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詩句意思是春蠶到死才能織成絲,蠟燭燃盡才能幹涸眼淚。
該詩句出自《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是唐代詩人李商隱的作品。以下是全文、譯文、出處、創作背景、使用環境和作者簡介:
全文: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曉鏡但愁雲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
相見時困難,別亦難,東風無力使百花雕殘。
春蠶到死才能織成絲,蠟燭燃盡才能幹涸眼淚。
早晨照鏡只愁看到秋雲,夜晚吟詩會感到月光寒冷。
我離開蓬山沒有多少路可走,青鳥殷勤地為我查看消息。
出處:
這首詩選自李商隱的《無題》。
創作背景:
李商隱是唐代著名的詩人,活動於盛唐時期。《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以深刻的情感描繪了離別的痛苦和相思之苦,表達了對人生變化和離別情感的思考。李商隱善於運用細膩而富有比喻的語言,通過春蠶、蠟炬等意象,表現了離別的殘酷和痛楚。
使用環境:
《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以其深沈而富有情感的意境而廣為傳誦。常被引用於文學教育、文化交流等場合,用來表達離別和相思之情。
作者簡介:
李商隱(813年-858年)是唐代著名的詩人之壹,被譽為"晚唐三傑"之壹。他的詩歌以婉約、豪放並存而著稱,表達了對人生變遷、愛情和社會現實的思考。李商隱的詩歌作品多以自然景物、愛情和離別為主題,語言細膩,意境深遠。他對詩歌的追求和突破對後世文人的詩歌創作產生了重要影響,被尊稱為"詩鬼"。李商隱的詩集《李太白集》影響了後世詩壇,被廣泛傳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