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詩詞是《獄中寄子由二首》。
其壹
聖主如天萬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滿先償債,十口無歸更累人。
是處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獨傷神。
與君世世為兄弟,更結來生未了因。
其二
柏臺霜氣夜淒淒,風動瑯珰月向低。
夢繞雲山心似鹿,魂飛湯火命如雞。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後牛衣愧老妻。
百歲神遊定何處,桐鄉知葬浙江西。
《獄中寄子由二首》是宋代蘇軾在獄中寫給弟弟蘇轍囑托後事的兩首詩,強烈地表達詩人對家的深深眷戀之情,其中序篇的“予以事系禦史臺獄獄吏稍見侵自度不能堪死獄中不得壹別子由故作二詩授獄卒梁成以遺子由”便是名句。
這兩首詩是蘇軾在獄中“絕命詩”,出自肺腑,無暇雕琢,而自有感人的力量。蘇軾反對新法,這是他認識上的局限。但執政者對持不同意見的人大興文字獄,這即使在當時,也被壹般人視為不公正。
“烏臺詩案”給北宋後期的政局帶來了明顯的消極後果,士大夫多以不恤民命,諱言國事,自保身家為得計,以致元祐(1086-1094)、紹聖(1094-1098)年間,新法壹反壹復,元氣大傷,國事終至不可收拾。蘇軾這兩首詩是這壹歷史悲劇的生動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