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酉陽桃花源是壹個怎樣的地方?

酉陽桃花源是壹個怎樣的地方?

酉陽桃花源位於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在酉陽縣城外,有壹石灰巖溶洞,洞前的桃花溪水自洞內流出,清澈見底,嘩嘩地流入泉孔河。

此地集桃源文化、巴人文化、民族文化、土司文化、桃源風光於壹體,完全展現出隱逸古樸的和平田園風光,是武陵酉州的壹朵奇葩。

當溶洞內的水從溶洞頂滴到洞底時,隨著水分和二氧化碳的揮發,則析出的碳酸鈣就會積聚成鐘乳石、石幔和石花等。洞頂的鐘乳石與地面的石筍連接起來了,就形成了奇特的石柱。

明代無名氏在洞壁題刻絕句壹首:

洞前流水渺漫漫,洞裏桃花漸漸殘。

曼倩不來漁父去,道人閑倚石闌幹。

高大雄偉的石牌坊上,鐫刻著著名詩人流沙河題寫的“時光隧道今通古,桑竹田園主娛賓”和“無影無蹤漁郎路誌,有根有據陶令文章”兩幅楹聯。

逆桃花溪入洞,洞內鐘乳倒掛,千姿百態,好似觀音坐蓮、燃燈古佛、宮廷玉燈、銀山雪海、飛禽走獸,令人嘆為觀止。洞中滴水如珠,叮咚有聲好似銅壺滴漏在石鐘和石鼓上輕叩,聲音清脆悅耳,此乃洞中八景之壹的“石鳴鐘鼓”。大酉洞中石壁石刻頗多,因年代久遠皆模糊難辨。唯洞尾左側高處,摩崖石刻“太古藏書”4字遒勁有力,清晰猶存。

洞口的高處,是由著名作家馬識途題寫的“桃花源”3個大字。學者專家認為這裏就是東晉著名詩人陶淵明筆下《桃花源記》的原形。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壹直是人們心中世俗喧囂之外的凈土。

大酉洞長百余米,有溪水淙淙,秋冬不竭,沿洞右側流出,註入酉陽河。溯溪入洞,兩岸墻立,半裏許,豁然開朗,別有壹番天地。其中田約0.7公頃,四周環山,皆峭壁,仿佛與世隔絕。因此,清代地方誌《酉陽州誌》稱此洞“與陶淵明桃花源者,毫厘不爽”。

洞頂,鐘乳懸掛,錯落有致,水落珠璣,叮咚有聲。乳石形態各異,或人或物,亦禽亦獸,憑人之興,隨形賦名。

左右石壁有許多篆刻題詠,皆因年代久遠,蝕損莫辨。唯洞後左壁上,清代酉陽知州羅升梧手書的“太古藏書”4個鬥大的楷體字,仍清晰可見。

關於藏書壹事,清代《酉陽州誌》記載有壹詩,說秦始皇焚書坑儒,鹹陽書生背著書籍,逃進武陵山區,將所負之書盡藏此洞中。

洞外幽洞通天,溪自澗出,桃林夾岸,落英繽紛。洞內溪水淙淙,鐘乳懸掛,水落珠璣。穿過桃源洞,眼前豁然開朗,別有天地。這裏有較完整的溶鬥,巖壁高,溶鬥盆地面積大,土地平曠、阡陌縱橫、良田美池、村落點布。

洞內盆地有壹口終年不枯的泉眼,崖壁上若幹小溶洞中,有泉水飛瀉。桃花溪匯泉而成,溪水穿大酉洞流出,清澈見底,落英繽紛,溪畔有古雅的“問津亭”,為四角木質小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