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表達思念的古詩

表達思念的古詩

《憶江上吳處士》

 年代: 唐 作者: 賈島

 閩國揚帆後,蟾蜍虧復圓。

 秋風吹渭水,落葉滿長安。

 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

 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

 譯文

 自從妳揚帆遠航到福建,月缺月圓已是幾度春秋。

 秋風的蕭瑟從渭水拂來,長安城裏盡是黃葉飄飛。

 還記得當年此地的聚會,夜雨風雷讓人頓生寒意。

 還沒妳乘舟返回的消息,我只能遙望遠天的海雲。

 背景:

 此詩是為憶念壹位到福建壹帶去的姓吳的朋友而作。?秋風生渭水,落葉滿長安?壹聯,是賈島的名句,為後代不少名家引用。如宋代周邦彥《齊天樂》詞中的?渭水西風,長安亂葉,空憶詩情宛轉?,元代白樸《梧桐雨》雜劇中的?傷心故園,西風渭水,落日長安?,都是化用這兩句名句而成的,可見其流傳之廣,影響之深。

 賞析:

 開頭說,朋友坐著船前去福建,很長時間了,卻不見他的消息。

 接著說自己居住的長安已是深秋時節。強勁的秋風從渭水那邊吹來,長安落葉遍地,顯出壹派蕭瑟的景象。

 為什麽要提到渭水呢?因為渭水就在長安郊外,是送客出發的地方。當日送朋友時,渭水還未有秋風;如今渭水吹著秋風,自然想起分別多時的朋友了。

 此刻,詩人憶起和朋友在長安聚會的壹段往事:?此地聚會夕,當時雷雨寒?──他那回在長安和這位姓吳的朋友聚首談心,壹直談到很晚。外面忽然下了大雨,雷電交加,震耳炫目,使人感到壹陣寒意。這情景還歷歷在目,壹轉眼就已是落葉滿長安的深秋了。

 結尾是壹片憶念想望之情。?蘭橈殊未返,消息海雲端。?由於朋友坐的船還沒見回來,自己也無從知道他的消息,只好遙望遠天盡處的海雲,希望從那兒得到吳處士的壹些消息了。

 這首詩中間四句言情謀篇都有特色。在感情上,既說出詩人在秋風中懷念朋友的淒冷心情,又憶念兩人往昔過從之好;在章法上,既向上挽住了?蟾蜍虧復圓?,又向下引出了?蘭橈殊未返?。其中?渭水?、?長安?兩句,是此日長安之秋,是此際詩人之情;又在地域上映襯出?閩國?離長安之遠(回應開頭),以及?海雲端?獲得消息之不易(暗藏結尾)。細針密縷,處處見出詩人行文構思的縝密嚴謹。?秋風?二句先敘述離別處的景象,接著?此地?二句逆挽壹筆,再倒敘昔日相會之樂,行文曲折,而且筆勢也能提挈全詩。全詩把題目中的?憶?字反復勾勒,筆墨厚重飽滿,是壹首生動自然而又流暢的抒情佳品。

《守歲詩》

 年代: 宋 作者: 蘇軾

 欲知垂歲盡,有似赴壑蛇,修鱗半已沒,去意誰能遮?況欲系其尾,雖勤知奈何!兒童強不食,相守應歡嘩。晨雞旦勿鳴,更鼓畏添過。坐久燈燼落,起看北鬥斜。明年豈無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

 作者曾以除夕為題作《饋歲》、《別歲》、《守歲》三首詩,這是其中壹首。詩意明白易懂,旨在勉勵自己惜時如金。作者用形象的蛇蛻皮喻時間不可留,暗示要自始至終抓緊時間做事,免得時間過半,雖勤也難補於事。努力應從今日始,不要讓誌向抱負付諸東流。

《寄人》

 年代: 唐 作者: 張泌

 別夢依依到謝家,小廊回合曲闌斜。

 多情只有春庭月,猶為離人照落花。

 註解:

 1、小廊句:指夢中所見景物。

 2、多情兩句:指夢後所見。

 韻譯:

 離別後夢裏依稀來到謝家,

 徘徊在小回廊闌幹畔底下。

 醒來只見庭前多情的明月,

 它還在臨照離人臨照落花。

 評析:

 ?這是與情人別後的寄懷詩。詩的首句寫夢中重聚,難舍難離;二句寫依舊當年環

 境,往日歡情;三句寫明月有情,伊人無義;四句寫落花有恨,慰藉無人。前二句是

 表明自己思念之深;後兩句是埋怨伊人無情,魚沈雁杳。以明月有情,寄希望於對方,含蓄深厚,曲折委婉,情真意真。

 以詩代柬,來表達自己心裏要說的話,這是古代常有的事。這首題為《寄人》的詩,就是用來代替壹封信的。

 從這詩深情宛轉的內容看來,詩人曾與壹女子相愛,後來卻彼此分手了。然而詩人對她始終沒有忘懷。在封建宗法社會的?禮教?阻隔下,既不能直截痛快地傾吐衷腸,只好借用詩的形式,曲折而又隱約地加以表達,希望她到底能夠了解自己。這是題為《寄人》的原因。

 詩是從敘述壹個夢境開始的。?謝家?,代指女子的家,蓋以東晉才女謝道韞借稱其人。大概詩人曾經在女子家裏待過,或者在她家裏和她見過面。曲徑回廊,本來都是當年舊遊或定情的地方。因此,詩人在進入夢境以後,就覺得自己飄飄蕩蕩地進到了她的家裏。這裏的環境是這樣熟悉:院子裏四面走廊,那是兩人曾經談過心的地方;曲折的闌幹,也象往常壹樣,似乎還留著自己撫摸過的手跡,可是,眼前廊闌依舊,獨不見所思之人。他的夢魂繞遍回廊,倚盡闌幹,他失望地徘徊著,追憶著,直到連自己也不知道怎樣脫出這種難堪的夢境。崔護《題都城南莊》詩:?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周邦彥《玉樓春》詞:?當時相候赤闌橋,今日獨尋黃葉路。?壹種物是人非的依戀心情,寫得同樣動人。然而,?別夢?兩句卻以夢境出之,則前此舊遊,往日歡情,別後相思,都在不言之中,而在夢裏也難尋覓所愛之人,那惆悵的.情懷就加倍使人難堪了。

 人是再也找不到了,那麽,還剩下些什麽呢?這時候,壹輪皎月,正好把它幽冷的清光灑在園子裏,地上的片片落花,反射出慘淡的顏色。花是落了,然而曾經映照過枝上芳菲的明月,依然如此多情地臨照著,似乎還沒有忘記壹對愛侶在這裏結下的壹段戀情呢!這後兩句詩就是詩人要告訴她的話。

 正因為這首詩是?寄人?的。前兩句寫入夢之由與夢中所見之景,是向對方表明自己思憶之深;後兩句寫出多情的明月依舊照人,那就更是對這位女子的魚沈雁杳,有點埋怨了。?花?固然已經落了,然而,春庭的明月還是多情的,詩人言外之意,還是希望彼此壹通音問的。

 這首詩創造的藝術形象,鮮明準確,而又含蓄深厚。詩人善於通過富有典型意義的景物描寫,來表達自己深沈曲折的思相感情,運用得十分成功。他只寫小廊曲闌、庭前花月,不需要更多語言,卻比作者自己直接訴說心頭的千言萬語更有動人心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