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院中有榆樹,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出自哪部原

院中有榆樹,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出自哪部原

1、根據問題提供的文字,這段話出自電視劇《三國》。結尾時,司馬炎給司馬懿背誦所言,其典故出自韓嬰的《韓詩外傳》卷十。

此舉註釋為:我家園子中有榆樹,樹上有蟬,蟬正在振動翅膀鳴叫,想喝早晨的露水,卻不知道有螳螂在它的後面,歪著脖子,打算捉住並吃掉它;螳螂正想著吃蟬,而不知道黃雀在它的後邊後,擡著脖子。

2、原文:

楚莊王將興師伐晉,告士大夫曰:“敢諫者死無赦。”孫叔敖曰:“臣聞:畏鞭箠之嚴,而不敢諫其父,非孝子也;懼斧鉞之誅,而不敢諫其君,非忠臣也。”

於是遂進諫曰:“ 臣園中有榆,其上有蟬,蟬方奮翼悲鳴,欲飲清露,不知螳螂之在後,曲其頸,欲攫而食之也;螳螂方欲食蟬,而不知黃雀在後,舉其頸,欲啄而食之也;黃雀方欲食螳螂,不知童挾彈丸在下,迎而欲彈之;童子方欲彈黃雀,不知前有深坑,後有窟也。

此皆言前之利,而不顧後害者也,非獨昆蟲眾庶若此也,人主亦然。君今知貪彼之土,而樂其士卒。”國不怠,而晉國以寧,孫叔敖之力也。

擴展資料:

《韓詩外傳》內容概述:

是壹部由360條軼事、道德說教、倫理規範以及實際忠告等不同內容的雜編而成,壹般每條都以壹句恰當的《詩經》引文作結論,以支持政事或論辯中的觀點,就其書與《詩經》聯系的程度而論,它對《詩經》既不是註釋,也不是闡發。

《漢書·藝文誌》第1708頁還著錄了其它幾部韓派《詩經》方面的著作,現已失傳,估計其性質與《韓詩外傳》類似。《韓詩外傳》是實際運用《詩經》的示範性著作。

《韓詩外傳》盡管名義上依附於《詩經》,但它使用的材料卻來自幾個哲學學派的著述並加以折衷。《荀子》是最常用的來源,不過《莊子》、《列子》、《韓非子》、《呂氏春秋》以及《晏子春秋》、《老子》、《孟子》也都被使用過。

道德說教為其主要基調,但也有壹些趣聞軼事,缺乏明顯的道德意義。

由於有24段缺乏引自《詩經》的起結論作用的詩句,這說明文本有缺損。考慮到尚存的先秦典籍提供的資料占全書的三分之壹還多,而且其中有些材料自身已經用《詩經》引文作結束,據此可知,《韓詩外傳》與其說是壹部創作,還不如說是壹部編作。

百度百科-韓詩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