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知不是雪全詩
《梅花》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墻角數枝梅,淩寒獨自開。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註釋:
1、淩寒:冒著嚴寒。
2、遙:遠遠地。知:知道。
3、為(wi):因為。暗香:指梅花的幽香。
詩意:
那墻角的幾枝梅花,冒著嚴寒獨自盛開。為什麽遠望就知道潔白的梅花不是雪呢?因為梅花隱隱傳來陣陣的香氣。
賞析:
墻角數枝梅,墻角不引人註目,不易為人所知,更未被人賞識,卻又毫不在乎。墻角這個環境突出了數枝梅身居簡陋,孤芳自開的形態。體現出詩人所處環境惡劣,卻依舊堅持自己的主張的態度。
淩寒獨自開,獨自,語意剛強,無懼旁人的眼光,在惡劣的環境中,依舊屹立不倒。體現出詩人堅持自我的信念。
遙知不是雪,遙知說明香從老遠飄來,淡淡的,不明顯。詩人嗅覺靈敏,獨具慧眼,善於發現。不是雪,不說梅花,而梅花的潔白可見。意謂遠遠望去十分純凈潔白,但知道不是雪而是梅花。詩意曲折含蓄,耐人尋味。暗香清幽的香氣。
為有暗香來,暗香指的是梅花的香氣,以梅擬人,淩寒獨開,喻典品格高貴;暗香沁人,象征其才氣譙溢。
首二句寫墻角梅花不懼嚴寒,傲然獨放,末二句寫梅花潔白鮮艷,香氣遠布,贊頌了梅花的風度和品格,這正是詩人幽冷倔強性格的寫照。詩人通過對梅花不畏嚴寒的高潔品性的贊賞,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潔,又用暗香點出梅勝於雪,說明堅強高潔的人格所具有的偉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極端復雜和艱難的局勢下,積極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獨心態和艱難處境,與梅花自然有***通的地方。這首小詩意味深遠,而語句又十分樸素自然,沒有絲毫雕琢的痕跡。
不是花中偏愛菊全詩不是花中偏愛菊全詩
《菊花》
作者:元稹
原文:
秋叢繞舍似陶家,遍繞籬邊日漸斜。
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
註釋:
1、秋叢:指叢叢秋菊。
2、舍(sh):居住的房子。
3、陶家:陶淵明的家。陶,指東晉詩人陶淵明。
4、遍繞:環繞壹遍。
5、籬(l):籬笆。
6、日漸斜(xi):太陽漸漸落山。斜,傾斜。因古詩需與上壹句押韻,所以應讀xi。
7、盡:完。
8、更(gng):再。
詩意:
壹叢壹叢的秋菊環繞著房屋,看起來好似詩人陶淵明的家。繞著籬笆觀賞菊花,不知不覺太陽已經快落山了。不是因為百花中偏愛菊花,只是因為菊花開過之後便不能夠看到更好的花了。
賞析:
東晉大詩人陶淵明寫了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名句,其愛菊之名,無人不曉,而菊花也逐漸成了超凡脫俗的隱逸者之象征。歷代文人墨客愛菊者不乏其人,其中詠菊者也時有佳作。中唐詩人元稹的七絕《菊花》便是其中較有情韻的壹首。
第壹句秋叢繞舍似陶家的繞字寫屋外所種菊花之多,給人以環境幽雅,如陶淵明家之感。詩人將種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見秋菊之多,花開之盛。這麽多美麗的菊花,讓人心情愉悅。
第二句遍繞籬邊日漸斜表現了詩人專註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繞字寫賞菊興致之濃,不是到東籬便駐足,而是遍繞籬邊,直至不知日之將夕,表現了詩人賞菊時悠閑的情態。詩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愛菊之情,似較五柳先生有過之而無不及。遍繞日漸斜,把詩人賞菊入迷,流連忘返的情態和詩人對菊花的由衷喜愛真切地表現了出來,字裏行間充滿了喜悅的心情。前兩句短短的十四個字,有景、有情、有聯想,活脫脫地勾勒出壹幅詩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叢賞花吟詩而樂不思返的畫面。
三四兩句不是花中偏愛菊,此花開盡更無花,點明了詩人愛菊的原因。這兩句以否定句式陡地壹轉,指出自己並非沒來由地鐘情菊花。時至深秋,百花盡謝,唯有菊花能淩風霜而不雕,獨立支持,為世界平添了盎然的生機。詩人熱愛生活、熱愛自然,這四季中最後開放的菊花使他忘情,愛不能舍了。詩人從菊花雕謝最晚這個角度出發,寫出了自己獨特的愛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對菊花歷盡寒冷最後雕零的堅強品格的贊美之情。中國古典詩詞常借物詠懷喻誌,如屈原的《桔頌》,陳子昂的《感遇》,都是範例。元稹《菊花》壹詩贊菊花高潔的操守、堅強的品格,也是這種寫作手法,寓有深意。
這首七言絕句詩,雖然寫的是詠菊這個尋常的題材,但用筆巧妙,別具壹格,詩人獨特的愛菊花理由新穎自然,不落俗套,並且發人思考。詩人沒有正面寫菊花,卻通過愛菊,側面烘托它的優秀品格,美妙靈動,意趣盎然。該詩取陶詩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樸素的語言吟詠,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蘊藉之至;而是在描繪具象之後,以自述的方式道出愛菊之由而又不壹語說盡,留下了想象空間去回味咀嚼,這就增強了它的藝術感染力。
落紅不是無情物全詩落紅不是無情物全詩
《己亥雜詩》
作者: 龔自珍
原文: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註釋:
1、浩蕩:離別京都的愁思浩如水波,也指作者心潮不平。浩蕩:無限。
2、吟鞭:詩人的馬鞭。 東指:東方故裏。
3、天涯:指離別京都的距離,亦可翻譯成天邊,形容很遠的地方。
4、落紅:落葉。
5、化作春泥:變成春天的泥土。
詩意:
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馬鞭向東舉起這壹起聲,從此就是天涯海角了。我辭官歸鄉,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壹代的作用。
賞析:
這首詩是《己亥雜詩》的第五首,寫詩人離京的感受。雖然載著浩蕩離愁,卻表示仍然要為國為民盡自己最後壹份心力。
詩的前兩句抒情敘事,在無限感慨中表現出豪放灑脫的氣概。壹方面,離別是憂傷的,畢竟自己寓居京城多年,故友如雲,往事如煙;另壹方面,離別是輕松愉快的,畢竟自己逃出了令人桎梏的樊籠,可以回到外面的世界裏另有壹番作為。這樣,離別的愁緒就和回歸的喜悅交織在壹起,既有浩蕩離愁,又有吟鞭東指;既有白日西斜,又有廣闊天涯。這兩個畫面相反相成,互為映襯,是詩人當日心境的真實寫照。詩的後兩句以落花為喻,表明自己的心誌,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而然地融入議論。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是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鴉片戰爭爆發後,他多次給駐防上海的江西巡撫梁章鉅寫信,商討國事,並希望參加他的幕府,獻計獻策。可惜詩人不久就死在丹陽書院(年僅50歲),無從實現他的社會理想了,令人嘆惋。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詩人筆鋒壹轉,由抒發離別之情轉入抒發報國之誌。並反用陸遊的詞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落紅,本指脫離花枝的花,但是,並不是沒有感情的東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願培育美麗的春花成長。不為獨香,而為護花。表現詩人雖然脫離官場,依然關心著國家的命運,不忘報國之誌,以此來表達他至死仍牽掛國家的壹腔熱情;充分表達詩人的壯懷,成為傳世名句。
這首小詩將政治抱負和個人誌向融為壹體,將抒情和議論有機結合,形象地表達了詩人復雜的情感。龔自珍論詩曾說詩與人為壹,人外無詩,詩外無人(《書湯海秋詩集後》),他自己的創作就是最好的證明。
主旨:抒發了自己辭官司離京時的復雜感情,展示了詩人不畏挫折、不甘沈淪、始終要為國家效力的堅強性格和獻身精神。全詩移情於物,形象貼切,構思巧妙,寓意深刻。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
落花紛紛絕不是無情飄灑,為的是化作春泥培育出更多的新花。[落紅:落花。花朵以紅色者居多。因此落花又稱為落紅。]
詩人用移情於物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為我們展示了壹個極為瑰麗的境界: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在詩人看來,落花作為個體,它的生命是終止了;但壹當它化作春泥,就能保護、滋養出新的花枝,它的生命就在下壹代群體身上得以延續,體現出真正的生命價值終將孕育出壹個繁花似錦、絢麗燦爛的春天!這哪裏是落花的葬詞?這分明是壹首新生命的歌!
詩人借花落歸根,化為春泥,抒發了自己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這兩句詩也包含了這樣的哲理:落紅似乎成了無用之物,但從另壹角度看,它能化泥護花,仍有價值和作用,它包含著世上的萬事萬物均具有兩面性,有用和無用不是絕對的,而是相對的,關鍵在於觀察者的視角,在於自身的價值和功用。
落紅不是無情物 化作春泥更護花也隱喻了詩人雖辭官但仍會關心國家的命運。從而形象、貼切地展示了作者為國效力的獻身精神。
北風吹雁雪紛紛全詩北風吹雁雪紛紛全詩
《別董大其壹》
作者:高適
原文: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註釋:
1、董大:高適的友人。
2、黃雲:形容風沙遮天蔽日之景。
3、曛:日落余光,天色昏暗。
詩意:
壹望無際的黃雲搞得日光昏昏,北風呼呼,雁聲淒淒,大雪紛紛。不必擔心前邊的路上沒有知己,天下的人有誰不了解身懷絕技的董大您呢!
賞析:
千裏黃雲白日曛,北風吹雁雪紛紛。這兩句以其內心之真,寫別離心緒,故能深摯;以胸襟之闊,敘眼前景色,故能悲壯。曛,即曛黃,指夕陽西沈時的昏黃景色。
落日黃雲,大野蒼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傷氣勢。高適於此自是作手。日暮黃昏,且又大雪紛飛,於北風狂吹中,唯見遙空斷雁,出沒寒雲,使人難禁日暮天寒、遊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淪落至此,幾使人淚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為之甘心。頭兩句以敘景而見內心之郁積,雖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風雪之中,似聞山巔水涯有壯士長嘯。此處如不用盡氣力,則不能見下文轉折之妙,也不能見下文言辭之婉轉,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摯,別意之淒酸。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這兩句是對朋友的勸慰:此去妳不要擔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個不知道妳董庭蘭啊!話說得多麽響亮,多麽有力,於慰藉中充滿著信心和力量,激勵朋友抖擻精神去奮鬥、去拼搏。因為是知音,說話才樸質而豪爽。又因其淪落,才以希望為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