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楊萬裏
莫言下嶺便無難,賺得行人空喜歡。
正入萬山圈子裏,壹山放過壹山攔。
哲理無論做什麽事,都要對前進道路上的困難作好充分的估計,不要被壹時壹事的成功所陶醉。
《雪梅》
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末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哲理梅花沒有雪花白,雪花沒有梅花香。任何事物都是壹分為二的,有長處必然也有短處。
《題西林壁》
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哲理人們只有擺脫了主客觀的局限,置身廬山之外,高瞻遠矚,才能真正看清廬山的真面目。要認清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從各個角度去觀察,既要客觀,又要全面。
《觀書有感》
宋朱熹
半畝方塘壹鑒開,天光雲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哲理“方塘”由於有“源頭活水”的不斷輸入,所以它永不枯竭,永不陳腐,永不汙濁,永遠“深”而且“清”。人只有不斷學習,不斷吸收新的知識,才能保持不斷的進步。
《冬夜讀書示子聿》
宋·陸遊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哲理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實踐,方能學有所成。
《琴詩》
宋·蘇軾
若言琴上有琴聲,放在匣中何不鳴?
若言聲在指頭上,何不於君指上聽?
哲理想要彈奏壹首曲子,人和琴缺壹不可。任何事業的成功,都是客觀條件和主觀能動性結合的結果。
《遊山西村》
宋·陸遊
莫笑農家臘酒渾,豐年留客足雞豚。
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壹村。
簫鼓追隨春社近,衣冠簡樸古風存。
從今若許閑乘月,拄杖無時夜叩門。
哲理人們在探討學問、研究問題時,往往會像迷路壹般,出路難尋。如果鍥而不舍,繼續前行,便又會豁然開朗,發現了壹個前所未見的新天地。世間事物就是此消彼長。
《放言五首·其三》
唐·白居易
贈君壹法決狐疑,不用鉆龜與祝蓍。
試玉要燒三日滿,辨材須待七年期。
周公恐懼流言日,王莽謙恭未篡時。
向使當初身便死,壹生真偽復誰知。
哲理要知道事物的真偽優劣只有讓時間去考驗。經過壹定時間的觀察比較,事物的本來面目終會呈現出來的。
《遊園不值》
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壹枝紅杏出墻來。
哲理新生事物壹定會沖破重重困難,脫穎而出,蓬勃地發展起來。
《寄興》
宋·戴復古
長願人人意,壹生無別離。
妾當年少日,花似半開時。
黃金無足色,白璧有微瑕。
求人不求備,妾願老君家。
哲理世間沒有純而又純的黃金,即使是白色的璧玉也會有瑕疵。引申為世間沒有十全十美的的事物,人都有優點和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