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庭堅是北宋文壇崛起的傑出詩人、詩人、書法家。黃庭堅的書法承前啟後,獨樹壹幟,對當時和後世都有很大影響。在北宋及之後的數百年間,許多書法家和評論家都盛贊黃庭堅的獨特風格和藝術成就,給予黃書很高的評價。《宋史·黃庭堅傳》雲:“谷擅草書,開法自有家。”宋徽宗曰:“黃叔如持道之人,坐高車馬,爭橫鉗。”宋代詩人陳師道在《何閬中黃公四草書》之壹中贊道:“龍蛇沈浮人間,江漢淵復更輝煌。好東西不需要獎勵,收藏者也不必傳承。”約克(嶽飛之孫)在《山谷範滂傳》中寫道:“山谷在益州,我讀過後漢的巨著《範滂傳》。字徑數寸,筆勢飄飄。”東施《張瑜先生傳》雲:“公信風雅迷人,自成壹家。遊荊州,得到壹個古版蘭亭,愛玩,不想做,因為妳意識到古人是用筆畫小字的。說,‘總有壹天會有人認識我。’草書是尤其偉。公死後,人們爭相購買,壹張紙就值壹千塊錢。從以上評論可以看出,黃庭堅精通草書、行書、楷書、大小字,在書法藝術上可謂全才。
總的來說,黃庭堅的書法可以分為兩個階段。在前壹階段,也就是宋哲宗元佑八年(1093)之前,這個階段主要是繼承傳統,借鑒各家。他學習了王羲之、顏穗良、顏真卿、李北海、楊凝式和周嶽的書法。他對現階段的書法很不滿意,認為“元佑的書法筆法呆板,用筆不多。”黃庭堅不喜歡自己的書,是他的謙虛和對自己的嚴格要求。事實上,在元佑之前和之間,他就成了壹家人,在書法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比如宋神宗元豐五年(1082),在他於太和撰寫的《施婕銘》、《文賦》壹書中,我們可以壹窺端倪。宋代著名文學家周必達在《跋谷》壹書中寫道:“今此卷書法之美,不減晉宋之賢。自給自足,名聲在外。”周在《八卦谷天職》中也說:“此書藏於河陽將軍李嚴家中,力大而重,號稱行者。“黃庭堅的《天職》這本書是元豐七年寫的,當時他四十歲。自然,它也屬於他在元佑之前的作品。
他既向古人取經,又從古碑、古帖中吸取前人的精華。他特別能融合自己的想法,努力突破,最後能創造出自己獨特的風格,成為自己的家人。他這樣描述學書的過程:“俞學叔跟周嶽學了三十年,所以二十年來滿口粗話。蘇才翁和子美對古人寫的書的看法是晚的。後來得了張長史、懷素和尚、高賢的墨寶,壹窺筆法之妙。”黃庭堅的書法技藝,博采眾長,學法眼平原、楚河南,溯鐘、王,又得益於“壹和明”和“石門明”,從而形成了自己獨特的風格。他還向同時代的周嶽、蘇軾取經,深受蘇軾影響。
黃庭堅對待自己的書法自始至終都是壹種認真誠懇的態度,就像對待自己的詩歌壹樣,是壹個完全徹底的學者藝術家形象。從他早期的求索到晚年,“認真誠懇”二字貫穿於竹簡、手稿、長詩之中。黃庭堅不僅無時無刻不在教古人,還真的在鍛煉自己。從墓誌銘草稿的墨跡中,我們不難辨認出黃書的風格:筆法之精妙,放左收右的姿態,頂針般奔跑的精神,都在他的書法創作中有所體現。但有些隨意、略顯隨意的點,都是虛有其表、超然物外,並不落伍,恰恰證明了他“尊意”的書評理念是見多識廣的,贏得了習字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