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軾
我家江水初發源,宦遊直送江入海②。
聞道潮頭壹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③。
中泠南畔石盤陀④,古來出沒隨波濤。
試登絕頂望鄉國,江南江北青山多。
羈愁畏晚尋歸楫⑤,山僧苦留看落日。
微風萬頃靴紋細,斷霞半空魚尾赤⑥。
是時江月初生魄⑦,二更月落天深黑。
江中似有炬火明⑧,飛焰照山棲鳥驚。
悵然歸臥心莫識,非鬼非人竟何物?
江山如此不歸山,江神見怪警我頑。
我謝江神豈得已⑨,有田不歸如江水。
註釋
①金山寺:在今江蘇鎮江西北的長江邊的金山上,宋時山在江心。
②古人認為長江的源頭是岷山,蘇軾的家鄉眉山正在岷江邊。鎮江壹帶的江面較寬,古稱海門,所以說“直送江入海”。
③蘇軾登寺在冬天,水位下降,所以他寫曾聽人說長江漲潮時潮頭有壹丈多高,而岸邊沙灘上的浪痕,也令人想見那種情形。
④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盤陀:形容石塊巨大。
⑤歸楫:從金山回去的船。楫原是船槳,這裏以部分代整體。
⑥這兩句的意思是:微風吹皺水面,泛起的波紋像靴子上的細紋,落霞映在水裏,如金魚重疊的紅鱗。
⑦初生魄:新月初生。蘇軾遊金山在農歷十壹月初三,所以這麽說。
⑧江中炬火:或指江中能發光的某些水生動物(古人亦曾有記載,如木華《海賦》:“陰火潛然。”曹唐《南遊》:“漲海潮生陰火滅。”)或只是月光下詩人看到的幻象。原註:“是夜所見如此。”
⑨謝:告訴。如江水:古人發誓的壹種方式。如《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晉公子重耳對子犯說:“所不與舅氏同心者,有如白水!”《晉書·祖逖傳》載祖逖“中流擊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復濟者,有如大江!”蘇軾認為江中的炬火是江神在向他示警,所以他說,自己如果有了田產而不歸隱,就“有如江水”。由此可見,現在未能棄官還鄉,實在是不得已的事。念 奴 嬌
葉夢得
峰橫起,
障吳關三面,
真成尤物。
倒卷回潮,
目盡處、
秋水粘天無壁。
綠鬢人歸,
如今雖在,
空有千莖雪。
追尋如夢,
漫餘詩句猶傑。
聞道尊酒登臨,
孫郎終古恨,
長歌時發。
·1705·
《宋詞鑒賞大典》
萬裏雲屯,
瓜步晚、
落日旌旗明滅。
鼓吹風高,
畫船遙想,
壹笑吞窮鬢。
當時曾照,
更誰重問山月。
葉夢得詞作鑒賞
這首詞是作者兼知建康府(今南京)時,登鎮江
北固山有感而作 。此詞步蘇軾名作《 念奴嬌·赤壁
懷》古詞原作之韻,在構思和謀篇上與東坡之詞有頗
多類似。
詞的上片是借景抒懷。起句“ 雲峰橫起”,奇峰
突起 ,氣勢不凡。下句“障吳關三面”,是寫雲峰分
布情景:雲霧繚繞的山峰象屏障壹樣把古吳國所屬地
區遮去了三面 。三面,是指東、西、南三面。吳關,
·1706·
《宋詞鑒賞大典》
泛指吳國轄境,此處指今江蘇沿江壹帶。接下去“真
成尤物 ”,是作者對雲峰的贊嘆。尤物,原意指尤異
的人物,壹般是指女性,這裏借指雲峰的奇特可愛。
緊接以下兩句寫從江幹極目望去,回潮倒卷之處,
水天渾然壹體,無邊際可尋。這句是用韓愈《祭河南
張員外文 》“洞庭汗漫,粘天無壁”的下壹句,很切
合詞意,押“壁”字韻,可謂天衣無縫。壹個“秋”
字點出時令 。下面五句由寫景轉入抒情。前面說過,
作者曾兩次出知建康府,第壹次到建康時不過五十歲
多壹點,還不算老,“綠鬢人歸”,回去時頭發還是青
的;可是這次重返故地,已是過了花甲的人了,人雖
還活著,但已是滿頭白發,回想當年情景,有如大夢
壹場 ,只有詩情未減,下筆仍象往日那樣雄渾奔放。
作者在這裏雖然感到年歲日增,精力已不如前,但並
無傷感情緒,還以“詩句猶傑”自豪,胸襟是很開朗
的。
詞的下片 ,則是作者看了眼前景物,思潮起伏,
興起了壹系列的感慨。首先他想到東漢末年崛起江東
的孫策,也常攜酒登臨此山遊宴,時而引吭高歌。當
時孫策正值英年,手握雄兵,有澄清天下之誌。可惜
他壯誌未酬就短命死了 ,飲恨千秋。“萬裏”以下五
·1707·
《宋詞鑒賞大典》
句,應是作者興盡下山,回到自己座船以後的思想活
動。他向西望去,萬裏濃雲綿亙,此時北岸臨江的瓜
步壹帶,夕陽正照著軍營中的旌旗或明或暗,鼓角聲
水調歌頭
多 景 樓
陸 遊
江左占形勝,
最數古徐州。
連山如畫,
佳處縹緲著危樓。
鼓角臨風悲壯,
烽火連空明滅,
往事憶孫劉。
千裏曜戈甲,
萬竈宿貔貅。
·2509·
《宋詞鑒賞大典》
露沾草,風落木,
歲方秋。
使君宏放,
談笑洗盡古今愁。
不見襄陽登覽,
磨滅遊人無數,
遺恨黯難收。
叔子獨千載,
名與漢江流。
陸遊詞作鑒賞
孝宗隆興元年(1163年)陸遊三十九歲 ,以樞
密院編修官兼編類聖政所檢討官出任鎮江府通判,次
年二月到任所。時金兵方踞淮北,鎮江為江防前線。
多影樓在鎮江北固山上甘露寺內。北固下濱大江,三
面環水,登樓遙望,淮南草木,歷歷可數。這年十月
初,陸遊陪同知鎮江府事方滋登樓遊宴時,內心感嘆
而寫下此詞賦。
永 遇 樂
京口北固亭懷古
辛棄疾
千古江山,
英雄無覓,
孫仲謀處。
舞榭歌臺,
風流總被,
雨打風吹去。
斜陽草樹,
尋常巷陌,
人道寄奴曾住。
想當年,金戈鐵馬,
氣吞萬裏如虎。
元嘉草草,
封狼居胥,
贏得倉皇北顧。
四十三年,
望中猶記,
烽火揚州路。
可堪回首,
佛貍祠下,
壹片神鴉社鼓。
憑誰問:廉頗老矣,
尚能飯否?
南 鄉 子
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辛棄疾
何處望神州?
滿眼風光北固樓。
千古興亡多少事?
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
年少萬兜鍪,
坐斷東南戰未休。
天下英雄誰敵手?
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念 奴 嬌
登多景樓
陳 亮
危樓還望,
嘆此意、
今古幾人曾會?
鬼設神施,
渾認作、
天限南疆北界。
壹水橫陳,
連崗三面,
做出爭雄勢。
六朝何事,
只成門戶私計?
因笑王謝諸人,
登高懷遠,
也學英雄涕。
憑卻長江,
管不到、
河洛腥膻無際。
正好長驅,
不須反顧,
尋取中流誓。
小兒破賊,
勢成寧問強對!
永 遇 樂
次稼軒北固樓詞韻
姜 夔
雲鬲迷樓,苔封很石,
人向何處?
數騎秋煙,壹篙寒汐,
千古空來去。
使君心在,蒼厓綠嶂,
苦被北門留住。
有尊中酒差可飲,
大旗盡繡熊虎。
前身諸葛,來遊此地,
數語便酬三顧。
樓外冥冥,江臯隱隱,
認得征西路。
中原生聚,神京耆老,
南望長淮金鼓。
問當時依依種柳,
至今在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