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著。作於1942年,發表於同年5月29日《新華日報》,收於《抱箭集》。銀杏,又稱白果。作者通過象征和比喻禮贊銀杏,把它當作“東方的聖者”、“中國人文的有生命的紀念塔”,意在歌頌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傳統;描繪銀杏那種巍峨、青翠的豐姿,它那端直、莊重、不依阿取容、不畏霜雪等品格,旨在歌頌中國人民堅韌不拔、威嚴不屈的性格。文中又揭示所謂“善首之區”的重慶,遍街都是洋槐,滿園都是幽加裏樹的怪現象,是對國民黨政府中那些賣國投降政策、喪失民族氣節的敗類的抨擊。最後,作者希望中國人民發揚源遠流長的民族文化和傳統美德,抒發了廣大國統區人民熱愛祖國、堅信抗戰必勝的愛國情懷。全篇采用托物喻誌的手法,從各個側面刻畫銀杏的美好形象,壯懷激烈,詩意濃郁。文中贊頌銀杏那種“高唱人間勝利的凱歌”的樂觀精神,也是作者自己高風亮節和戰鬥英姿的生動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