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路難(其壹)》唐 李白
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饈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釋義》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於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於對這樣壹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於是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他餞行。而面對金樽美酒、玉盤珍饈,卻只能“停杯投箸”,“拔劍四顧”,壹片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天。”象征了人生路上的艱難險阻。才學識見如李白,曾經在宮廷中得到唐玄宗的賞識,卻因為小人進饞而“賜金放還”從此險山惡水,天各壹方。
未來的生活中,閑來垂釣,宛如昔日垂釣而受周文王之聘,助文王打下江山的姜尚(姜太公),而歷史上又有的這樣壹個典故:伊尹在受湯之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起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歷,詩人又有了對未來的新的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前路多艱,雖然未來還會有機會,但是萬般的艱難險阻、矛盾,都閃現在詩人的腦海中。
最後,出於詩人本身積極入世的願望和毅力、決心,他吟出了這樣的千古名句:“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 這句話很難讓人逐字逐句的解釋,但是那種不向命運屈服的抗爭精神以及睥睨天下的傲氣躍然紙上,讓人壹目了然。
這首詩***十四句八十二字,在七言歌行中屬短篇。但詩中跌宕起伏的感情,跳躍式的思維,以及高昂的氣勢,使它成為後人稱頌的千古名篇。
2.《俠客行》唐 李白
趙客縵胡纓 吳鉤霜雪明
銀鞍照百馬 颯踏如流星
十步殺壹人 千裏不留行
事了拂衣去 深藏身與名
閑過信陵飲 脫劍膝前橫
將炙啖朱亥 持殤勸侯贏
三杯吐然諾 五嶽倒為輕
眼花耳熱後 意氣素霓生
救趙揮金槌 邯鄲先震驚
千秋二壯士 煊赫大梁城
縱死俠骨香 不慚世上英
誰能書閣下 白首太玄經
《釋義》
詩中講述樂戰國時代的壹個故事:秦用吳起為大將在長平之戰中坑殺趙國四十萬大軍,直逼趙都邯鄲,趙國求援於鄰邦三晉之壹的魏國。魏安厘王怕得罪秦王,只將大軍調至邊界,按兵不動,不肯救趙。趙平原君動用與魏公子信陵君的姻親關系,求信陵君發兵救趙。信陵君有私交於壹個有賢名的老者,當時充任守城門小吏的侯羸。信陵君不計較身份高低去結交侯羸的態度,贏得了侯羸的真心相助,他出了壹個計策:信陵君有恩於魏王的寵姬,托人傳話讓她盜出兵符,調動守在邊界的大軍;侯羸更說動與信陵君亦有相交的朱亥相幫,在魏將晉鄙不聽調令之際用壹根三十斤重的大椎將之擊殺。最後成功地調動了魏國大軍,救回趙國之危,並合從其余五國之力,將秦國大軍打得敗退函谷關,成就了名震千秋的大功業。信陵君臨出魏國之日,侯贏來送,說自己年老,不堪相隨親自盡朋友之力,那麽就在信陵君領兵救趙之時,自剄以謝,後果然如約。這整個故事說的就是“士為知已者死”。
開首“趙客縵胡纓,吳鉤霜雪明。銀鞍照白馬,颯沓如流星。”說的在俠客的風采,“十步殺壹人,千裏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說的是俠客行事的風範;接下來,“閑過信陵飲,脫劍膝前橫。將炙啖朱亥,持觴勸侯羸。”說的是俠客的知己相交,“三杯吐然諾,五嶽倒為輕。眼花耳熱後,意氣素霓生。”說的是俠客的重諾守信;最後將整個事件濃縮在四句話中:“救趙揮金錘,邯鄲先震驚。千秋二壯士,烜赫大梁城。”這種寫法極力地鋪陳事件的背景,人物的形象,再用精煉的語句來點出全詩的高潮,的確在手法上是很高明的。而縱觀全詩,最有氣勢的詩句也就集中到了“救趙揮金錘……”這二十個字裏,如此壹來,那重諾守信、輕生重義的俠客形象忽然間躍然紙上,套用壹句話來評論:千秋後讀來,凜凜然有生氣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