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李商隱關於孤鴻的詩句(有關孤鴻的詩詞)

李商隱關於孤鴻的詩句(有關孤鴻的詩詞)

1.有關孤鴻的詩詞

孤鴻篇

作者:戴叔倫 [唐]

江上雙飛鴻,飲啄行相隨。翔風壹何厲,中道傷其雌。

顧影明月下,哀鳴聲正悲。已無矰繳患,豈乏稻粱資。

嗈嗈慕儔匹,遠集清江湄。中有孤文鹓,翩翩好容儀。

***欣相知遇,畢誌同棲遲。野田鴟鸮鳥,相妒復相疑。

鴻誌不汝較,奮翼起高飛。焉隨腐鼠欲,負此雲霄期。

《蔔算子》 蘇軾

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 誰見幽人獨往來,飄渺孤鴻影。 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 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

《送魏萬之京》

朝聞遊子唱離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鴻雁不堪愁裏聽,雲山況是客中過。關城樹色催寒近,禦苑砧聲向晚多。莫見長安行樂處,空令歲月易磋砣。

《鴻雁》

鴻雁於飛,肅肅其羽。之子於征,劬勞於野。爰及矜人,哀此鰥寡。鴻雁於飛,集於中澤。之子於垣,百堵皆作。雖則劬勞,其究安宅。鴻雁於飛,哀鳴嗷嗷。維此哲人,謂我劬勞。維彼愚人,謂我宣驕。

《卻東西門行》

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舉翅萬餘裏,行止自成行。冬節食南稻,春日復北翔。田中有轉蓬,隨風遠飄揚。長與故根絕,萬歲不相當。奈何此征夫,安得驅四方!戎馬不解鞍,鎧甲不離傍。冉冉老將至,何時返故鄉?神龍藏深泉,猛獸步高岡。狐死歸首丘,故鄉安可忘!

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鴻雁幾時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達,魑魅喜人過。應***冤魂語,投詩贈汨羅。

適看鴻雁嶽陽回,又睹玄禽逼社來。瑤瑟玉簫無意緒,任從蛛網任從灰。

綠林野室,落日氣清,脫巾獨步,時聞鳥聲。鴻雁不來,之子遠行,所思不遠,若為平生。海風碧雲,夜渚月明。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院靜春深晝掩扉,竹間閑看客爭棋。搜羅神鬼聚胸臆,措臻山河入範圍。局合龍蛇成陣鬥,劫殘鴻雁破行飛;?

《明妃曲》

寄聲欲問塞南事,只有年年鴻雁飛。家人萬裏傳消息,好在氈城莫相憶;君不見咫尺長門閉阿嬌,人生失意無南北。

2.夕陽樓李商隱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小題1:(1)悠長與紛亂。

(寫出“悠長”,“紛亂”各給1分)小題2:①選用孤鴻這個特定的意象,②以“孤鴻”喻自己,以“孤鴻”的形單影只表達出自己的孤獨寂寞;③以“孤鴻”的不知身世喻自己前程未蔔。(每點1分) 小題1:試題分析:“花明柳暗”有紛繁復雜之意,可見愁緒的多而紛亂;“余音繞梁,三日不絕”是說音樂之聲悠長,可見愁緒繞天,亦為悠長。

點評:本題最大的優點在於將學生熟悉的知識用於考查之中,如“柳暗花明”“余音繞梁”都是考生相當熟悉的成語,只要考生能舉壹反三,解答本題就很容易了。小題2:試題分析:本題的第壹問很明顯,因為後兩句中只有“孤鴻”這壹個意象。

第二問要結合中國古代詩歌擅長以物喻人的特點,以及“鴻”這壹傳統意象來分析,“鴻”是漂泊的遊子思鄉的象征。所以詩中“鴻不知身世”意即詩人不知身世,漂泊無依。

點評:意象是詩歌情感的重要載體,所以閱讀詩歌時壹定要把握意象的象征義,特別是要積累壹些有固定象征義的的意象,如:秋菊、夏荷、飛鴻、冬梅等。 。

3.李商隱的夕陽樓賞析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欲問孤鴻向何

夕陽樓 作者:李商隱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自註:"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者".滎陽:在今河南省城臯縣西南壹帶.是:指夕陽樓.所知:所熟悉的人.蕭侍郎,名澣.《舊唐書·文宗紀》:"大和七年(833)三月,以給事中蕭澣為鄭州刺史,入為刑部侍郎.九年六月,貶遂州司馬."《地理誌》:"遂州遂寧郡,屬劍南東道." 蕭澣貶遂州司馬,不久病逝,商隱作有《哭遂州蕭侍郎二十四韻》. 此詩大約作於大和九年(835)秋.據自註可知,蕭正在遂州.夕陽樓是蕭在鄭州做刺史時所建.商隱昔曾投靠蕭澣,有知遇之誼,故稱"所知".商隱此時當在滎陽,聞知交遠謫,而獨上夕陽樓,撫今追昔,乃有孤鴻零落,前程未蔔之嘆.故雖有花明柳暗之景,卻無秋高氣爽之情,唯覺愁情繞天.詩以孤鴻喻人,然所喻何人?前人解說不同.或雲自喻,或雲喻蕭.胡世焱曰:"身世方自悠悠,而問孤鴻所向,不幾於悲乎?'自'字宜玩味,我自如此,何問鴻為?感慨深矣."紀昀曰:"借孤鴻對寫,映出自己,吞吐有致,但不免有做作態,覺不十分深厚耳."劉、余《集解》雲:"三四巧於言情,不直言己之身世如悠悠孤鴻,而謂方將同情孤鴻之遠去,忽悟己之身世亦復如彼.是憐人者正須被憐,而竟不自知其可憐,亦無人復憐之也.運思固極婉曲,言情亦極淒惋,然渾樸之氣亦因之而斫削.紀評雖稍苛,然眼力自非張氏之壹味吹捧者可比." 舊鄭州之名勝.遺跡位於今鄭州市商城遺址西南角,始建年代無考,最早出現於史籍者為唐代詩人李商隱的《夕陽樓》:“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依此可知,夕陽樓至少有1100多年的歷史.又據宋、明、清歷代詩人所寫之詩,嘉靖《鄭州誌》、民國五年《鄭縣誌》所載,以及1983年文物普查時發現的殘斷“夕陽樓”碑可知,夕陽樓位於今鄭州商城遺址西南角,為舊鄭州城內最高處,與周圍亭臺樓閣相連,形成壹組建築群,登樓遠眺,可見西南梅、泰諸山.明代中葉後倒塌失存.也有人認為夕陽樓址在今滎陽境內. 三 、四兩句專就望中所見孤鴻南征的情景抒慨.仰望天空,萬裏寥廓,但見孤鴻壹點,在夕陽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這壹情景,連同詩人此刻登臨的夕陽樓,都很自然地使他聯想起被貶離去、形單影只的蕭澣,從內心深處湧出對蕭澣不幸遭際的同情和前途命運的關切,故有“欲問”之句.但方當此時,忽又頓悟自己的身世原來也和這秋空孤鴻壹樣孑然無助、渺然無適,真所謂“不知身世自悠悠”了.這兩句詩的好處,主要在於它真切地表達了壹種特殊人生體驗:壹個同情別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識到他自己原來正是亟須人們同情的不幸者;而當他壹旦忽然意識到這壹點時,竟發現連給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孤鴻”尚且有關心它的人,自己則連孤鴻也不如.這裏蘊含著更深沈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劇.馮浩說三四兩句“淒惋入神 ”,也許正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而“欲問”、“不知”這壹轉跌,則正是構成“淒惋入神”的藝術風韻的重要因素.謝枋得說 :“若只道身世悠悠,與孤鴻相似,意思便淺.欲問、不知四字,無限精神.”(《疊山詩話》)這是深得詩人用意的獨具只眼之評.體現了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的特點. 壹 、註釋: ①此詩寫於唐太宗大和九年(835)秋天.作者的知己蕭澣被貶,詩人登夕陽樓(此樓為蕭澣在鄭州刺史任上所建),觸景傷情,感慨萬千,寫下這首情致深婉的小詩. 二、閱讀理 1.《夕陽樓》第壹句中“繞天愁”壹詞寫體現了作者愁緒的什麽特點 詩人胸際的愁雲放而大之,彌漫充塞到了天地間,使如許春色也蒙上了壹層萬裏愁雲萬裏凝的黯淡色彩.。

4.李商隱夕陽樓詩歌三四兩句用了什麽手法結合詩句加以賞析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運用了類比手法。詩中三 、四兩句專就望中所見孤鴻南征的情景抒慨。

仰望天空,萬裏寥廓,但見孤鴻壹點,在夕陽余光的映照下孑然逝去。這壹情景,連同詩人此刻登臨的夕陽樓,都很自然地使他聯想起被貶離去、形單影只的蕭澣,從內心深處湧出對蕭澣不幸遭際的同情和前途命運的關切,故有“欲問”之句。

但方當此時,忽又頓悟自己的身世原來也和這秋空孤鴻壹樣孑然無助、渺然無適,真所謂“不知身世自悠悠”了。這兩句詩的好處,主要在於它真切地表達了壹種特殊人生體驗:壹個同情別人不幸遭遇的人,往往未有意識到他自己原來正是亟須人們同情的不幸者;而當他壹旦忽然意識到這壹點時,竟發現連給予自己同情的人都不再有了 。

“孤鴻”尚且有關心它的人,自己則連孤鴻也不如。這裏蘊含著更深沈的悲哀,更深刻的悲劇。

馮浩說三四兩句“淒惋入神 ”,也許正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而“欲問”、“不知”這壹轉跌,則正是構成“淒惋入神”的藝術風韻的重要因素。

此詩體現了李商隱七絕“寄托深而措辭婉”(葉燮《原詩》)的特點。夕陽樓 在滎陽,是所知今遂寧蕭侍郎牧滎陽日作矣。

花明柳暗繞天愁,上盡重城更上樓。 欲問孤鴻向何處?不知身世自悠悠。

5.關於雪的詩句 李商隱

李商隱所作關於雪的詩句舉例如下:

1、旋撲珠簾過粉墻,輕於柳絮重於霜。(出自:李商隱《對雪二首》)

2、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出自:李商隱《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3、劍外從軍遠,無家與寄衣。(出自:李商隱《悼傷後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

4、寒氣先侵玉女扉,清光旋透省郎闈。(出自:李商隱《對雪二首》)

5、欲舞定隨曹植馬,有情應濕謝莊衣。(出自:李商隱《對雪二首》)

其他描寫下雪的詩句舉例如下:

1、欲將輕騎逐,大雪滿弓刀。作者:盧綸《和張仆射塞下曲·其三》

2、雪紛紛,掩重門,不由人不斷魂,瘦損江梅韻。作者:關漢卿《大德歌冬》

3、千裏黃雲白日瞟,北風吹雁雪紛紛。作者:高適《別董大二首》

4、今我來思,雨雪霏重。作者:佚名《采薇》

5、慘慘柴門風雪夜,此時有子不如無。作者:黃景仁《別老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