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膾炙人口的中秋詞,作於宋神宗熙寧九年(1076),即丙辰年的中秋節,為作者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
●水調歌頭·黃州快哉亭贈張偓佺
本詞作於東坡貶居黃州的第四年,是蘇軾豪放詞的代表作之壹。全詞通過描繪快哉亭周圍壯闊的山光水色,抒發了作者曠達豪邁的處世精神。
●水調歌頭·昵昵兒女語
此詞是根據唐朝詩人韓愈(字退之)寫音樂的名作《聽穎師彈琴》改寫的,大約作於蘇軾元佑年(1087)京師任翰林學士、知制誥時。詞的寫作過程是對韓詩“稍加隱括,使就聲律”,也即按照詞牌的格式和聲律來“矯制”韓詩,壹則增添新內容,二則減去原作中的部分詩句,三則利用原詩句稍加變化,以創新意。
●念奴嬌·赤壁懷古
它寫於神宗元豐五年(1082)年七月,是蘇軾貶居黃州時遊黃風城外的赤壁磯時所作。此詞對於壹度盛行纏綿悱惻之風的北宋詞壇,具有振聾發聵的作用。
●醉翁操
此作是為琴曲《醉翁操》所譜寫的壹首詞。醉翁,即歐陽修。《醉翁操》,是太常博士沈遵據歐公慶歷中謫守滁州時瑯琊幽谷所聞天籟之聲,以琴寫之,譜制而成的琴曲。蘇軾此詞,即是專門為這壹天生絕妙之曲譜寫的。詞中寫鳴泉及其和聲,能將無形之聲寫得真實可感,足見詞人對於大自然造化之工的深切體驗。
●水龍吟·次韻章質夫楊花詞
蘇詞向以豪放著稱,但也有婉約之作,這首《水龍吟》即為其中之壹。它藉暮春之際“拋家傍路”的楊花,化“無情”之花為“有思”之人,“直是言情,非復賦物”,幽怨纏綿而又空靈飛動地抒寫了帶有普遍性的離愁。篇末“細看來,不是楊花,點點是離人淚,”實為顯誌之筆,千百年來為人們反復吟誦、玩味,堪稱神來之筆。
●滿庭芳
這首詞是蘇軾發配黃州時的作品。當時,蘇軾的許多朋友或怕株連,或避嫌疑,紛紛疏遠了他,使他備感世態炎涼。然而,他的同鄉陳慥卻蔑視世俗,仍與其過從甚密,五年中竟七次來訪。元豐六年(1083年)五月,“棄官黃州三十三年”的王長官因送陳慥到荊南某地訪東坡,得以與東坡會晤,此作乃得以誕生。
●滿庭芳
內容:(蝸角虛名,蠅頭微利,算來著甚幹忙。)和上面壹首不同
這首詞以議論為主,具有濃厚的哲理意味,同時也有強烈的抒情色彩。從詞中所表現的內容來看,它的寫作年代當為蘇軾謫貶黃州之後。此作情理交融,奔放舒卷,盡情地展示了詞人人生道路上受到重大挫折之後既憤世嫉俗又飄逸曠達的內心世界,表現了他寵辱皆忘、超然物外的人生態度。
●滿庭芳
(元豐七年四月壹日,佘將去黃移汝,留別雪堂鄰裏二三君子,會李仲覽自江東來別,遂書以遺之。
歸去來兮,吾歸何處?)
這首詞,於平直中見含蓄婉曲,於溫厚中透出激憤不平,依依惜別的深情中表達出蘇軾與黃州父老之間珍貴的情誼,抒發了作者坎坷、不幸的人生歷程中,既滿懷悲苦又尋求解脫的矛盾雙重心理。
●滿江紅·寄鄂州朱使君壽昌
此詞是作者貶居黃州期間寄給時任鄂州太守的友人朱守昌的。詞中既景中寓情,關照友我雙方,又開懷傾訴,談古論今。作者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表情達意,既表現出朋友間的深厚情誼,又發自肺腑的議論中表現自己的內心世界。詞中寓情於景,寓情於事,言直意紆,表達出蒼涼悲慨、郁勃難平的激情。
●壹叢花·初春病起
此詞抓住“初春”和病愈初起這壹特殊情景和特有的心理感受,描寫詞人初春病愈後既喜悅又疏慵的心緒。
●歸朝歡·和蘇堅伯固
此詞作於紹聖元年(1094)七月,是作者為酬贈闊別多年後又不期而遇的老友蘇堅(伯固)而作。詞中以雄健的筆調,營造出純真爽朗、境界闊大、氣度昂揚的詞境,抒寫了作者的浩逸襟懷。全詞氣象宏闊,情致高健,堪稱蘇詞中寫離別的代表之作。
●木蘭花令·次歐公西湖韻
這首詞是蘇軾五十六歲時為懷念恩師歐陽修而作。
●臨江仙·送錢穆父
這首詞是宋哲宗元佑六年春蘇軾知杭州時,為送別自越州(今浙江紹興)北徙途經杭州的老友錢穆父(名勰)而作。全詞壹改以往送別詩詞纏綿感傷、哀怨愁苦或慷慨悲涼的格調,創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議論風生,直抒性情,寫得既有情韻,又富理趣,充分體現了作者曠達灑脫的個性風貌。詞人對老友的眷眷惜別之情,寫得深沈細膩,婉轉回互,壹波三折,動人心弦。
就這麽多吧
我都打累了
下面有壹個網址
比較全
妳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