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壹笑泯恩仇”出自魯迅《題三義塔》。
《題三義塔》 ?魯迅
奔霆飛焰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抗流。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壹笑泯恩仇。
解析:譯文
日本強盜轟炸上海閘北人民,饑餓的鴿子在瓦礫堆中幸存。
偶然遇到好心腸的日本友人,把這只劫後的鴣子帶回東瀛。
鴿子死了還建築起高塔紀念,日本農民常把它記掛在心田。
如果死去的鴿子從夢中醒回,將化作精衛鳥銜石填平東海。
消除戰爭種下的仇恨的種子,中日兩國人民必將同仇敵愾。
歷盡劫難兄弟之間情誼還在, 我們相逢微笑放下彼此恩仇。
很多詩歌都因為壹兩句而流傳千古,即便是全詩不見得那麽精彩。比如陳陶“可憐無定河邊骨,猶是春閨夢裏人”,全詩不出彩,但是這兩句卻很打動人心;又如崔郊《贈去婢》,也是因為這壹句“從此蕭郎是路人”技驚四座;更不必說“可憐天下父母心”這壹句俗語出自慈禧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