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央視財經報道,各大快遞公司的價格戰帶來了派送費的大幅下降,很多快遞員都在抱怨。
更可怕的是,壹個快遞員直接吐槽,配送費降到了4毛錢/件。扣除短信費和電話費,壹單只能賺25分錢!
妳每單只賺25美分。什麽概念?我們先算壹筆賬。每個快遞員每天保持工作10小時以上。他平均每天能發200單左右。即使每個月維護滿勤,壹個月後,派單收入也只有1500元。
另外,再加上很多站點沒有底薪,快遞員月入1500元,在十八線以外的小縣城很難生存。而且每天辛辛苦苦,連壹個每個月站崗開門能拿3000塊錢的保安都不如。想起來很難心安理得。
想必很多人對此都有疑問。我們壹般送小件,基本都在10元左右,很多都高達20元。說快遞員只賺2.5%的利潤真的不對!
但是,當妳了解了快遞行業不為人知的收費,妳就會明白為什麽快遞員每單只有可憐巴巴的25美分。
快遞行業的收費標準,單票利潤以毫米計算。在利潤分配上,可以說裏面的水真的很深。
因為在這裏面,有無數的中間商在瓜分比紙還薄的利潤!
首先跟大家說壹下快遞公司的業務是怎麽分配的。快遞公司的業務主要集中在攬收、中轉、投遞、信息服務四個環節,缺壹不可。
這四個環節層層收費後,快遞員最終拿到的是利潤。假設某用戶支付快遞費10元,其中3元壹開始被買家拿走,同城配送費1.6元,配送中心運費0.3元,總公司還收取1元的面單費,2元的中轉費,1.5元的配送費。最後快遞員的派送費大概是65438。
但問題是,在沒有價格戰外力的情況下,這是最好的理想收費模式。如果打價格戰,快遞員還能拿到1.6元的配送費嗎?
要知道,面單、中轉費、運輸費的收入基本是固定的,壹旦發生價格戰,首先遭殃的是終端網點和快遞員的利潤收入。
所以城門失火,殃及池魚。而快遞員則被迫成為價格戰的犧牲品。
現在要知道,快遞員只能賺25分錢的最大問題是價格戰。如果不打價格戰,快遞員的單費自然會增加。
那麽這場價格戰會持續多久呢?
我只能說,這場戰鬥是個無底洞,很難看到盡頭。
這和商業競爭的本質是壹樣的。自古以來,只要有2-3家同類、業務相同的公司,它們之間就必然存在競爭關系。
物流也是如此。只要有競爭,就必然會有價格戰。
另外,價格戰已經不是壹天兩天了,基本不可能改變。
資料顯示,自2010以來,我國快遞行業的快遞均價壹直在下跌。2010年是24.6元。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降到了11.8元,短短九年翻了近1倍。今年價格戰不但沒有緩解,反而愈演愈烈。所以目前判斷,價格戰大概率不絕於耳。
其次,根據目前披露的財務信息,各家快遞的“彈藥”還是比較充足的。除了申通,童淵、順豐、中通等多家巨頭現金流充裕,順豐甚至在今年上半年出現了近兩倍的數據增長。既然有錢砸,價格戰自然不會在短時間內停止。
與此同時,通達系今年也有大動作。順豐有蜂巢盒子,中通收購了gooday,大雲有蜜罐和大雲超市,申通喵站開始落地,童淵有母站等等。這些快遞巨頭在快遞末端不斷加價,加劇了彼此之間的競爭。為了在短時間內占領新的市場,價格戰必然會繼續打下去。
最後,新對手的出現,給這個已經貪得無厭的快遞市場再添壹劑猛藥。
近年來,極兔和中郵的強勢進入,讓這個市場更加不可控。如果妳平時用拼多多,妳會發現80%的商家都給妳發極兔快遞。拼多多6億用戶,極兔快遞顯然不缺市場,而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快遞之間的競爭會更加激烈,價格戰最終會越來越激烈。
所以割不停,原因還是亂。快遞行業基本很難擺脫價格戰。而我們每壹個人也陷入了價格戰的漩渦。
快遞員作為最直接的受害者,自然成了我們首要的談資對象。
想必大家都見過“外賣、快遞輕松月入萬元以上”這樣的信息。但說實話,這真的是壹個很小的數字。數據顯示,75.07%的快遞員月收入低於5000元,月收入超過65438+萬元的僅占0.73%。也就是說,快遞員的收入在全社會來說並不高。
現在再加上價格戰,快遞員的收入越來越少,也越來越忙。因為現在單價少了,意味著他需要跑更多的單位才能達到以前的收入水平。這間接導致他們的服務水平必然下降。
比如現在很多快遞員送快遞都沒有提前通知用戶。壹般他們直接放在快遞站或者快遞櫃裏,然後給妳發短信,這樣就直接完成了壹個單子的派送。
我相信大多數人都不願意接受快遞櫃臺收費。如果放快遞站,離家近點沒問題,但是如果隔了幾個街區,直線距離幾公裏,估計每個用戶都會氣得吐血。
價格戰真的對快遞公司有好處嗎?
價格戰確實能讓他們在短期內占領壹定的市場,但畢竟是壹場消耗金錢的持久戰。長此以往,公司的現金流必然不會有問題。就像當年全峰快遞,高峰期增速超過順豐,四通壹達,但最後因為價格戰導致資金鏈斷裂,導致倒閉。可見價格戰對壹個公司的財務能力要求有多高。
所以價格戰打了這麽多年,都是虧損,壹點好處都沒有。但現實就像大話西遊:妳知道妳會受傷,但妳還得往火上跳。
最後,我只能說,價格戰帶來的連鎖反應已經深深影響了我們所有人,這已經成為不可改變的事實!
作者:王曉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