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除草的時候是中午,
汗水順著土壤往下滴。
誰知道盤子裏的飯菜,
每壹粒都是苦的。
[註釋]
1.可惜:可惜。
2.鋤頭:用鋤頭把秧苗周圍的土疏松。
[簡要分析]
這首詩寫的是勞動的艱辛和勞動果實的來之不易。第壹句和第二句“中午除草時,汗水順著泥土往下滴”,描繪的是農民們中午還在烈日下田間勞作。這兩首詩選擇了壹個特定的場景,生動地描述了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個具體的描寫,第三句和第四句“誰知道每壹粒糧食都是辛苦的”的感嘆和警語,就從空洞抽象的說教中解脫出來,成為有血有肉、影響深遠的諺語。
這首詩不以具體的人和事開頭。它反映的不是個人的經歷,而是整個農民的生活和命運。詩人選擇了典型的生活細節和眾所周知的事實,深刻地揭露了不合理的社會制度。
在表達方式上,作者采用了前後對比、烘托的方法,既給人以清晰強烈的印象,又使人深思,把問題留給讀者自己去思考,從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作者簡介:沈李(772-846),無錫(今江蘇無錫)人。唐代詩人。
閩農2號
唐·
春天種壹顆小米,
秋天收獲壹萬粒種子。
四海無閑田,
那個農民仍然快要餓死了。
[註釋]
1.可惜:可惜。
2.小米:(ù)小米,小米。這裏壹般指谷物的種子。
3.裘德:更多。
4.四海:四海,天下。
[簡要分析]
這是壹首揭露社會不公,同情農民疾苦的詩,重點描寫了舊社會農民遭受的殘酷剝削。
第壹、二句“春種壹粟,秋收壹萬種”,用“春種”“秋收”,大致可以形容農民的勞動。從“壹粒谷子”到“壹萬粒種子”,生動地寫出了豐收的景象。第三句,“四海無閑田”,甚至寫明全國土地全部開墾,無壹田閑。這句話和前兩句的語義相得益彰,從而處處呈現出碩果累累、豐收在望的景象。勞動人民辛辛苦苦創造了如此巨大的財富。豐收年,豐衣足食是合理的吧?誰知那句話是“那個農民還是餓死了”。這真是令人震驚!“猶”字發人深省:是誰剝奪了農民的勞動果實,把他們困死了?“我還是餓死了”壹詞深刻揭露了社會不公,凝聚了詩人的強烈憤慨和真摯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