北地區所特產的壹種草名,即芨芨草。②胡天:指西北地區的天氣。③忽如:壹作“忽然”。④梨花:喻雪。⑤珠簾:裝飾著珠子的門簾。羅幕:絲織的帳幕。⑥狐裘:狐皮衣服。錦衾:織綿被。⑦角弓:用獸角裝飾的硬弓。控:引、拉。⑧都護:唐朝於西北邊疆設都護使。此處都護和將軍均為泛指。⑨瀚海:中國北方東起興安嶺西麓,西至天山東麓的大沙漠,東北至西南綿延2000多公裏,浩瀚如海,故名,也以之代指西域廣漠的地區。闌幹:縱橫。⑩愁雲:指陰雲。慘淡:淒涼暗淡。⑾中軍:原是主帥親自率領的軍隊,這裏借指主帥的營帳。⑿此句謂用少數民族樂器演奏勸酒。⒀轅門:軍營門。⒁掣:扯動。翻:飄動。⒂輪臺:唐時輪臺縣舊址在今新疆米泉縣境。⒃天山:亞洲中部的大山系,橫貫中國新疆中部,西端伸入中亞細亞,全長2500公裏。
今譯狂風席卷著大漠北塞,
吹折堅韌的白草,倒落如踩。
北疆的八月,
就有大雪將天地鋪蓋。
好似突然壹夜之間春風吹來,
千樹萬樹梨花盛開。
雪花飄飄而落,
打濕了簾珠,結冰在帷幕綺羅。
狐皮裘再不覺暖和,
錦緞被褥也覺單薄。
將軍的獸角硬弓也凍得拉不開,
都護的鎧甲鐵衣難穿著。
浩瀚的沙漠處處縱橫
百丈巨冰,
慘淡的愁雲凝滯
仿佛壓低了天空。
中軍帥中擺下酒筵,
為武判官歸京送行,
胡琴、琵琶伴著羌笛,
起舞和鳴。
紛紛揚揚的暮雪
飄落在軍營轅門,
寒風狂舞著紅旗,
紅旗被凍挺凝結
成為壹抹靜止的紅雲。
山回路轉,再也見不到
遠行的人,
雪地上空留下壹排,
馬兒行走的蹄痕。
賞析送別詩,唐人膾炙人口的佳作可謂多矣,而像這首把雪景與別 情,——而且是塞外如此奇偉壯麗的雪景與別情融為壹體之作, 似屬絕無僅有。
開篇兩句,以“北風”引出“飛雪”;“八月即飛雪”寫了塞外早雪 的特點。下兩句,曰“忽如”,見得風起雪至,來得又是這樣的迅疾, 極言氣候變化之大,暗寫塞外特點;“千樹萬樹”,雪壓枝條,宛如春 風送暖,梨花盛開,描繪了塞外的奇麗風光。不但寫景真切,又顯 示出詩人驚嘆贊賞的心情與豪爽豁達的襟懷。這兩句歷來被人稱 道,絕非偶然。以上四句,緊扣“雪”字寫塞外特點,無處不奇,下文 則從“寒”字落筆繼續寫“雪”。“散入”句,忽以細致的描摹寫飛雪 入幕,從而也把讀者帶進中軍帳內。
下面三句著眼於帳內“將軍”、 “都護”諸人的感覺,以誇飾手法多層次地描寫了大雪帶來的嚴寒: 狐裘不暖,錦衾嫌薄,角弓難控,鐵衣難著。帳內如此,帳外又當如 何,讀者自不難得之言外。以上四句是從感受寫寒。“瀚海”兩句, 再將鏡頭從帳內拉出,壹下壹上,壹地壹天,天空仍是陰雲凝聚,而 地面卻已被堅冰復蓋了。這兩句是從自然景物寫寒。由雪壓枝條 而堅冰復地,寫景中已暗寓時間的推移過程於其間,意味著別時已 近。所以在寫滿天陰雲時卻說“愁雲”,已微逗別情,接著便自然轉 入送武歸京。在這樣的時刻與環境中送別友人,不也有點不尋常 的奇味麽?“中軍”兩句,寫設宴餞行,席間鼓樂齊奏,帳中寒意頓 消,可見宴間情緒之熱烈,送者之殷切。“紛紛”兩句,寫轅門外的 雪景,意味著武氏將行,送者心裏別是壹番滋味。這時寫景,設色 巧麗,白中有紅,冷中有熱,巧妙地表現了惜別與祝願相***的心理。 末四句寫武判官終於在壹望無際的雪海中別去。“山回路轉不見 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凝望友人,以至於身影消失,唯見雪上馬蹄 的遺跡,此中不但可以看到壹個佇立不歸的形象,其依依惜別的誠 摯情誼也溢於言外。滿目皆雪,壹股涼意混和著別緒不禁浸潤 心田。
全詩以雪起,以雪終,中間寫寒,實則也是寫雪,塞外奇麗的雪 景貫串終始,並以深摯的別情鑲嵌其中,既情意含蓄,又奇恣酣暢, 境界雄闊,這也是岑參對邊塞詩有創新的表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