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食 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清明 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清明 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心不公侯。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清明日對酒
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淚血染成紅杜鵑。
日落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壹滴何曾到九泉。
清明即事 瞿佑
風落梨花雪滿庭,今年又是壹清明。遊絲到地終無意,芳草連天若有情。
滿院曉煙聞燕語,半窗晴日照蠶生。秋千壹架名園裏,柳絲今日向東風。
清明 陳子龍
江南煙雨畫屏中,半鏡斜窗弄小紅。燕子不來樓閣回,柳絲今日向東風。
壬戌清明作 屈大均
朝作輕寒暮作陰,愁中不覺已春深。落花有淚因風雨,啼鳥無情自古今。
故國江山徒夢寐,中華人物又銷沈。龍蛇四海歸無所,寒食年年愴客心。
雜詩 無名氏
近寒食雨草萋萋,著麥苗風柳映堤。等是有家歸未得,杜鵑休向耳邊啼。
小寒食舟中作 杜甫
佳辰強飲食猶寒,引幾蕭條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霧中看。
娟娟戲蝶過閑幔,片片輕鷗下急湍。雪白山青萬余裏,愁看直北是長安。
寒食 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
寒食寄京師諸弟 韋應物
雨中禁火空齋冷,江上流鶯獨坐聽。把酒看花想諸弟,杜陵寒食草青青。
江陵使至汝州 王建
回看巴路在雲間,寒食離家麥熟還。日暮數峰青似染,商人說是汝州山。
寒食夜 韓偓
惻惻輕寒剪剪風,小梅飄雪杏花紅。夜深斜搭秋千索,樓閣朦朧煙雨中。
2.形容掃墓的詩句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關於清明節寒食習俗的詩句,最著名的壹篇:《寒食》(唐)韓翃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禦柳斜。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壹:清明夜 唐白居易 好風朧月清明夜,碧砌紅軒刺史家。
獨繞回廊行復歇,遙聽弦管暗看花。清明日送鄧芮二子還鄉 唐戴叔倫 鐘鼓喧離日,車徒促夜裝。
曉廚新變火,輕柳暗翻霜。傳鏡看華發,持杯話故鄉。
每嫌兒女淚,今日自沾裳。清明後登城眺望-唐劉長卿 風景清明後,雲山睥睨前。
百花如舊日,萬井出新煙。草色無空地,江流合遠天。
長安在何處,遙指夕陽邊。清明日曲江懷友-唐羅隱 君與田蘇即舊遊,我於交分亦綢繆。
二年隔絕黃泉下,盡日悲涼曲水頭。鷗鳥似能齊物理,杏花疑欲伴人愁。
寡妻稚子應寒食,遙望江陵壹淚流。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二 寒食-唐孟雲卿 二月江南花滿枝,他鄉寒食遠堪悲。
貧居往往無煙火,不獨明朝為子推。清明即事-唐孟浩然 帝裏重清明,人心自愁思。
車聲上路合,柳色東城翠。花落草齊生,鶯飛蝶雙戲。
空堂坐相憶,酌茗聊代醉。清明-唐孫昌胤 清明暮春裏,悵望北山陲。
燧火開新焰,桐花發故枝。沈冥慚歲物,歡宴阻朋知。
不及林間鳥,遷喬並羽儀。清明日憶諸弟-唐韋應物 冷食方多病,開襟壹忻然。
終令思故郡,煙火滿晴川。杏粥猶堪食,榆羹已稍煎。
唯恨乖親燕,坐度此芳年。長安清明-唐韋莊 蚤是傷春夢雨天,可堪芳草更芊芊。
內官初賜清明火,上相閑分白打錢。紫陌亂嘶紅叱撥,綠楊高映畫秋千。
遊人記得承平事,暗喜風光似昔年。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三 《途中寒食》(唐)宋之問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閭門即事》(唐)張繼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清明》(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寒食上冢》(宋)楊萬裏 逕直夫何細!橋危可免扶?遠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宿草春風又,新阡去歲無。
梨花自寒食,進節只愁余。《郊行即事》(宋)程顥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花壹片紅;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遊衍莫忘歸。
關於描寫清明節的詩句之四 清明-宋黃庭堅 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驚天地龍蛇蟄,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驕妾婦,士甘焚死不公候。賢愚千載知誰是,滿眼蓬蒿***壹丘。
清明-宋王禹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明)高啟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後還鄉亦可哀。風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3.有關掃墓的好詞好句1)描寫人物外貌的詞語 虎頭虎腦 眉清目秀 面紅耳赤 白凈柔嫩 滿面紅光 滿頭銀發 目光炯炯 雙目如潭 火眼金睛 濃眉大眼 慈眉善目 氣宇軒昂 高大魁梧 英姿颯爽 衣著得體 (2)描寫人物表情的詞語 眉開眼笑 破涕為笑 捧腹大笑 笑逐顏開 滿面春風 洋洋得意 和顏悅色 悠然自得 容光煥發 神采飛揚 氣勢洶洶 神情沮喪 愁眉苦臉 沒精打采 淚流滿面 (3)描寫人物心情的詞語 心花怒放 滿心歡喜 歸心似箭 心曠神怡 心潮起伏 心悅誠服 心事重重 憂心忡忡 心如刀絞 悲痛欲絕 怒火中燒 心驚膽戰 心慌意亂 心急如焚 心灰意冷 (4)描寫人物的句子 她的臉上有壹雙帶著稚氣的、被長長的睫毛裝飾起來的美麗的眼睛,就像兩顆水晶葡萄。
這孩子黑虎頭似的臉上,生著壹對銅鈴壹般的大眼睛,十分精神。 他的眉毛時而緊緊地皺起,眉宇間形成壹個問號;時而愉快地舒展,像個感嘆號。
他那紅嘟嘟地臉蛋閃著光亮,像九月裏熟透地蘋果壹樣。 他地耳朵白裏透紅,耳輪分明,外圈和裏圈很勻稱,像是壹件雕刻出來地藝術品。
她那張小嘴巴蘊藏著豐富的表情:高興時,撇撇嘴,扮個鬼臉;生氣時,撅起的小嘴能掛住壹把小油壺。從這張嘴巴說出的話,有時能讓人氣得火冒三丈,抽泣不止,有時卻讓人忍俊不禁,大笑不已。
李老師有壹頭漂亮得頭發,烏黑油亮,又濃又密,她站在陽光下,輕輕地壹搖頭,那頭發就會閃出五顏六色地光環。 我地同學蕭紅,梳著壹條大辮子,黑亮黑亮的,濃濃的眉毛下嵌著壹雙烏黑發亮的大眼睛,看起來蠻漂亮的。
(1)描寫學習態度的詞語 勤奮 刻苦 認真 專註 鉆研 踏實 勤懇 虛心好學 發奮苦讀 腳踏實地 不恥下問 精益求精 刨根問底 廢寢忘食 手不釋卷 如饑似渴 持之以恒 壹絲不茍 (2)專心學習的詞語 聚精會神 全神貫註 屏息凝視 目不轉睛 專心致誌 津津有味 掩卷沈思 神情專註 (3)描寫學習的佳句 小飛坐在座位上,埋頭只顧寫呀寫呀,筆底下好像有源源不斷的泉水湧流出來,用不到壹節課的時間,壹篇作文竟全寫好了。 曉鴻恰好面對窗戶坐著,午後的陽光射到她的圓臉上,使她的兩頰更加紅潤;她拿筆的手托著腮,張大的眼眶裏,晶亮的眸子緩慢遊動著,豐滿的下巴微微上翹——這是每當她想出更巧妙的方法來解決壹道數學題時,為數學老師所熟悉、喜愛的神態。
每當我做作業時,筆尖沙沙響,好像小鳥在對我唱歌,又好像在鼓勵我:“妳要不怕困難,勇攀高峰。” 她站了起來,回答得那麽準確,那麽自然,那麽流暢,似乎早有準備似的。
她抑揚頓挫地朗誦著,聲調優美,娓娓動聽,舉座動容。 他這個調皮鬼,書念得太快了,劈劈啪啪,像是炒花生米壹樣。
娟娟用普通話朗讀課文,聲音脆生生,很是好聽,連陽光也聽得入了迷,偷偷地從窗口鉆進了教室,落在她的書上,久久不願離開。 我貪婪地讀著書,如同壹只饑餓的小羊闖進芳草嫩綠的草地。
她鉆進浩如煙海的書籍裏,如魚兒進入了大海,忘記了時間的流逝。 他勉強打起精神,翻開書,開始就覺得壹行行的字在上面活動起來,像要飛;後來覺得只是模模糊糊的壹片,像壹窩螞蟻在紙上亂爬。
他又埋頭寫起作業來,屋裏靜悄悄的,只聽到鋼筆在紙上沙沙寫字的聲音。 同學們坐在教室裏,聚精會神地聽老師講課,像幾十株花兒在靜悄悄地承受著辛勤園丁的澆灌。
瑯瑯的讀書聲從各個教室飛出來,像動人的童聲大合唱,音符滿天。 好句: 滿天紅雲,滿海金波,紅日像壹爐沸騰的鋼水,噴薄而出,金光耀眼。
早晨,太陽像個剛出門的新媳婦,羞答答地露出半個臉來。 太陽落山了,它那分外的強光從樹梢頭噴射出來,將白雲染成血色,將青山染成血色。
太陽慢慢地透過雲霞,露出了早已脹得通紅的臉龐,像壹個害羞的小姑娘張望著大地。 燦爛的陽光穿過樹葉間的空隙,透過早霧,壹縷縷地灑滿了校園。
太陽更低了,血壹般的紅,水面上壹條耀人眼睛的廣闊的光波,從海洋的邊際直伸到小船邊沿。 天空被夕陽染成了血紅色,桃紅色的雲彩倒映在流水上,整個江面變成了紫色,天邊仿佛燃起大火。
春天,那太陽暖洋洋的,它伸出漫暖的大手,摩挲得人渾身舒坦。 陣陣春風,吹散雲霧,太陽欣然露出笑臉,把溫暖和光輝灑滿湖面。
炎炎的烈日高懸當空,紅色的光如火箭般射到地面上,地面著了火,反射出油在沸煎時的火焰來。 沒有敢擡頭看壹眼太陽,只覺得到處都耀眼,空中、屋頂、地上,都是白亮亮的壹片,白裏透著點紅,由上到下整個像壹面極大的火鏡,每條都是火鏡的焦點,仿佛壹切東西就要燃燒起來。
晚秋了,太陽懶洋洋地掛在天上,像個老公公露著笑臉在打瞌睡。 深秋的太陽像被罩上橘紅色燈罩,放射出柔和的光線,照得身上、臉上,暖烘烘的。
太陽壹到秋天,就將它的光芒全撒向人間。瞧,田野是金黃的,場地是金黃的,群山也是金黃的。
冬天的太陽像月亮壹樣蒼白無力。 太陽正被薄雲纏繞著,放出淡淡的耀眼的白光。
太陽壹年操勞到頭,忙到冬天,就筋疲力盡,幾乎放不出熱力來了。 和煦的陽光,透過稠密的樹。
4.有關掃墓的好詞好句妳是去祭祀祖先還是去吟詩作賦?在碑墓前舉行紀念活動,以表示對亡人的崇敬與懷念之情。
集體掃墓多祭奠對民族有功的英雄、領袖、烈士,家庭或個人掃墓多祭祀已故家人或親友。祭奠時,培土、打掃、供奉水果佳肴,或植樹、獻花圈、致禱詞等。
在中國,有清明掃墓習俗。清明掃墓,謂之對祖先的“思時之敬”。
其習俗由來已久。明《帝京景物略》載:“三月清明日,男女掃墓,擔提尊□,轎馬後掛楮錠,粲粲然滿道也。
拜者、酹者、哭者、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錠次,以紙錢置墳頭。望中無紙錢,則孤墳矣。
哭罷,不歸也,趨芳樹,擇園圃,列坐盡醉。”其實,掃墓在秦以前就有了,但不壹定是在清明之際,清明掃墓則是秦以後的事。
到唐朝才開始盛行。《清通禮》雲:“歲,寒食及霜降節,拜掃壙塋,屆期素服詣墓,具酒饌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樹,剪除荊草,故稱掃墓。”
並相傳至今。 按長期形成的風俗習慣,舊時,北京人多在清明掃墓,但祭掃儀式並不在清明的當天,而是在臨近清明的“單”日舉行。
據說,只有僧人才在清明當天祭掃墳塋。 清明祭掃儀式本應親自到塋地去舉行,但由於每家經濟條件和其它條件不壹樣,所以祭掃的方式也就有所區別。
“燒包袱”是祭奠祖先的主要形式。所謂“包袱”,亦作“包裹”是指孝屬從陽世寄往“陰間”的郵包。
過去,南紙店有賣所謂“包袱皮”,即用白紙糊壹大口袋。有兩種形式:壹種是用木刻版,把周圍印上梵文音譯的《往生咒》,中間印壹蓮座牌位,用來寫上收錢亡人的名諱,如:“已故張府君諱雲山老大人”字樣,既是郵包又是牌位。
另壹種是素包袱皮,不印任何圖案,中間只貼壹藍簽,寫上亡人名諱即可。亦做主牌用。
關於包袱裏的冥錢,種類很多。壹、大燒紙,九K白紙,砸上四行圓錢,每行五枚;二、冥鈔,這是人間有了洋錢票之後仿制的,上書“天堂銀行”、“冥國銀行”、“地府陰曹銀行”等字樣,並有□都城的圖案,多系巨額票面,背後印有佛教《往生咒》;三、假洋錢,用硬紙作心,外包銀箔,壓上與當時通行的銀元壹樣的圖案;四、用紅色印在黃表紙上的《往生咒》,成壹圓錢狀,故又叫“往生錢”;五、用金銀箔疊成的元寶、錁子,有的還要用線穿成串,下邊綴壹彩紙穗。
舊時,不拘貧富均有燒包袱的舉動。是日,在祠堂或家宅正屋設供案,將包袱放於正中,前設水餃、糕點、水果等供品,燒香秉燭。
全家依尊卑長幼行禮後,即可於門外焚化。焚化時,劃壹大圈,按墳地方向留壹缺口。
在圈外燒三五張紙,謂之“打發外祟”。 有的富戶要攜家帶眷乘車坐轎,親到墳塋去祭掃。
屆時要修整墳墓,或象征性地給墳頭上添添土,還要在上邊壓些紙錢,讓他人看了,知道此墳尚有後人。祭罷,有的圍坐聚餐飲酒;有的則放起風箏,甚至互相比賽,進行娛樂活動。
婦女和小孩們還要就近折些楊柳枝,將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條穿起來。有的則把柳條編成籮圈狀,戴在頭上,謂“清明不戴柳,來生變黃狗”。
此即是掃墓又是郊遊,興盡方歸。 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節日,是祭祖和掃墓的日子。
掃墓俗稱上墳,祭祀死者的壹種活動。漢族和壹些少數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節掃墓。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後叩頭行禮祭拜,最後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又叫踏青節,按陽歷來說,它是在每年的4月4日至6日之間,正是春光明媚草木吐綠的時節,也正是人們春遊(古代叫踏青)的好時候,所以古人有清明踏青,並開展壹系列體育活動的的習俗。 直到今天,清明節祭拜祖先,悼念已逝的親人的習俗仍非常盛行。
5.描寫清明節掃墓的好詞好句好段,描寫體育比賽的場面的好詞好句好段上面寫清明節掃墓的好詞好句好段已經有人回答了 所以只好回答 體育 的 我支持上面回答的
有種勝利叫堅持
三千米,對於我來說是壹個遙遠的距離。想到的時候,覺得顫栗。然而對於站在起跑線上的每壹位女運動員來說,這將是她們將要面臨的比賽。
我認為將會有人無法跑完全程,畢竟三千米對於壹個女生來說,這足以是壹次長征。可結果只能讓我意外,沒有壹個運動員在中途退出,所有的運動員都堅持到了終點。雖然最後壹名與第壹名之間有將近壹圈的差距,然而她們都是勝利者,因為有種勝利叫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