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追慕先賢征文

追慕先賢征文

追慕先賢征文 (10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觸到征文吧,好的征文壹般具有句段文采飛揚的特點。還是對征文壹籌莫展嗎?下面是我為大家收集的追慕先賢征文 ,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追慕先賢征文 1

 我國自古以來便是禮儀之邦,同時也是世界上的文化大國。而作為壹名華夏子孫,我們應當從這些豐富的文化積澱中汲取其中精華來豐富自身修養。“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教我們要謙虛。可是反觀現今社會,卻又是另外壹番景象。壹次偶然聽見了兩個人的對話:A說:“聽說妳最近又得了××賽的壹等獎?”B張揚地說道:“是啊,要是妳去,保準不行。”

 聲音很大,表情十分不屑。A聽了之後,壹言不發地離開了。驕傲原來不僅使人落後,還讓人變得不合群,與他人格格不入,最終被他人孤立。所以,讓我們學會謙虛,讓聖賢伴我們前行吧!“融四歲,能讓梨”孔融讓梨的故事曾經影響過多少人,教會了多少人禮讓啊!但現在呢?卻不斷有壹個又壹個故事來與之對立,說是老也應愛幼,孔融讓梨這個故事只是以前的觀念罷了。先不說孔融的故事是否與時代脫節,就單說這長幼有序,“尊老愛幼”這個詞中,是“尊老”在前,“愛幼”在後。那麽自然就應先尊老,再愛幼。可是又有多少人在日常小事中尊了老呢?就舉那個大家在熟悉不過的例子吧。公***汽車上,有的年輕人上車之後,見到位置就上去坐下,也不管是不是專座。坐下之後就盯著窗外看,假裝沒有看到那些兩鬢斑白的老人。禮讓,在離我們遠去嗎?讓我們找回遠去的禮讓,與先賢同行吧!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唐代詩人孟郊對母親的贊美與感恩盡融與這兩句詩中。正如詩中所說,親人們給過我們的愛,正如陽光促我們成長,是我們無論如何也報答不了的。

 可是,我們同時也十分叛逆,並不能夠懂得父母的心,於是常常做出忤逆的事來。也許,我們應學會如孟郊壹般,用壹顆感恩的心去看父母的所做,去體會他們的心。讓感恩長存心間,讓我們與先賢同行。雅言傳承文明,經典浸潤人生人生,就讓這些先賢的美德融入我們的心中,讓我們與先賢同行。

追慕先賢征文 2

 眾所周知,中國是壹個歷史悠久、文化豐富的國家,也是壹個文明、禮儀之國。關註歷史的人都知道,在我國的古代,有浪漫主義情懷的詩人李白,有剛正不阿、不謀私利的包拯,不徇私情、足智多謀的嶽飛。

 說起包拯,大家早已經熟悉了吧。包公,名包拯,人們都稱他為“包青天”,他是我國婦孺皆知的人物。他幼年時家境清貧,曾寄居於寺廟苦讀,28歲時中了進士,後來做過龍圖閣大學士、樞密副使等職。他壹生剛正不阿、不畏權勢、執法嚴明。當時曹國舅依仗自己是皇親國戚,兇橫霸道,強搶民女,草菅人命,違法亂紀。包公沖破重重阻攔,查明了曹國舅的罪行以後,執法如山,依法定罪,鍘了不可壹世的曹國舅,威震四海,深得百姓的擁戴。

 歷史雖然成為了過去,但在歷史中承載著數不勝數的名垂青史的人物,他們敢作敢為、清正廉潔、足智多謀。他們在這長河中,緩緩流去,即使如此,他們還是在我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印象,讓我們學習他們的這種精神。

 我相信每個人的心中都會有壹個喜歡的歷史人物,在妳心中矗立著英雄的形象,而在這些英雄中,矗立在我心中的歷史人物是壹個足智多謀、不徇私情的人——嶽飛。

 嶽飛家境貧寒13歲就能文善武,他使箭,百發百中;舞槍,槍法高超;作文,也是字字珠璣。他母親曾在他的背上刺上了“精忠報國”四個字,使他從小就立下了報效國家的雄心壯誌。金兵大舉入侵時,為保衛山河,嶽飛義無反顧地奔赴抗金前線。在十多年的征戰生涯裏,他壹直馳聘沙場,征戰南北。在戰鬥中,他身先士卒,英勇無限,且足智多謀,他軍紀嚴明,令士卒“守法度,從不縱兵,擾害民間”,百姓秋毫無犯;他視兵如子,使將士上下團結壹致,同仇敵愾;他不徇私情,兒子嶽雲違反了軍紀,照章處罰;他驍勇作戰,在面臨敵眾我寡,糧盡援絕的情況下,他沈著、冷靜,以非凡的氣魄與將士壹起浴血奮戰,渡過了壹個有壹個難關,取得了壹個又壹個的勝利。朱仙鎮壹戰,他率兵7萬,破金兵百萬,攻得金兵“屍如山積,血若流川”。嶽飛憑借著自己的膽略名揚四海。

 中國傳統美德壹代壹代的傳下來,歷史人物身後的每壹件事都帶著不同的美德,有堅持、勇敢、努力……美德的傳承就像壹場接力賽,壹代人比壹代人做得更好。妳努力著,我堅持著,同心協力把我國的傳統美德繼續發揚光大。

追慕先賢征文 3

 踏著歷史的塵埃,追尋先賢的足跡。

 ——題記

 剪紙胭紅,浸在梅香裏,雪光映照出斑駁細碎的日影。史書隨著風兒壹頁頁打開,攜著塵土追尋在那壹紙發黃的歷史中。

 馳騁東漢末年,壹人持羽扇扭轉乾坤,盡畢生之力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 “夫難平者,事也。”《世事難料,他壹次次與成功失之交臂,更何況後主劉禪不思進取親侫遠賢,聽信讒言,《出師表》又怎夠書寫無奈?可憐臥龍先生,可憐諸葛壹世英名!

 縱有大臣脫靴,貴妃磨墨,禦手調湯又如何?縱使豪情萬丈,才氣不凡,前途又何在?難道只能在山林、仙境、醉鄉中去尋求自由和理想?他不屑“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壹壺酒醉了天下,有了酒就有了詩,便有了無怨無悔、無羈無絆的人生。回望盛唐,李白立於其中。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獨處泊羅河畔,無處蒼涼,腦海中回放著奸臣得意、大王昏庸、人民艱苦。“可我又能做什麽呢?”他笑了,笑昏君,笑佞臣,笑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難道只能將丹心留於史冊?不再留戀,屈原縱身壹躍,留下壹道美麗的弧線,留下後人無盡的嘆息。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她是壹個如水的女子,她是壹縷淡淡的梅香。可惜,可悲,可嘆!誰說“才藻非女子事也!”,落得個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淒淒慘慘戚戚。深秋,和她相伴的就只有梧桐雨與點點愁了。如戲如畫,似夢似幻——李清照。

 壹張張歷史畫面拼湊,壹紙紙書頁訴說興亡。廢墟上,壹個朝代如夢初醒;斜陽下,壹個國家支離破碎。誰言歷史無情?歷史長廊上,壹位位先賢駐足。是誰凝望嘆息?是誰潑墨言誌?是誰含恨投江?是誰紅顏雕零?

 歷史無愧於我們,我們無悔於歷史。

 賞輝煌興盛,看滿目瘡痍,笑奸臣忤逆踏著歷史的塵埃,我們在燦爛的文明中尋找先賢足跡,尋找那壹卷史冊,尋找那壹抹文明,但勿忘——俱往昔,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追慕先賢征文 4

 掀開泛黃的書卷,溯流而上,駛進歷史的長河,我在書中找尋先賢的遺跡。

 ——題記

 濮水邊

 壹位長者在濮水邊垂釣,任憑秋風吹起他那寬大的袍袖,吹散他那飄逸的須髯。身後的兩個楚國使者垂手而立,靜靜地觀看長者釣魚。其中壹位忍不住開口言道:“先生,妳果真不給楚王效勞嗎?”長者頭也沒回,只是淡淡地說:“烏龜在泥坑裏搖著尾巴多快樂啊。妳們別打擾我了。”兩個使者對視,敗興而返,長者依舊悠然垂釣。

 他是逍遙自在的莊子。濮水滔滔而逝。從莊子鄙棄名韁利鎖,曳尾於塗的淡然中,我讀出了傲殺王侯的瀟灑。

 易水寒

 寒風嗚咽著吹皺了壹江秋水,不知何時,易水邊已經湧滿了燕國百姓,太子丹緊緊握著他的手,語重心長地說:“燕國的未來全在妳手上了。”他沈默不語,只是輕輕點頭,他眼望著波濤洶湧的江水,不禁吟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壹去兮不復還”的動人詩句,吟罷,他消失在瑟瑟秋風中……

 他就是舍生取義的荊軻。易水無言東去,卻沖刷不掉他遺留的痕跡。透過他的背影,我讀出了令人戰栗的悲壯。

 茅屋中

 時值隆冬,瑞雪紛飛。壹座茅屋頂上積滿了厚厚的雪,但屋內確實暖意融融,談笑風生。壹個手執羽扇的儒雅年輕人和壹個大耳垂肩有王者之風的貴胄相對而坐。貴胄抱拳:“久仰先生,劉備特來拜訪。”年輕人不卑不亢,微微壹笑:“豈敢。”壹場智者的對話在寒暄中開始了。深諳天下局勢的青年以“三分天下”這壹高瞻遠矚的定論給劉備送上了壹份豐厚的見面禮。他生在茅屋,胸懷天下,為酬三顧知遇之恩,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他是運籌帷幄的諸葛孔明,臥龍崗上茅屋不復存在,但他的智慧、他的忠貞,卻在華夏子孫的心裏永存。他高屋建瓴的“隆中對”,使我讀出了雄才大略者的智慧。

 翻開的書頁如壹只只小船,載著我尋覓先賢的遺跡。莊周淡定自若的坦然,荊軻義無反顧的悲壯,諸葛亮胸懷天下的智慧,使我真正明白了“窮獨善其身,達兼濟天下”的情懷。

 我在書中尋找先賢的遺跡,感悟他們獨特的人生追求。

追慕先賢征文 5

 先賢,我知道很多。輔佐劉邦的張良、輔佐周武王的姜太公,齊恒公的謀士管仲,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先賢,但我更尊敬的先賢,則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他是輔佐蜀漢之中最有才學的壹位。在《三國演義》中,他的形象被刻畫的十分傳神。我知道他的“孔明三氣周瑜”、“七擒孟獲”、“智退司馬懿”都讓我感到他為了國家利用自己的才智努力治國。

 在他打仗的過程中,向後主劉禪寫了壹篇《出師表》,為後人所傳頌。《出師表》是在七擒孟獲之後寫的。諸葛亮在其中舉薦郭攸之、費祎、董允、向寵說明他不妒賢忌才,為後主多推薦賢人;他表明蜀漢不興,應不懈治國,說明他了解形勢,知天文,識地理;“此皆良實,誌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他毫不吝嗇地表明他們幾人是人才,既說明了他忠直的性格,也說明他深知人心。我細細讀了壹遍《出師表》,發現發現它裏面不僅都是對後主尊敬的語言,還有很多勸誡的話語,如果沒有了孔明的督促,後主立刻就會“樂不思蜀”。

 諸葛亮死前在五丈原安排了智退魏兵的辦法:讓木頭人扮作諸葛亮,手持綸扇,恐嚇魏軍。所以“死諸葛能嚇走活仲達!”當年魏延策反時,與黃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孔明已知其腦後有反骨,就留下壹個錦囊來殺魏延,他的話靈驗了。

 我對諸葛亮的了解很深,也深深敬佩他有膽有識、才智過人,更敬佩他忠誠,為了蜀國犧牲壹切的精神,但我最敬佩他的事他不懈努力、刻苦求成的精神!

 在馬謖失守街亭之後,在大將戰敗之後,他並沒有因戰敗而推托不去打仗,而是把將軍切換位置,改變謀略、繼續前進!

 由於他的不懈努力,上天也眷顧於他。打下了益州等地,俘獲了許多將軍。然而,在他死去之後,由於鄧艾等人的以眾欺寡,姜維即使費盡九牛二虎之力,也不能挽救蜀國的命運,可見諸葛亮在蜀國的重要地位。

 司馬懿也是個會擺兵布陣的人,但他無法與諸葛亮抗衡,在壹次兩人的擺兵布陣之中,兩人都擺出八卦陣,司馬懿則進攻了諸葛亮,諸葛亮的軍隊變為像蛇壹樣的陣,殺掉了大量魏軍,但諸葛亮和司馬懿都抽出兵來打對方的城池,不料孔明的軍隊奇襲壹座城池,大敗魏軍。

 諸葛亮就是壹個這樣的人,壹個鞠躬盡瘁的人。我會繼續去追尋其他先賢留下的足跡!

追慕先賢征文 6

 人生活的世界很大,但人所面對的世界又很小。我們的壹生也許會接觸很多人,但能夠停留在我們心中的人並不多,真正值得懷念的人更不多。

 人生各異,人世滄桑,大化無形,生命苦短。在某些時刻,我們總會懷念壹些人,並期望自己成為被懷念的對象,懷念人是壹種幸福,被懷念更是壹種幸福的期待。

 近兩千年前,壹個哀怨的少婦懷念遠在異鄉的丈夫:“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相去日已遠,衣帶日已緩。浮雲蔽白日,遊子不顧返。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壹千多年前,韓愈悼念壹位至親之人,含淚寫道:“壹在天之涯,壹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吾實為之,其又何尤!彼蒼者天,曷其有極!”四百多年前,納蘭性德為壹位友人填詞壹首:“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西風悲畫扇?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驪山語罷清宵半,夜雨霖鈴終不怨。”七八十年前,朱自清懷念道:“我與父親不相見已是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魯迅也寫道:“我的記憶好像被刀刮過了的魚鱗,有些還留在身體上,有些是掉在水裏了,將水壹攪,有幾片還會翻騰,閃爍,然而中間混著血絲”。

 穿越幾千年、幾萬裏的時間與空間,懷念人的情感就是這樣如絲如縷、綿延不絕、揮之不去,猶如白日浮雲、天涯地角、西風霖鈴、父親的'背影、水裏的魚鱗。懷念的滋味是復雜的、難以言說的,抄錄於此的幾段詩文,本書中我們挑選的散文,無壹不是在述說這種滋味,其中有甜蜜、溫馨,但也有傷感、惆悵和悲涼。

 《百年美文·人物卷》(百花文藝出版社)在浩如煙海的寫人、記人、懷人散文中精心選擇了百多篇佳作,它們來自於剛剛過去的那壹個世紀,它們追憶、懷念的是親人、戀人、友人與故人。從魯迅、周作人,到朱自清、梁實秋,從那些早已離我們而去的散文大家直到許許多多仍然在世、來自各個專業領域的作家學者,他們匯聚在這卷散文選裏,***同抒寫著他們對某個人、某些人的懷念。這些懷念的情感穿越了年代、地域、身份等等因素,凝聚著人類情感的精華,牢牢地牽動著我們每壹個普通人的心靈,讓我們與那些懷念和被懷念的人精神相通,讓我們情不自禁地加入了這懷念的行列。

 這些文章,都是在寫人、記人、懷人這個主題之下,充滿了情、義、理和真、善、美的佳作,這裏既有聞名遐邇的名篇美文,也有為人忽略卻能直達內心深處的感人、動人之作。我們在挑選壹些文章時,還適當地註意了它們的史料價值。選擇往往是艱難的,那麽多的好文章壹起擺在眼前,實在令人難以取舍,特別是在面對懷念同壹人的眾多美文時,無奈不能將它們全部收入。

 作為編選者,我們希望這卷散文選能於無意之間撥動讀者心弦,在燈下、在窗前、在臨睡之前、在壹個人獨處之時,靜靜地、細細地去懷念生命中壹個或壹些值得懷念的人,無論是甜蜜,還是惆悵、悲涼……讓我們的心和情感再真誠、再柔軟壹些,讓我們去體味懷念的滋味與意義,讓我們在人情、人性的世界裏得到壹種生命的升華。

追慕先賢征文 7

 漫看天外雲卷雲舒,炊煙徐徐升起,仿佛再度尋找到先賢的足跡。

 ——題記

 我坐在窗前,漫不經心的翻看著枯燥的課本,心中有些煩悶,壓得透不過氣。不知過了多久,窗外斜射進三寸日光,映照在臉上。我被陽光溫柔的撫摸,慢慢的閉上了眼睛,享受著陽光帶給我的溫暖。我完全放松了下來,貪婪的享受著陽光所帶來的光和熱。

 我是在抵制不住這誘惑,不知不覺得睡著了。

 前方迷霧茫茫,讓人看不清,摸不透。我獨自壹人在這迷霧中恐懼。我不知道前方有什麽,不敢走上前去,但卻又無路可退。正在我迷茫時,前方傳來壹種神秘的聲音呼喚著我。於是我鼓起勇氣,沖進迷霧。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不知從什麽地方傳來吟詩的聲音。但不知怎麽我總覺得我與這句詩似曾相識,有著不解之緣。當我正疑惑時,突然發現之前的迷霧消失散盡了,呈現在眼前的是綠茵茵的草地,蔥蘢的樹木。但最引人註目的是那碧波蕩漾的江。

 這景色真的好美,我深深的陶醉了。不知在什麽時候,江邊出現了壹個穿著復古的書生。我有些好奇,便走上前去壹探究竟。這個人長得很白皙,文縐縐的。但我卻從他那緊鎖的眉頭,看出了他的剛正不阿。

 我走上前去打招呼,但是他似乎看不見我,只是在壹個人自言自語。我隱約聽到他說:“我乃屈原,我原本是楚國的大臣,但那楚懷王卻不聽信我,反而將我流放。而他也因聽信奸臣,客死秦國。如今楚國敗了,百姓們也民不聊生。而我對此卻無能為力。如今我只能投進這汨羅江,以死明誌。”不要!“我從夢中驚醒了,陽光依舊照著我。

 自從這次夢遇屈原,對屈原的敬意油然而生。屈原使我魂牽夢縈,迫使我想要了解他。

 屈原是我國歷史上第壹個偉大詩人,他寫下了《離騷》、《九歌》、《九章》等不少佳作,其中我對《離騷》頗有了解,甚是喜愛。

 據說,屈原出生於貴族,從小就受到楚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屈原又因為爺爺的正確教導,自小就決心自尊自愛,立誌做個正人君子。屈原小時也是個勤奮刻苦的孩子。雖然家離學校遠,但屈原卻堅持每天早早上學,下午放學後,也經常在路上的壹個巖洞讀書。“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更是他這壹生的至理名言。

 我要追尋先賢的足跡,將華夏文明發揚光大。讓華夏文化這塊金子發出耀眼的光芒。

追慕先賢征文 8

 太平盛世尋根熱。偉人、名人、先賢們的後裔,修祠堂、續族譜、祭祖,十分熱鬧。

 根據最新修訂的《孔子世家譜》,孔氏族人超過200萬。還有報道稱,朱熹家族是世界上最大的家族,有800萬人,其中海外就有百萬人以上,都趕上壹個小國家的人口了。

 這麽多的先賢後裔都在做什麽?大抵是開發旅遊、招商引資,謂之“文化搭臺,經濟唱戲”。弄過了頭的,百姓諷之為“騙子搭臺,孫子唱戲”。

 我認識壹個中年農民,姓範,名國良,文化程度不高,貌不驚人,開大貨車謀生;賺了不多的壹點兒錢後,他把家搬到了縣城,繼續開大貨車謀生。總之,他是壹個非常普通的人。

 他是範仲淹的後裔,他知道範仲淹的故事,知道範仲淹的名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他回到兒時的小山村西塢。長了幾百年的烏岡樹、青楓樹沒了,被人砍了燒炭賣了。水土流失了,溪也臟了,水也渾了,花花綠綠的塑料袋到處都是。

 他想學先祖範仲淹,於是在大年初壹召集村民開會,動員大家拿出點兒錢,尤其是外出做生意的幾個人;大年初四開始帶領全村人搞衛生、清理塑料垃圾,然後請來工人建公***廁所、修馬路。大夥兒湊的錢花光後,他個人還欠了幾萬元的債。

 之後年年如此,過年全體搞衛生、修路,保衛山清水秀的小村莊。

 範國良不是黨員,不是村幹部,家裏條件壹般。做好事影響了賺錢,老婆有意見,兄弟不理解,說他像與風車打架的“堂吉訶德”。連記者在考慮選題時都不放心地事先確認:這個人有沒有毛病?

 按照現代遺傳學觀點,就群體而言,孔子的第10代孫只繼承了約千分之壹的“孔子基因”;第20代孫只繼承了約壹百萬分之壹;到目前的第80代,就只繼承了約壹億億億分之壹的“孔子基因”——這個數字與0有多大區別?

 而如果從文化傳承的意義上來說,我們都是先賢後裔。如果我們都能像範國良那樣,以壹己微薄之力,從身邊做起,做力所能及的小事,那該有多好。

追慕先賢征文 9

 中國最古老的宮廷音樂雅樂在孔廟回旋,匏、土、木、革、石、金、絲、竹等樂器抑揚頓挫,每發壹音,皆有所憑。

 祭祀大典依序啟扉、瘞毛血、迎神、進饌、上香、行三獻禮、正獻官飲福受胙、撤饌、送神、焚燒祝文與絲帛、闔扉、撤班等。場面肅穆莊嚴,令人嘆為觀止。

 祭祀過程中,樂生分別演奏“寧和之曲”、“安和之曲”、“景和之曲”,佾生伴著樂曲翩翩起舞。大龍小學佾舞隊的莊汶湞老師透露,8行8列64名佾生表演的“八佾舞”,依據明朝《頖宮禮樂疏》的文舞圖譜完整呈現,用來祭拜帝王,有文舞、武舞及文武合壹舞3種。目前演出的佾生中,女生多於男生。而樂生中的男女比例大致持平。

 祭祀大典後,庭中人頭攢動,進入民眾青睞的分贈“智慧糕”環節,喻分享孔子加持的福慧。中新社記者看到,民眾早早就排起長隊,其中不乏父母抱著咿呀學語的孩童。今日恰逢周末,有不少學生結伴來參觀祭祀大典。來自新竹的中學生李少羽從正獻官手中領到糕後,深鞠壹躬稱,“謝謝孔子爺爺”。

 為紀念孔子為人類作出的特別貢獻,每年孔子誕辰日之際,世界各地孔廟均舉辦祭祀活動,祭拜者絡繹不絕。就像專修漢語言文學的虞樂怡觀禮後所發的感概,“期盼儒學能深植於每個華夏子孫心中,成為重要的精神項目”。

追慕先賢征文 10

 清明節到了,祭祖,上墳,燒紙,寄托哀思,懷念故去的先人,這是我們中國的傳統也是文化。自古至今,崇拜祖先就是重要的宗教信仰。除此之外,人們還認為人即使身體不存在,靈魂也是存在的這個觀念也壹直流傳了下來。

 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涉及到每個家庭,在祭奠祖先的時候,報恩之情也會油然而生,感激先祖的佑護,感激父母的生養之恩,表達個人對親人們的誠敬,如同上了壹堂道德課,使人性深處的道德理性重被喚醒,即使遠在海外的遊子,也會遙祝自己的親人們在天堂裏生活得幸福快樂!清明懷故人,踏青掃墓的活動還加強了親友間的聯系和團結,在***同的先祖和親人墓前,緬懷他們為家族的繁衍壯大作出的壹切,繼而學習他們的品德和高尚的人格,加強自身的修養,從而與家人親友壹起,繼續發揚家族的傳統美德。

 清明也被稱為清明節,這壹天悲傷的成份並不多,相反節日的氣氛倒是比較濃厚,因為掃墓是與天堂裏的親人的壹次聚會,先讓久違的親人們品嘗家鄉的小吃,再幹壹杯醇厚的老酒,然後與各路後人相見言歡,互訴衷腸,向他們告知家族的各種悲喜信息,嘮叨嘮叨自己的心思,如此壹來,對親人的思念就變得真實了。

 追憶先賢傳承好家風。家風是什麽?就是壹個家庭為人處世的風格。有什麽樣的家風,大體就會走出什麽樣的人。所謂“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這個道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顏氏家訓、朱子家訓,就是中國封建社會優良家風的典範,時至今日,仍然不失它的積極意義。不同家庭,不同環境,形成不同的家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