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命由己不由天的另壹種解釋嗎?壹個人的靈魂、身體、思想不被別人占有,甚至不被環境和文化裹挾,是不容易的事。
木心就是這樣的人。在文革年代,蒙冤的人,有不少人寧死不屈。
當時,壹高校女教授被批鬥時,竟然還被當眾剃陰陽頭,羞辱讓她萌生自殺的念頭。居士賈題韜悄悄遞壹紙條,女教授豁然開朗。紙條上七個字:“此時正當修行時”。
木心,1927年,他出生於浙江烏鎮孫家,本名孫璞,家境殷實富裕。木心從小習讀詩詞歌賦。後來想成為壹名畫家,跟林風眠學習中西繪畫。1950年,木心被杭州第壹高中聘為教師,不久辭職,木心帶著書、畫筆上了莫幹山。開始專心讀書,專心寫文,專心作畫。在書桌上貼了福樓拜的壹句話:“藝術廣大之極,足以占據壹個人。”
六年後下山,1957到1978年期間,他數度入獄。
獄中,他將寫檢查的紙張偷偷省下來,創作隨筆文章,足有65萬字。在獄中,不光作文,還作曲。他用白紙畫了鋼琴的琴鍵,在暗夜裏無聲彈奏莫紮特和肖邦。自我激勵:“白天我是壹個奴隸,晚上我是壹個王子。”
獄中,受盡折磨,斷了兩指。出獄,方知母親去世,哀痛後感慨:“誠覺世事盡可原諒。”
那時,不少人,活著從監獄中出來,但是內心充滿怨懟,看過鳳凰衛視的壹個采訪出獄者的談話節目,不記得是誰了,但是她的怨恨,讓我覺得這位經受生活磨難的老人,生不如死。
而梁文道看到木心50歲照片時,驚嘆:妳不覺得這個人像坐過牢似的。木心先生精氣神很足,好奇怪好奇怪的壹個人。”
後來,有人向木心提起這樣的事,木心回答:“妳要我毀滅,我不!我不能辜負藝術對我的教養。”
2001年,《上海文學》,刊發了木心的《上海賦》。
作家陳村壹讀,立馬跪了:“我這輩子讀過無數中文,結識許多作家。毫不誇張地說,木心先生的文章,在我見到的活著的中文作家中,最是優美、深刻、廣博。企圖中文寫作的人,早點讀到木心,會對自己有個度量。因為,木心是中文寫作的標高。”
“除非拱手相讓,否則沒人能剝奪我們的自尊”,聖雄甘地這句話告訴我們傷害我們的不是遭遇。
從納粹集中營活下來的維克多.弗蘭克,壹直呼籲:壹些不可控的力量可能會拿走妳很多東西,但它唯壹無法剝奪的是妳自助選擇如何應對不同處境的自由。
弗蘭克在《活出生命的意義》壹書中指出,在苦難中,壹個人可能仍然保持勇敢、自尊、無私,也可能為了自我保護在激烈的鬥爭中喪失了人的尊嚴而無異於低等動物。
有趣的靈魂,有力量活出內在想要的自己,不管是享受富貴的日子,還是過著貧賤的歲月,以及面對威武時刻。
在命運的顛沛流離中,最容易看出壹個人的氣節。壹個人要配得上自己受得苦。
俄國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在流放西伯利亞時說:“我只擔心壹件事,我怕我配不上自己所受的苦難"。對於有趣的靈魂,苦難是禮物,不是詛咒。
命運多舛的木心說:壹個人到世界上,來做什麽?愛最好聽的、最好看的、最好吃的。
面對苦難,是隨波逐流,還是超拔,清澈。木心選擇後者。
只有死魚才會身不由己,隨波逐流,會思考的魚總是先問自己要遊去哪裏?
在壹次演講中,木心動情的講到:我不是推銷文學,是為了人生的必備的武器和良藥。大家要有壹把手槍,也要有壹把人參——最好是手槍牌人參,人參牌手槍。這樣嘛,才能成大器——中器、小器,也要完成。文學是人學。學了三年五年,還不明人性,談不上愛人。
文學是他的人參,文化是他的手槍。
如何擁有這樣壹把二合壹的手槍,活出良善的人生,美好的生活?
木心給讀者的建議有三步:
第壹步是為人之道,第壹念,就是明白:人是要死的。
生活是什麽?生活是死前的壹段過程。憑這個,憑這樣壹念,就可以”憑著悲傷的眼光,看著不知悲傷的事物。連情感,愛,也不在乎了。愛也好,不愛也好,對我好也好,不好也好,這壹點,代價付過了。唯有這樣,才能快樂起來,世界當壹個球,可以玩。
他奉勸諸位:除了災難、病痛,時時刻刻要快樂。尤其是眼睛的快樂,要看到壹切快樂的事物。耳朵是聽不到快樂的,眼睛可以。妳到鄉村,風在吹,水在流,那是快樂。
第二步 讓妳的藝術教育妳。
用福樓拜這句話,意思是:我甘願為藝術占有,沒有異議。
生活裏沒有這樣便宜。
也許妳要問:為什麽藝術家壹定要有所犧牲呢?我可以徹底地說:藝術本來也只是壹個夢,不過比權勢的夢、財富的夢、情欲的夢,更美壹些,更持久壹些,藝術,是個最好的夢。
我們有***享的心理訴求。權勢、財富、情欲,只有炫耀,不能***享。藝術是可以***享的。天性優美,才華高超,可以放在政治上、商業上、愛情上,但都會失敗、失算、過氣——放在藝術上最好。
如果妳真能被藝術占有,妳哪有時間心思去和別人鬼混,否則生活就不好玩了。
第三步是做不到前兩項,怎麽辦?
木心說:好辦,再回到前面講的,人活著,時時要有死的懇切,死了,這壹切又為何呢?那麽,我活著,就知道該如何了。
獨立特行、既見君子的藝術家陳丹青說“妳不遇到木心,就會對這個時代的問題習以為常。可等到這麽壹個人出現,妳跟他對照,就會發現我們身上的問題太多了。我們沒有自尊,我們沒有潔癖,我們不懂得美,我們不懂得尊敬。”
2015年5月25日晚上,陳丹青在方所的分享。提到木心先生常說紀德說的壹句話:“擔當人性中最大的可能,做人群中不可替代的壹員”。
我們的壹生壹定要回答壹個問題:怎麽妥協,怎麽適應。不管如何,不要妥協的壹點不剩。不要適應的總是不適應。
”屈原寫詩,壹定知道他已永垂不朽。每個大藝術家生前都公正地衡量過自己。有人熬不住,說出來,如但定、普希金。有種人不說的,如陶淵明,熬住不說。“
具有這等企圖、這等雄心的中國作家,是罕見的,這就是木心之所以是木心的原因。(梁文道語)
這樣的人,自然會吸引更多有趣的人。有壹位90後美女作家、紀錄片導演樊小純賦小詩壹首,表達自己對木心的傾佩和愛慕。
借我壹個暮年
借我壹個碎片
借我瞻前與顧後
借我執拗如少年
借我後天長成的先天
借我變如不曾改變
借我素淡的世故和明白的愚
借我可預知的臉
借我悲愴的磊落
積分我溫軟的魯莽和玩笑的莊嚴
借我最初和最終的不敢
借我不言而喻的不見
借我壹場秋啊,可妳說這已是冬天。
這首木心風格的詩歌,有人還以為是木心所寫,其實它出自不束縛於形式的圍困作家樊小純。樊小純後來在微博上發布“三行情書”,風行壹時,分享三首給讀者。
壹
聽說世間最美的風景
莫過於
妳觀看我,我觀看妳。
二
殘陽不見
梅子黃時
德有余歌。
三
其實並不可惜
在最好的年齡,沒有遇見妳
遇見妳,便是最好的年齡
寫出這等詩作人,靈魂自然不俗,她說:“不管如何,我希望大家都有愛情。有愛情的時候,做個好的愛人——珍惜遇上、互相寬容,因彼此變得智慧和善良。我們只有壹輩子,多數愛情都短暫,遇上的時候,記得享受它們。沒有愛情的時候,那就做個好人。我壹直以為,為惡皆為合謀,為善都出自自身。做個好人,不求好報,只是——做個好人。無所求,然後迎來的——好的壞的,都是命,都感激。”
願天下有情的良人都擁有富足心態,可以面對不期而遇的磨難,不負相遇,不負情深。什麽是富足心態?《高效人士七個習慣》壹書告訴我們:“富足心態源自深層次的個人價值感和安全感。它的思維模式是有足夠的資源供每個人分享。它開啟了各種可能性、選擇和無限的創意。”
木心在文學回憶錄中,講述的壹個故事,意思相近,分享給讀者:
在萬國交界處有壹片森林,林中有壹位獵人,住在壹個僅能容納他壹人的小木屋。壹個狂風暴雨的夜晚,有人焦急敲門。開門,壹位老太太迷路了,求躲雨。才安頓,又有人敲門。啟,壹對小女孩,迎進來。頃刻 門又響,啟,壹位將軍出站迷路,帶著數十個兵,於是迎進來......再有人來,是西班牙公主,攜眾多馬車 ……都要躲雨。雨終夜,屋裏有笑有唱,天亮了,雨止了,眾人離去。
什麽意思?只要心意誠,神祗就大,智慧更大。
?---木頭
20200906 清晨?於羊城 康樂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