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誰知道郴州八景?知道的請詳細的介紹。

誰知道郴州八景?知道的請詳細的介紹。

據明代《萬歷郴州誌》記載:這八景就是:蘇嶺雲松、北湖水月、南塔夕照、東山壹覽、魚絳飛雷、相山瀑布、圓泉香雪、龍泉煙霧。

蘇嶺雲松

古城郴州東北角的蘇仙嶺,原名“牛脾山”,屬於騎田嶺山系余脈,海拔526米。自古以來就是古雅秀美的風景名勝地。山勢峻拔,古木參天。在雲蒸霧繞的峰頂,有壹片傍巖依石的古松,挺拔奇秀,枝柯壹致向西南方向展開,宛若壹群蒼勁虬龍在擎雲騰霧般的山峰中直瀉而下,蔚為壯觀,故稱“蘇嶺雲松”。

這裏有壹個美麗神話故事。郴州東門外鴨子塘(今市壹中內),壹位美麗村姑在郴江河邊洗衣,手被壹根紅絲線纏住,回家後懷孕,生下壹子。姑娘又羞又怕,將嬰兒藏於牛脾山下的桃花洞中。七天後,姑娘看見壹只白鶴,張開雪白的翅膀溫暖嬰兒,壹頭白鹿以甜美的乳汁餵養孩子。幾年後,孩子長大,取名“蘇耽”,替人放牛,上山采藥。壹天,忽然祥雲鋪道,仙樂沓沓,壹只仙鶴落在身旁,蘇耽跨上鶴背,升天而去。在升天的地方,迄今還留下“升仙石”、“跨鶴臺”痕跡。後人將牛脾山更名“蘇仙嶺”,桃花洞改名為“白鹿洞”。這就是千古不朽的“蘇仙故事”的由來。

古往今來,蘇仙嶺的景色風物引人無比向往。文人名士以蘇仙為題材,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章。唐、宋詩人李白、杜甫、王維等在他們的詩文中描述了“蘇仙嶺”和“桔井”等景觀。清代著名文學家蒲松齡在《聊齋誌異》中詳細記述了“蘇仙”的故事。還有白鹿洞的“三絕碑”。“三絕”就是北宋詞作家秦觀(字少遊、號淮海)的“詞”(註2),大文學家蘇軾(號東坡)的“跋”,大書法家米芾(字元章)的“字”。南宋,郴州知軍鄒恭仰慕“三絕”的精湛藝術價值,遂摹刻“三絕碑”豎立於白鹿洞旁,並寫下“淮海詞,東坡跋,元章筆,素號三絕”的紀念文字,永世傳頌,供人千秋萬代欣嘗。

這些奇特的景色和美妙的神話傳說,使蘇仙嶺宛如仙境,青松翠柏,溪水碧綠,仙鶴起舞,白鹿挺立,仙女沐浴,膾炙人口的詩作,引人入勝,如入仙境。而成為現代旅遊城市首屈壹指的旅遊名勝景點,中外人士慕名而來。

北湖水月

北湖位於郴州城東北,原有水面約180畝。湖水清平如鏡,湖畔垂柳成行。《萬歷郴州誌》稱:北湖水源出自湖中龍窟,淵深莫測,湖底有100多個泉眼,泉湧四季不枯,沈積為壹浩大的水面,最初稱“百湖”。

北湖泉水冬暖夏涼,適宜魚類繁殖生長。每逢初春時節,人們紮木排,點松火,下湖叉魚。“獨燃明似晝,又落浪翻銀”(註3)。這就是北湖叉魚的歷史故事。

北湖入夜,皎潔的明月懸掛天幕,微風吹來,湖中漣波起伏,抖動滿湖星鬥,寂靜的山林村野燈光閃爍。星月燈火倒映湖中,光妖媚人。故稱“北湖水月”。

唐朝時間,偉大文人韓愈來到郴州,郴州刺史李伯康邀韓愈泛舟夜遊北湖,叉魚為樂。韓愈在這裏寫下了著名的“叉魚詩”。 李伯康在湖中小島建立壹座紀念亭,取名“叉魚亭”,以示對韓愈的永遠懷念

南塔夕照

位於城南文明山,又稱“南塔嶺”。嶺上有壹座古塔高矗,這就是著名的“郴州南塔”。

北宋詩人金承務詩雲:“孤城四望萬山中,濃秀龍傳文筆鋒。千古黃金光布地,七層白塔影淩空。”明代詩人羅雲通詩雲:“鐘懸寶塔影玲瓏,天際壹聲萬籟空。清韻飛來紅樹外,余音半繞白雲中。驚醒鶴夢三更月,送得南船十裏風。占得高峰聞自遠,振聾啟聵悟無功”。每逢夕陽西斜,余輝映照,塔身色彩斑斕。晚風徐徐,鐘聲悠悠回揚。塔身高矗雲天,俯瞰山下郴城景色,頓生詩情畫意。這就是故人對“南塔夕照”的真實寫照。

東山壹覽

東山又名“東塔嶺”。壹峰突出,巍峨峻峭,古柏蒼松縈繞期間。登上峰頂,可攬壹州之勝。西南有南塔遙遙相望;正西,北湖水波譫譫;往北,蘇嶺仙雲飄渺。俯瞰城內,街衢巷道縱橫,青墻瓦舍櫛次鱗比,車馬行人歷歷在目,真是“千家樓閣雙眸底,萬裏峰蠻壹線間”。所以,這裏被稱為“東山壹覽”。

自古以來,東塔不僅是登高覽勝之處,還是修身養性、攻讀詩書的極佳境地。東山古跡“劉相讀書堂”,就是唐代宰相劉瞻曾經發奮讀書、求取功名的地方。“劉相讀書堂”名聞天下。為追思故人,汲取教益,宋代郴州知府劉彭老詠詩贊曰:“湖光渺渺浸朝霞,十裏中存舊相家”。元代詩人王都中也頌曰:“巖花識面遠迎笑,野鳥忘饑近不飛,相國書堂今寂寂,山僧法座久巍巍”。為紀念劉宰相,清乾隆三十五年,滿族人都世喜攝理郴州知府時,在這裏辦了壹所書院,取名“東山書院”。

魚絳飛雷

魚絳山坐落在城東30裏,山頭四峰對峙,如刀削般陡然峭立。上有飛流傾瀉,下有水池數處。飛流之中有壹方正巨石,激流澎湃,撞擊巨石,激起銀白水花,發出雷鳴般巨響,故稱“魚絳飛雷”。

北宋秦少遊曾到此壹遊,贊嘆這裏山峰造化,宛若鬼斧神功;出谷洪濤,有如狼嗥虎嘯,並留言“其形勝大類華山之陰,而沃潤過之”。古人更有詩曰:“渺茫遠自雲根出,喧吼深疑天上來,風雷放走檐前石,虎豹晨嗥屋後山。”

魚絳山下有壹座“柳毅祠”。唐代儀鳳年間,書生柳毅北上趕考,途經郴州,遇上龍女。龍女系洞庭君(龍王)的女兒。龍女拜托柳毅帶信給其父,盼望父親前來搭救。龍王看到女兒的信,立即發兵搭救。頓時,天昏地暗,雷雨大作,龍女跨龍而去。龍王為感謝柳毅帶信相助,遂將女兒許配柳毅為妻。並封柳毅為魚絳侯。婚後,他們就在魚絳山過著美滿幸福的生活。這就是民間神話故事“柳毅傳書”的由來

相山瀑布

相山,又名黃相山,即今王仙嶺。這裏群峰高聳,直指雲天,逶迤相從。兩座山峰之間,壹條瀑布從兩百多米高的巖壁上飛瀉而下,落在山谷水池中。“飛流灑落,聲如雷震”。仰望瀑布,十分壯觀。陣陣山風夾帶水霧飛揚,陽光從數十米高的巖頂射出,呈現出萬道彩虹。宋代畫家王茂坎曾畫壹幅“郴州白水奇清圖”,精細入微地描繪了相山瀑布景色。當朝參政高斯壹見,甚是欣嘗,便在畫上題詩壹首。“靈區有異產,化國無潛珍。坡公論人物,我則論奇清。壯哉此白水,誰其深青冥。”

圓泉香雪

圓泉在城南15裏的會勝寺側。泉水自石壁壹圓孔汩汩而出,匯為圓潭。北魏地理學家酈道元的《水經註》記述,郴州圓泉“廣圓可二百步,壹邊暖壹邊冷。冷處極清綠,淺則見石,深則無底。暖處則水白且濁。”唐代,被譽為“茶神”的陸羽,曾以煎茶品評天下水質,認為郴州圓泉之水當列為“天下第十八泉”。唐朝人張又新《煎茶水記》中,將“郴”字誤為“柳”字,將“郴州圓泉”誤為“柳州圓泉”。至北宋政和年間,詩人阮閱來郴州做官,實地勘查,親口品評,寫詩壹首。“清冽淵淵壹竇圓,每來攜茗試親煎,又新水鑒全然誤,第作人間十八泉”,才糾正了張又新將“郴”字寫為“柳”字的錯誤。至南宋,郴州知軍萬俟侶手書“天下第十八泉”摹刻於圓泉石壁之上。由於圓泉水味醇香,水質清潔,水色晶瑩,極清涼,似白雪香味溢出。古往今來,許多人曾不辭辛勞,慕名而來,以求得壹飲為快事。“悠揚噴鼻宿醒散,清峭沏骨頌襟開”,卓絕的古文家劉禹錫作此詩以佐證。

龍泉煙霧

“壹泓寒水碧冷冷,四面青山列翠屏。龍樂深潛魚自樂,撓塘風送稻花馨”。這是元代詩人,郴州路總管王都中吟頌郴州龍泉的壹首詩。龍泉處於城南,又稱南湖。泉水從壹巖隙中湧出,碧青甘甜,匯成湖塘,深不見底。湖岸多垂柳,東邊有三川水溪流過。四周田疇房舍,阡陌交錯,炊煙裊裊,菜花馨香,荷花綠葉。壹派山村田園風光。若逢春雨秋霧,四野彌漫,龍泉山影忽隱忽現,好似煙霧繚繞,故稱“龍泉煙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