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知識與能力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詩歌四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3.準確朗讀並默寫。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5.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
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註意節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想、想像法。這五首詩語言優美、精練,內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觀滄海》,感受詩中洋溢著的飽滿激情,理解情景交融的寫法;學習王灣《次北固山下》敘事寫景的哲理美。
[教學步驟]
壹、導語設計
(從了解燦爛文學入手,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學習興趣)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壹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指導學習《觀滄海》
1.作者簡介(多媒體顯示)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後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壹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詩作融會自己昂揚奮發的精神,具有壹種雄渾蒼勁的風格。
漢代樂府詩壹般無標題,《觀滄海》這個題目是後人加的。樂府詩原來是可以歌唱的,詩的最後兩句“幸甚至哉,歌以詠誌”是合樂時加上的,是詩的附文,跟詩的內容沒有聯系。 2.
⑴多媒體顯示誦讀節奏,要求學生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壹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⑵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3.
學生借助註釋,疏通詩歌內容。
①水何淡淡:何,多麽。淡淡,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②“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壹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於滄海之中”。又如《西江月》“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應理解為“鵲驚蟬鳴都出現於半夜明月清風的境界之中”。
4.
合作探究:
※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活動設計學生四人壹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決的再有教師點撥。
提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壹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直陳其聲,非常質樸,“觀”字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淡淡”至“洪波湧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海水蕩漾,山島聳立——動靜相映襯,顯示了大海的遼闊和威嚴。 樹木百草,秋風洪波——靜動相配,顯示了大海的驚人力量和宏偉氣象。這壹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詩句,詩人將自己這種昂揚奮發的精神融會到詩裏,表現了詩人博大的胸懷。
5.小結:“詩言誌”詩人寫滄海,抒發統壹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裏行間洋溢著
書利華教育網精心打造壹流新課標資料 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後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6.背誦全文(多媒體出示圖片)
三、指導學習《次北固山下》
1.作者簡介及解題(多媒體出示)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壹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壹聯聞名。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次,這裏是停泊的意思。
王灣,洛陽人。公元712年中進士,次年(唐玄宗開元元年)出遊吳地,由洛陽沿運河南下瓜州,後乘舟東渡大江抵京口(今鎮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著東行去蘇州。此詩當於此時寫就。
2.
⑴讓學生聽準字音,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多媒體顯示)
提示:這首詩意境優美,語言淺近而音韻和諧。五言詩壹般是三個節拍,二二壹或二壹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⑵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3.
① 詩的四聯各寫了什麽內容?四聯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② 哪些詩句直接表達了思鄉之情?
活動設計學生四人壹小組合作交流,小組不能解決的問題,由全班交流,全班不能解決的再有教師點撥。
提示:①首聯:詩人在船上,想像船到鎮江後,還要乘驛車到別處,暗含旅途奔波之勞。 頷聯:船上所見景色。“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又為“江春”作鋪墊。 頸聯:既寫景又點明了時令。“殘夜”指夜將盡而未盡之際,即將是天亮時的情景,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太快了,詩人已來,少有此句。 尾聯:詩人離家已久,尚不能歸,見到此景,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傳遞家書了。這首五言律詩四聯之間,相為因果,渾然壹體。
②尾聯直接表達思鄉之情。全詩籠罩著壹層淡淡的鄉思愁緒。
4.
▲“潮平兩岸闊,風正(順)壹帆懸” 寫了怎樣壹幅景象?
▲說說妳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的理解。
提示:▲“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與岸平了。船上的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此句寫得恢弘闊大;“風正壹帆懸”愈見精彩。“懸”是端端直直高掛著的樣子。詩人不用“風順”而用“風正”,是因為光“風順”還不足以保證“壹帆懸”,風雖順,卻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只有既是順風,又是和風,帆才能“懸”,而“正”字兼包“順”與“和”的內容。可見寫景極為傳神。全詩和諧優美。
▲“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從章法上看,有導出結尾壹聯的作用,也就是說它跟詩人的鄉愁有關。“日生殘夜”“春入舊年”都表示時序的交替,而且是那樣匆匆不可待,這怎不叫身在“客路”的詩人頓生思鄉之情呢?海日生於殘夜,將驅盡黑暗;江春,那江上景物所表現的“春意”,闖入舊年,將趕走嚴冬。不僅寫景逼真,敘事確切,而且表現
書利華教育網精心打造壹流新課標資料 出具有普遍意義的生活真理,給人以樂觀、積極、向上的藝術鼓舞力量。跟“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相比,顯得開朗壹些。
5.學生背誦詩歌
四、布置作業
1.默寫詩歌《觀滄海》和《次北固山下》。
2.誦讀其余三首詩歌,結合註釋疏通詩意。
3.完成課後“研討與練習”題(二)。
五、板書設計
古代詩歌四首
----《錢溏湖春行》《天凈沙 秋思》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3.詩歌五首表達的思想感情。
4.準確朗讀並默寫。
能力目標
1.品味詩句,感悟詩歌意境,培養賞讀詩歌的能力,增強古詩文修養。
書利華教育網精心打造壹流新課標資料
2.了解詩歌情景交融的特點,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德育目標
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本課所選的五首古代詩歌,都是寫景抒情的佳作,極富藝術感染力。有的氣勢充沛,景象宏闊;有的烘托點染,形象傳神;有的以景寓情,蘊含理趣。指導學生註意節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涵,品出(轉 載於:wWw.SmHaIDA.cOM 海達 範文 網: 古代詩歌四首觀滄海教學設計 )詩的情味。
2.聯想、想像法。這五首詩語言優美、精練,內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CAI課件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學習白居易《錢塘湖春行》,飽覽西湖早春景色,學習辛棄疾《西江月》,體會側面點染的烘托美;學習馬致遠《天凈沙秋思》,感悟寄情於物的藝術匠心。
[教學步驟]
壹、導語設計
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提起西湖,我們自然會想起蘇軾的名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讀了白居易的這首詩,仿佛真的看到了那含睇壹笑的西施面影。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二、指導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者簡介(先由學生簡介,之後多媒體顯示)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自號香山居士。壹生寫了很多詩,是唐代詩人中創作最多的壹個。著有《白氏長慶集》七十壹卷。
《錢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時寫的。錢塘湖,即杭州西湖。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悅的感情。
2.
⑴多媒體顯示誦讀節奏,要求學生把握七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七言詩句的節拍有××/××/××/×,××/××/×/××。如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誦讀時,每拍的後壹字遇平聲可適當延長,遇仄聲宜作壹頓,這樣誦讀自有抑揚頓挫的聲調。 ⑵多媒體展示flash朗讀,要求學生跟讀。
3.
① 詩的各寫了什麽內容?從哪些詞語可以看出是初春的景色?
② 哪句詩說明詩人已陶醉在美 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提示:①首聯:詩人從大處落筆,寫行經孤山寺賈亭時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勾出了早春的輪廓。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著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壹片生機勃勃之勢。
頸聯:寫花草,著重表現詩人的感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壹片姹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篇二: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人教版七年級語文上冊
《古代詩歌四首》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了解古代詩歌體裁的有關知識。
2.培養學生朗讀古代詩歌的節奏感。。
3.能夠準確背誦並默寫,能夠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4.品味語言,體味詩詞意境。
過程與方法:朗讀法,自主、合作、探究。
情感態度價值觀:反復朗讀中啟發閱讀興趣,領會詩歌的意境美、語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學重點:
誦讀;引導學生領會詩歌的意境美,感受詩歌的語言美。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進入詩歌意境,運用再造想像感悟詩歌內容。 ●教學方法:
1.朗讀法。指導學生註意節奏和韻律反復朗讀,帶感情地朗讀,在朗讀中體會詩的內涵,品出詩的情味。
2.聯想、想像法。這四首詩語言優美、精練,內涵豐富,留有極大的想像空間,鼓勵學生充分展開聯想和想像,從形神入手,領會感情。
3.討論、點撥法。教師藝術地設問,點撥最能體現意境的語句或詩歌的特點。
●課時安排:二課時
●課前預習:
1.給生字註音。(10個以上)
2.試讀課文。(3次以上)
3.劃分各首詩歌的朗讀節奏。
4.了解作者和作品,包括:
(1)解釋題目的含義。
(2)簡介作者和作品。
●教學過程
第壹課時
[教學要點]《觀滄海》《次北固山下》
壹、導語設計
同學們,誰知道在我國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別有哪種文學體裁發展得最有成就?(學生回答,教師明確:唐詩、宋詞、元曲)的確,中國自古就是壹個詩的國度,以古老的《詩經》發端,優秀的詩歌作品浩如煙海,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四首膾炙人口的'詩篇。
二、《觀滄海》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1)作者簡介
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郡人,東漢末年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善詩歌,以慷慨悲壯見稱。
(2)作品簡介
題目《觀滄海》中,“觀”的意思是“遠望、眺望”,滄海:大海,這裏指渤海。
漢獻帝建安十二年(207)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臨竭後山。他躍馬揚鞭,登上當年秦皇、漢武也曾登過的碣石,又當秋風蕭瑟之際,心潮像滄海壹樣難以平靜,觸景生情寫下這首壯麗的詩篇。
從詩的體裁看,它是壹首樂府四言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壹首抒情詩。
2.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四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詩歌節奏可以按音節兼顧意義來劃分。四言詩每句壹般讀成“二·二”節拍,如: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2)教師範讀,要求字正腔圓,感情飽滿。(或播放錄音)
(3)學生齊讀,要求準確整齊,有節奏感
3.整體感知課文
①學生借助註釋,疏通詩歌內容。補充內容:
水何淡淡:何,多麽。淡淡,水波蕩漾的樣子。
以觀滄海:以,表目的連詞。
山島竦峙:竦,高。峙,挺立。高高地挺立。
蕭瑟:形容風吹樹木的聲音。
幸甚至哉:幸,慶幸。至,極點。慶幸得很,好極了。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若,像。其,它,指滄海。
②難點點撥: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是古詩文中“互文見義”。即文字上只交待壹方,而意義彼此互見。句中不但說:“日月之行”,也說“星漢之行”;不但說“星漢燦爛”,也說“日月燦爛”。合起來說,“日月星漢之運行與燦爛,均若出於滄海之中”。
4.合作探究
(1)全詩以哪個字展開來寫的?
(2)這首詩寫了幾層意思?哪些詩句是寫現實的?哪些詩句是想像的?
(3)詩中哪些詩句最能體現作者博大的胸懷?
(4)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重點提示:全詩以“觀”字統領全篇,以下由“觀”字展開,寫登山所見。
第壹層(開頭兩句):交代觀海的地點,“觀”字統領全篇 第二層(“水何淡淡”至“洪波湧起”):描寫海水和山島。 “水何淡淡,山島竦峙”動靜結合,描寫大海全景;“樹木叢生,百草豐茂”描寫靜景,表現了島上的勃勃生機;“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描寫動景,表現了大海的磅礴氣勢。
這壹層全是寫現實中的實景。
第三層(“日月之行”至“若出其裏”):借助奇特的想像來表現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氣概。是虛景,從兩個“若”字可以看出。
詩人面對迷人的海上風光,展開了豐富奇特的想像。這四句是全詩的高潮,創造了壹個極其開闊的意境:運行不息的太陽月亮,星光燦爛的銀河,竟都包蘊在這滄海之中,何等氣魄。
此詩前壹部分寫大海景象,視野廣闊,也能見出詩人胸懷之博大,但跟後壹部分比,氣象則略遜壹籌。“日月之行”四句寫大海,全用虛寫,卻表現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氣概,更顯示了詩人的博大胸懷。
最後兩句是附文,是為和樂而加,與詩的內容無關。
主題:本詩作者描寫了大海的壯麗景色,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壹天下建功立業的抱負。
難點點撥:說說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
大海的形象正是詩人形象的化身。詩人已經削平了北方群雄,現在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為即將揮師南下統壹中國解除了後顧之憂。(當時曹操已削平北方群雄,又打垮了烏桓和袁紹殘部,紡壹北方,如果消滅南方割據勢力,就可以實現蕩平宇內,壹統天下的宏偉目標了。)在躊躇滿誌的時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發了建功立業的願望,寫出了千百年來膾炙人口的雄渾詩句,表現自己的偉大抱負,闊大的胸襟。
5.小結:“詩言誌”詩人寫滄海,抒發統壹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這種感情在詩中沒有直接表露,而是蘊藏在對景物的描寫當中。全詩意境開闊,氣勢雄渾,字裏行間洋溢著飽滿的激情。寫景的十句中,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後四句寫的是虛景,實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虛景以其新奇激發讀者的想像,詩人以滄海自比,表現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概。
6.背誦全詩.
三、《次北固山下》
1.解題;簡介作家作品
古時交通不發達,流落外鄉或在外任職的人久不得歸,自然會產生故園之思,因此鄉愁成了詩歌中的壹個重要主題。這首詩就是寫鄉愁的,且以“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這壹聯聞名。
作者王灣,生卒年不詳,只知道他是洛陽人,先天元年(712)中了進士,以後曾往來於吳、楚間,不得歸家,故有此作。
題目《次北固山下》中,次,是停泊的意思。從詩的體裁看,它是壹首五言律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壹首抒情詩。
2.介紹律詩的有關知識:
律詩***八句。分為首聯、頷聯、頸聯、尾聯四聯。
押韻,每聯的尾字押韻。押韻的字叫韻腳。
頷聯、頸聯壹定是對偶句。
3.朗讀指導與訓練
(1)把握五言詩的誦讀節奏。
提示:五言詩壹般是三個節拍,二二壹或二壹二。如客路/青山/外,行舟/綠水/前。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
(2)教師範讀,學生齊讀,整體感知
4.合作探究
(1)這首詩描繪的是哪個季節的景色?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初春。青山、綠水、潮平、風正、江春
(2)這首詩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哪兩句詩集中表達了這種感情?
思念故鄉。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想象“潮平兩岸闊,風正壹帆懸”是怎樣的情景,如果妳身臨其境將會有怎樣的感受?
“闊”是潮平的結果,春潮湧漲,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與岸齊平,船上人視野也因之開闊。“懸”是端直高掛的樣子,風“正”表明順風,同時又是和風,因此帆便端直高掛了。
(4)“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壹聯,歷來被人稱道。請選壹個角度,作簡要分析。
篇三:15 古代詩歌四首 觀滄海 教案《觀滄海》教案3
教學目標:
1、 體會詩人廣闊的胸襟、豪邁的氣慨。
2、 體會宏偉壯麗的景象。
3、 寫實與想象。
教學重點:
目標1、目標2。
教學時數:
壹課時
教學過程:
壹、 由寫作背景導入
該詩寫於東漢建安十二年(207)秋。當年的夏五月,詩人率軍北征烏桓,七月出盧龍塞 ,九月大獲全勝。班師途中經過碣石山,詩人登高望海,留下了這千古傳頌的名篇。
二、 簡介作者,揭示目標
曹操,字孟德,譙(今安徽亳州)人,東漢末年。曾歷任
大將軍、丞相,封魏王,建安二十五年卒。子曹丕稱帝,追尊為武帝。
曹操是壹位傑出的詩人。
三、 新授內容
1、 師範讀,生跟讀。
2、 生自由朗讀,查字典解決生字詞。
3、 生齊讀。
4、 分析課文內容
⑴分析字義
臨,登上,有遊覽的意思。 滄,通“蒼”,青綠色。
海,渤海。 觀,看,統領全篇。
蕭瑟,樹木被秋風吹動的聲音。洪,大。
行,運行。 若,如同。
星漢,銀河。 誌,理想。
⑵內容
A、 詩的前兩句寫什麽?最後兩句是寫什麽?中間十句寫了什麽?
敘事 合樂時所加,與正文內容無關 寫景
B、寫景部分采用 手法,勾畫了洶湧的 ,聳立海中的 ,島上繁茂的 ,給人以如畫的感覺。
C、“日月之行”四句采用了什麽手法?(想象、誇張)寫出了觀滄海時的什麽感受?
D、寫景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懷?
借景抒情,表達詩人博大的胸襟。
四、 總結課文,用自己的話說說詩的內容。
先突出寫大海的碣石山高高聳立,節令雖是晚秋,山上卻生機盎然,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吹來,林呼山喚,草木***鳴;海中的波濤呼嘯翻騰,上欲接天,風助浪勢,浪壯風色。從“水何淡淡”到“洪波湧起”寥寥數語,便勾勒出壹幅壯美的海山秋色圖,敏銳的觀察,開闊的視野,,統攬全局的謀篇,顯示出作者超人的智慧和非凡的學識。
寫完眼前的山海,詩人虛走壹筆,把不同時空段內滄海托舉日月星漢的壯麗景象切換過來,使這海山秋色圖平添出壹股浩蕩磅礴的氣勢。這是詩人英武壯闊胸懷的進壹步拓展。太陽、月亮給人類送來溫暖和光明,是詩人拯救蒼生於水深火熱之中、壹統天下宏大政治抱負的真切比擬;燦爛的銀河則是詩人文武兼備、雄才大略的生動寫照。
五、 作業:
⑴完成書後習題;
⑵背誦默寫課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