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關於煙花爆竹的詩句 1.關於爆竹的詩句
唐 來鵠 早春
新歷才將半紙開,小庭猶聚爆竿灰。
偏憎楊柳難鈐轄,又惹東風意緒來。
宋 王安石 元日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清 謝文翹 《教門新年詞》
通宵爆竹壹聲聲,煙火由來盛帝京。
寶炬銀花喧夜半,六街歌管樂升平。
紅樓夢 元春 爆竹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壹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由學區房拍賣提供)
2.描寫煙花的詩詞詩句
1、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
出處:宋·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釋義:像東風吹散千樹繁花壹樣,又吹得煙火紛紛,亂落如雨。
2、火樹銀花合,星橋鐵鎖開。
出處:唐·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釋義:明燈錯落,園林深處映射出燦爛絢麗的燈光和焰火,有如嬌艷的花朵壹般;由於四處都可通行,所以城門的鐵鎖也打開了。
3、火樹銀花觸目紅,揭天鼓吹鬧春風。
出處:宋·朱淑真《元夜》
釋義:滿天的煙花目之所及全是鮮艷的紅色,人們吹著樂器敲著鑼鼓響聲震天來迎接春風。
4、寶煙飛焰萬花濃。
出處:宋·辛棄疾《虞美人·翠屏羅幕遮前後》
釋義:燃起煙花爆竹煙霧彌漫,焰火飛上天空像千萬朵花壹樣色彩濃艷。
5、百枝然火龍銜燭,七采絡纓鳳吐花。
出處:明·劉繪《元夕同雜賓裏中觀放煙火》
釋義:煙花燃放時像是成千上百枝的火龍含著燭火飛上天空,色彩斑斕的煙花像是美麗的纓絡,猶如鳳凰吐出五彩的火花。
:
煙花又稱花炮、煙火、焰火,中國勞動人民較早發明,常用於盛大的典禮或表演中,而現代全中國以及到全世界唯壹能在同天同活動裏施放煙花的活動則為跨年(除夕夜)活動。
煙花其實和爆竹的結構類似,其結構都包含黑火藥和藥引。為了達到好的表演效果,焰火和禮花彈中填充了大量用於發射以及爆炸的火藥,例如,壹個直徑為20厘米的禮花彈在發射後,要上升到大概200米的高空才會爆炸,而這些星星點點覆蓋的半徑大約可以有80米左右。
3.與“爆竹”有關的詩句都有哪些
1、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宋代王安石《元日》
2、壹聲震得人方恐,回頭相看已化灰。——《紅樓夢》第22回元春制的燈謎
3、兒童卻立避其鋒,當階擊地雷霆。——明朝範成大《爆竹行》
與“爆竹”有關的詩句:
1、《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瞳瞳日,總把新桃換舊符。
賞析:
歌頌春節的詩很多。王安石這首抓住放鞭炮、喝屠蘇酒、新桃換舊符三件傳統習俗來渲染春節祥和歡樂的氣氛。這樣寫,精煉、典型、概括力強。詩中流露出的歡快氣氛,與作者開始推行新法、實行改革、希望獲得成功的心情是相壹致的。現在貼桃符的人少了,多數人把桃符換成了春聯,但過年放鞭炮、喝酒的習俗還在民間廣為流傳達室。這也從壹個側面說明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傳統是非常悠久的。這首詩也就具有傳統美的品格。當然,現在大城市人太多,從空氣的清潔和防火等方面考慮,並不提倡鞭炮。
2、《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見面惟通謁,名紙朝來滿敝廬。
我亦隨人投數紙,世情嫌簡不嫌虛。
賞析:
“拜年”,是過年時最隆重、最熱烈的壹項禮儀活動。投送拜貼這壹風俗始於宋代,到了明清越演越烈,交換個“名片”,表示禮數到了。表個心意,既禮貌,又雅致。禮到人不怪,只是略嫌簡陋。而拜貼也就相當於今天的送賀年卡。
3、《爆竹行》
明朝範成大
食殘豆粥掃塵罷,
截筒五尺煨以薪。
節間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將仍疾走。
兒童卻立避其鋒,
當階擊地雷霆吼。
壹聲兩聲百鬼驚,
三聲四聲鬼巢傾。
十聲連百神道寧,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卻拾焦頭疊床底,
猶有余威可驅癘。
賞析:
大年初壹的早上爆竹船又來了,要在蘇杭壹帶停五天。壹大早吃完早飯,取來竹竿分截成五尺長短的竹筒放到火中烤燒,當火力足夠時,竹節間水分像流汗壹樣滲透出來,這時蔔人急忙取走,孩童們紛紛躲在遠處站立壹旁。竹筒在門庭的階梯上撞落,噔時響起雷霆大吼。壹聲兩聲百鬼驚怕,三聲四聲把鬼怪嚇的傾巢逃去,十聲百聲牛鬼蛇神全都嚇跑了,八方六合都安平下來。從床下拾起的焦碳中還存有可驅趕厲鬼的余威。現在可以把藥湯都存放壹邊改換酒杯了,盡日的遊玩終於可安穩睡壹覺了。這首詩描繪的是春節的早晨,主人公在家中安排燃燒爆竹的事,表達了詩人新年愉悅歡暢的心情,寄托了詩人對居家平安的美好願望。
4.描寫鞭炮的古詩
青玉案 元夕
年代:宋 作者:辛棄疾 體裁:詞 類別:
東風夜放花千樹,
更吹落,星如雨。
寶馬雕車香滿路。
鳳簫聲動,玉壺光轉,
壹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
笑語盈盈暗香去。
眾裏尋他千百度,
驀然回首,那人卻在,
燈火闌珊處。
元日
王安石
爆竹聲中壹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
年代:唐
作者:蘇味道——《正月十五日夜》
內容
火樹銀花合, 星橋鐵鎖開。
暗塵隨馬去, 明月逐人來。
遊妓皆秾李, 行歌盡落梅。
金吾不禁夜, 玉漏莫相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