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以修身,儉以養德的意思是恬靜以修善自身,儉樸以淳養品德。
靜以修身,儉以養德是《誡子書》裏的詩句,《誡子書》是三國時期政治家諸葛亮臨終前寫給他兒子諸葛瞻的家書,文章闡述修身養性,治學做人的深刻道理,從文中可以看出諸葛亮是壹位品格高潔,才學淵博的父親,對兒子的殷殷教誨與無限期望盡在此書中。
全文語言清新雅致,說理平易近人,作者運用智慧理性,簡練謹嚴的文字,將普天下為人父者的愛子之情表達得非常深切,使這封家書成為後世歷代學子修身立誌的名篇,並入選中國義務教育語文教材。
《誡子書》的創作背景:
這篇文章當作於蜀漢後主建興十二年,是諸葛亮晚年寫給他八歲的兒子諸葛瞻的壹封家書,諸葛亮壹生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他為了蜀漢國家事業日夜操勞,顧不上親自教育兒子,於是寫下這篇書信告誡諸葛瞻。
《誡子書》屬於家教,家訓壹類性質的書,這壹種家教,教訓作為中國古代特有的壹種典籍,是在傳統的倫理之上,借助尊長的權威,對子孫族眾的道德約束,是古人向後代傳播立身治家,為人處世,為學教子思想文化的載體。
家教的產生,源遠流長,中國古代社會是在壹個半封閉暖溫帶大陸繁衍起來的,以農業經濟為生存基本手段,保留有氏族社會遺留下來的宗法制度,這些因素使得中國文化帶有宗法性,宗法文化的特征就是重視血緣關系,強調倫常秩序。
家教是這種宗法社會的必然產物,家教的重要意義在《大學》裏得到了強調,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欲齊其家者,先修其身,這種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由內向外的邏輯思維使得齊家在這個環節中處於非常重要的地位。
壹個家庭、家族的興衰成敗關系重大,於是古人很重視家教,周朝的周公教兒子不要求備於壹人,孔子叫兒子伯魚學詩學禮,這些都還只是口頭形式的家教,有很大的隨意性,而以文獻形式大量出現的家教是在兩漢時期。
兩漢時期,新興的豪族大家通過密切家族聯系來擴大社會影響力,紛紛制定家庭或家族的清規戒律,諸葛亮的《誡子書》正是在這樣種文化背景之下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