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來介紹壹下獨竹漂。
單竹排俗稱“劃竹竿”。表演者站在竹竿上,用小竹竿在水面上劃水,頗有“壹葦過河”之感,被譽為“中國絕技”。據史料記載,獨竹漂月起源於秦漢時期,距今已有2000年的歷史。當時的亳州(今貴州遵義)盛產楠木,是最好最珍貴的建築木材,專供朝廷使用。當時朝廷派拾柴人購買赤水、習水的楠木,播州的原始森林,才剛剛開始為外界所知。以前赤水河禁航,楠木很珍貴。於是,每種木材都指定壹個或幾個人來運輸,然後由長江邊壹排排地捆紮起來,或者運到江南轉運到京城。在長期的運木工作中,人們逐漸習慣於站在單木上撐竿子運楠木,比賽玩耍,後來演變為水上遊戲,而這種活動也被固定為民間娛樂遊戲的壹種形式,叫做單木漂流。
到了清朝初期,竹子有了發展,人們發現竹子比木頭好,就把單木漂白改為單竹漂白。每年端午節後漲水的時候,習水土城的居民和城郊的農民會成群結對,在河裏進行單人竹筏比賽。如果有人掉進水裏,會聽到壹陣開心的笑聲,獲勝者會被大紅花包圍。
2009年,獨竹漂正式入選貴州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
也有很多關於獨竹漂的故事——達摩祖師的水魔
中國有壹個著名的佛教故事。梁武帝南朝時期,天竺和尚達摩乘著蘆葦北上渡過長江。達摩後來成為少林寺禪宗的始祖。至今,少林寺內仍有壹塊描繪“壹葦渡河”的石碑。事實上,早在《詩經》中就有這樣壹首聖歌:“和光是誰?驚鴻壹瞥。”達摩的故事大概就是基於此。
印象最深的是2021年,在網上看到壹個95年後出生的女孩在表演“水上芭蕾”,跳得像燕子壹樣輕盈。太棒了。
踩著長長的竹筒,穿著華麗的表演服裝,時而在水面上“淩波微步”,時而翩翩起舞,讓人不禁驚呼“神仙下凡”“碧波仙子”。
這個表現讓我大吃壹驚。這不就是武俠小說浮在水面上嗎?如此神奇的絕技怎能讓隨它去吧忍心丟掉?非常微妙。
再來說說單竹漂的動作技巧
單竹排也叫單竹船,俗稱劃船竹竿。表演者赤腳站在直徑約15 cm、長約8米以上的直竹上作為運水載體。以壹根直徑約5厘米、長約4米的小直竹竿為槳,在水面上從左到右交替劃動,或乘風破浪搏擊激流險灘,或輕輕拉動竹竿站在船上,悠閑地在水面上劃槳。
所以我很支持廣西這個學校設立獨竹漂,這是壹種文化傳承的體現。作為壹項健身娛樂項目,獨竹漂還能激發人們的鬥誌和征服自然的勇氣。參與者將體驗到置身於山川美景中的愉悅和回歸大自然懷抱的感覺,並將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和心理上的滿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