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關於潔身自好的詩句背景
關於梅花的詩句不同流合汙 1.梅花不同流合汙,與世無爭品格的詩句
1、《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2、《早梅》唐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
3、《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騷人閣筆費評章。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4、《憶梅》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依依向物華。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
5、《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壹夜清香發,散作乾坤萬裏春
6、《梅》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只因誤識林和靖,惹得詩人說到今。
7、《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壹株臨路雪倍堆。
鳳城南陌他年憶,香杳難隨驛使來。
8、《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9、《梅花絕句》宋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雪堆遍滿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億,壹樹梅花壹放翁。
10、《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
來日欹穸前,寒梅著花未。
11、《楊柳枝詞》唐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淮南桂樹小山詞。
請君莫湊前朝曲,聽唱新翻楊柳枝。
12、《新栽梅》唐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欲到花時點檢來。
莫怕長洲桃李嫉,今年好為使君開。
13、《十壹月後庭花盛開之二》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開時曾達千百回。
春風豈是多情思,相伴花前去又來。
14、《次韻中玉早梅》宋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小穸斜日兩三枝。
羅帷翠葉深調護,已被遊蜂聖得知。
15、《梅花絕句》宋陸遊
當年走馬錦西城,曾為梅花醉似泥。
二十裏中香不斷,青羊宮到浣花溪。
16《紅梅》宋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江畔垂垂又欲開。
珍重多情關伊令,直和根撥送春來。
17、《嶺上紅梅》宋範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江面春風壹枝足。
滿城桃李各焉然,寂寞傾城在空谷。
18、《探梅》宋楊萬裏
山間幽步不勝奇,正是深夜淺暮時。
壹枝梅花開壹朵,惱人偏在最高枝。
19、《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回映楚天碧。朔風飄夜香,繁霜滋曉白。
欲為萬裏贈,杳杳山水隔。寒英坐銷落,何用慰遠客。
20、《十壹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唐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非時裊裊香。素娥惟與月,青女不饒霜。
贈遠虛盈手,傷離適斷腸。為誰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21、《江梅》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梅花年後多。 絕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
雪樹元同色,江風亦自波。 故園不可見,巫岫郁嵯峨。
22、《雜詠》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復聞啼鳥聲。 心心視春草,畏向玉階生。
23、《梅花》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壹樹梅,今朝忽見數花開。 幾家門戶重重閉,春色如何入得來?
2.寫出表現梅花胸懷開闊,坦蕩無私的詩句 : 寫出梅花不同流合汙,與
梅花胸懷開闊,坦蕩無私的詩句:1無意苦爭春,壹任群芳妒2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
梅花不同流合汙,與世無爭品格的詩句:1不要人誇好顏色,只留清氣滿乾坤。 2壹樹寒梅白玉條,回臨村路傍溪橋。
3不知近水花先發,疑是經冬雪未銷。4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壹段香。
5寒梅最堪恨,常作去年花.6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7不受塵埃半點侵,竹籬茅舍自甘心.8華發尋春喜見梅,壹株臨路雪倍堆。
9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好了就這麽多了,這可打字打死我了 ,又沒有懸賞分本來我是不準備幫妳的,算了,還是幫妳吧!祝妳學習進步。
3.寫出梅花不同流合汙,與世無爭品格的詩句是什麽
,依依向物華。
12,散作乾坤萬裏春 6,回映楚天碧,壹樹梅花壹放翁。 11、《梅》宋王淇 不受塵埃半點侵,雪卻輸梅壹段香,已被遊蜂聖得知。
素娥惟與月。 9。
春風豈是多情思,繁霜滋曉白,開時曾達千百回。 忽然壹夜清香發。
何方可化身千億、《楊柳枝詞》唐劉禹錫 塞北梅花羌笛吹、《江梅》唐杜甫 梅蕊臘前破、《與薛肇明弈棋賭梅花詩輸壹首》宋王安石 華發尋春喜見梅、《雪梅》宋盧梅坡 梅雪爭春未肯降、《墨梅》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直和根撥送春來。 21、《探梅》宋楊萬裏 山間幽步不勝奇,朵朵花開淡墨痕。
4,相伴花前去又來,香杳難隨驛使來。 19。
不知近水花先發,何用慰遠客,騷人閣筆費評章。 珍重多情關伊令。
寒英坐銷落,常作去年花,今年好為使君開。 請君莫湊前朝曲,傷離適斷腸,青羊宮到浣花溪。
壹枝梅花開壹朵。 7,寒梅著花未。
13,梅花年後多。 不要人誇好顏色。
14,只留清氣滿乾坤。 故園不可見、《雜詩》唐王維 君自故鄉來。
來日欹穸前,應知故鄉事。 心心視春草、《雜詠》唐王維 已見寒梅發,雪堆遍滿四山中,小穸斜日兩三枝,青女不饒霜。
3、《十壹月後庭花盛開之二》宋蔡襄 日暖香繁巳盛開,竹籬茅舍自甘心。 2,江畔垂垂又欲開。
16《紅梅》宋蘇軾 年年芳信負紅梅。遙知不是雪,欲到花時點檢來,杳杳山水隔。
莫怕長洲桃李嫉,疑是經冬雪未銷,惱人偏在最高枝、《梅花絕句》宋陸遊 當年走馬錦西城、《新栽梅》唐白居易 池邊新栽七株梅?不待作年芳。 二十裏中香不斷、《早梅》唐張謂 壹樹寒梅白玉條。
20,回臨村路傍溪橋。 幾家門戶重重閉。
22。 羅帷翠葉深調護。
5、《次韻中玉早梅》宋黃庭堅 折得寒香不露機。 8。
梅須遜雪三分白。 15。
鳳城南陌他年憶,聽唱新翻楊柳枝,復聞啼鳥聲。 欲為萬裏贈。
為誰成早秀、《梅花》唐蔣維翰 白玉堂前壹樹梅,淩寒獨自開,江面春風壹枝足。 23。
17,惹得詩人說到今,不同桃李混芳塵,曾為梅花醉似泥。寒梅最堪恨。
朔風飄夜香。 10,今朝忽見數花開,巫岫郁嵯峨。
18,江風亦自波。 贈遠虛盈手、《十壹月中旬至扶風界見梅花》唐李商隱 匝路亭亭艷、《梅花》宋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 雪樹元同色,畏向玉階生。
絕知春意好,壹株臨路雪倍堆、《白梅》元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寂寞傾城在空谷,非時裊裊香、《早梅》唐柳宗元 早梅發高樹、《梅花絕句》宋陸遊 聞道梅花坼曉風,正是深夜淺暮時。 滿城桃李各焉然。
只因誤識林和靖、《嶺上紅梅》宋範大成 霧雨胭脂照松竹,最奈客愁何,為有暗香來、《憶梅》唐李商隱 定定住天涯,淮南桂樹小山詞,春色如何入得來。
關於潔身自好的詩句背景 1.潔身自好的詩句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漣而不妖成語出處宋·周敦頤《愛蓮說》: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明(於謙)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南宋) 文天祥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
(《竹 石》鄭 燮)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大丈夫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李白藥)不為五鬥米折腰。(陶淵明)舉世皆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
(屈原)茍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諸葛亮《出師表》)非淡泊無以明誌,非寧靜無以致遠。
(諸葛亮)不戚戚於貧賤,不汲汲於富貴。(陶淵明《五柳先生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範仲淹《嶽陽樓記》) 清)鄭 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巖中。
2.表達“自己潔身自好品格”的詩句有哪些
1. 《石灰吟》
明代:於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2. 《竹石》
清代: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3. 《梅花 / 梅》
宋代:王安石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4. 《墨梅》
元代:王冕
吾家洗硯池頭樹,個個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誇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
5. 《歸園田居·其三》
魏晉:陶淵明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興理荒穢,帶月荷鋤歸。
道狹草木長,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願無違。
3.表現辛棄疾潔身自好的詩
西江月 遣興宋·辛棄疾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功夫。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如何?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辛棄疾是南宋愛國詞派的傑出代表。
他的壹生,充滿著英雄行為和傳奇色彩,閃耀著英雄主義的光芒。與他同時代的人,就認識到他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說他如“青兕”、如“真虎”、是“前身諸葛”。
辛棄疾是壹個“余事作詩人”的人,他自己在詞中常感慨陳說: “少年橫槊,氣憑陵,酒聖詩豪余事”(《念奴嬌》),“說劍論詩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頗堪哀”(《水調歌頭》)。因此,純以詞人論辛棄疾,就不足以知辛棄疾。
詞如其人,辛棄疾是壹個“名德冠朝紳”、“安邊有成略”的英雄人物。他以熾熱的愛國熱情和飽滿的鬥爭精神傾註於詞,使詞同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起來。
他的詞,震響著時代的風雷之音。王士禎《倚聲集序》說他的詞既不同於“文人之詞”,也不同於“詞人之詞”,而是壹種“英雄之詞”,可謂有得之見。
辛詞現存六百余首,慷慨激昂、蒼涼悲壯是稼軒豪放詞風的主脈,同時也有不少意興玲瓏的閑適之作和詞調婉轉的柔媚之作,顯示出多樣化的藝術風格。這首《西江月·遣興》是整部《稼軒集》中最為出奇的壹首,不論用語還是立意,均表現出壹種獨特的審美意蘊。
這首詞常被誤冠以“頹廢”的標簽,消隱在歷代傳統品詞家的視野中。實際上能有多少人體會到了辛棄疾那顆敏感的詞心呢?辛棄疾自紹興三十二年(1162)奉表入南宋朝廷,正式踏入南宋仕途,開始了在偏安朝廷的宦海沈浮,其間曾三次被劾去職,僅兩次退隱山林就達十八年之久。
但泉林之趣並沒有掩蓋了他的報國之心,朝廷壹有起用的任命,他總是毫不猶豫地欣然前往。知其不可而為之,是壹種悲壯;不知其可與不可而為之,卻是壹種深刻的孤獨。
壹次又壹次的幻想,壹次又壹次的破滅,留給詞人的只是那無邊無際的孤獨。但是,孤獨者都是思想者。
當壹個人孤獨的時候,他的思想是自由的,他面對的是真正的自己。於是,慶元年間閑居瓢泉時,這位曠世英雄寫下了這首孤獨醉客之詞。
“醉裏且貪歡笑,要愁那得工夫。”開篇便彌漫著壹股濃郁的酒氣。
敢於在詞作裏直言“醉裏且貪歡笑”,確實驚世駭俗,即使是對壹個退居山林、留戀詩酒的“前官員”而言,也有不紓國難、言行頹廢之嫌。但壹個“且”字是這兩句的詞眼。
從字意來講,“且”在這裏既可解作“暫且”,也可解作“姑且”,無論哪種解法,均表露了作者此刻的心理活動。所謂的“歡笑”,並不是真正的快意風流,而只能是酒醉麻木中的暫時逃避,壹旦酒醒後,那黑壓壓的現實又將怎樣刺痛辛棄疾那顆憂時傷世的心?這使我們想起他的《鷓鴣天·遊鵝湖、病起作》裏最後兩句:“醉中只恨歡娛少,無奈明朝酒醒何”,這應該是“醉裏且貪歡笑”的最好註釋。
“要愁那得工夫”,實際上也是正話反說。詞人的壹生,真可謂愁苦的壹生。
他的那首著名的《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更是千古寫愁名篇:“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詞強說愁。而今識盡愁滋味,欲說還休,欲說還休,卻道天涼好個秋!”這裏的“要愁那得工夫”,正是“欲說還休”的婉轉表達。
“近來始覺古人書,信著全無是處。”這句話看似和孟子所雲:“盡信書不如無書”壹個意思,其實相去甚遠。
孟子的意思是說啊,這書上東西不能完全相信,更不能所有的東西都奉若神明,壹切照搬,那就讀死了。而辛棄疾的意思是,古書上的那些至理名言現在在這個南宋小朝廷裏行不通了。
因此信它無用了。辛棄疾自二十二歲起兵抗金以來,夙夜為國事奔波,按“事君能致其身”的古訓,盡壹個大宋子民的職責,向皇帝上《美芹十論》,又向當政者獻《九議》,自己也曾在詞中說過“萬鐘於我何有,不負古人書”,可為什麽被壹貶再貶,投閑置散近二十年?看來不是社會出了問題,就是“古人書”出了問題。
而後者是虛,前者是實。詞人借醉酒的掩飾,對自己的人生價值觀做了壹次深刻的追問,同時,也對現實做了壹次辛辣的反諷。
詞的上片只是“醉言”,是壹個孤憤者的宣泄。語言平白如話,仿佛剛從他的口中說出,自然新鮮。
下片意脈壹轉,由虛入實,敘事性描寫用的全是散文句法,有問話也有自語,還有細致的動作描寫,恍如壹段押韻的小品文。“昨夜松邊醉倒,問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動要來扶,以手推松曰‘去’。”他獨酌獨飲,不知不覺倒在松樹旁。
醉眼迷蒙的他,把松樹看成了人,詢問起自己的醉態。恍恍惚惚中,他覺得松樹在眼前走動,似乎要過來扶起醉倒在地的他。
他立即伸出手推開松樹,大喝壹聲:“去”!詞人將自己的醉態刻畫得如此維妙維肖、生動風趣,卻叫人如論無何也笑不起來。他讓我們看到的,是壹個深深孤獨寂寞的辛棄疾。
沒有人陪他飲酒,他只能獨飲獨醉。醉倒時只有松樹在旁,也只有松樹要扶他壹把。
他寂寞得只能與松為友,酒又如何能去除他的憂愁?雖然詞的下片壹字未曾提“愁”,但隱藏在詞人醉態之中的寂寞與憂愁卻令人痛心。而壹句“以手推松曰去”,又讓我們看到了壹個不屈不撓、倔強好勝的曠世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