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曲徑通幽的出處是唐代詩人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
唐朝詩人常建有壹首詩裏有這兩句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說的是:彎彎曲曲的小路,通往幽靜的地方,僧人居住的房舍,就在那花木叢的深處。詩句直書景物,但又壹語雙關,說出了佛家的壹個道理,即:要達到“清凈無為”、“息心去欲”的境界,先得經過壹段曲折修行的道路。
詩句的本意是寫禪房佛境,但卻無意中道出了壹個曲折前進的哲理,是客觀辯證法在詩人頭腦中不自覺的反映。
禪房坐落在深山花木叢中,但通往禪房僧院的道路卻是坎坷不平、曲曲折折,沒有什麽筆直平坦的道路可走,必須時而登高,時而就低,時而左轉,時而右折,經過崎嶇小路的艱苦跋涉,才能到達目的地。“幽處”雖美,但不經崎嶇小路的艱苦跋涉是不能到達的。
《題破山寺後禪院》的介紹如下: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唐代詩人常建的壹首題壁詩,曾入選《唐詩三百首》。此詩抒寫清晨遊寺後禪院的觀感,以凝煉簡潔的筆觸描寫了壹個景物獨特、幽深寂靜的境界,表達了詩人遊覽名勝的喜悅和對高遠境界的強烈追求。
全詩筆調古樸,層次分明,興象深微,意境渾融,簡潔明凈,感染力強,藝術上相當完整,是唐代山水詩中獨具壹格的名篇。
《題破山寺後禪院》是壹首題壁詩。破山寺,即興福寺,在今江蘇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唐代詠寺詩為數不少,且有很多佳作。常建的《題破山寺後禪院》,它緊緊圍繞破山寺後禪房來寫,描繪出了這特定境界中所獨有的靜趣。
盛唐山水詩大多歌詠隱逸情趣,都有壹種優閑適意的情調,但各有獨特風格和成就。常建這首詩是在優遊中寫會悟,具有盛唐山水詩的***通情調,但風格閑雅清警,藝術上與王維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類同,確屬獨具壹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