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李1
是唐朝的壹位宰相和詩人,也是中央委員會秘書李的曾孫。沈李六歲時喪父,隨母親移居潤州巫溪。三十五歲,中進士,增補為郭子助教。
八四○年,任淮南節度使五年。後來,他去北京祭奠總理。在任中書任侍郎,在《尚書》右侍中升為侍郎,封為趙國公。相依為命4年。會昌四年(844),因中風辭官。會昌六年(846)卒於揚州,享年74歲。追授給邱,謚號“文肅”。
沈李與元稹、白居易交遊密切,是新樂府運動的參與者。他寫了20首新的樂府詩,這些詩已經失傳,代表了兩首關心農民的詩。
2.張九齡
張九齡是壹位有膽識、有遠見的著名政治家、詩人和名人。他對耿忠心耿耿,盡職盡責,法典公道,諫諍直言,選賢任能,不甘於屈法之勢,敢於與惡勢力作鬥爭,為“開元之治”作出了積極的貢獻。他的五言古詩,詩風清淡,語言質樸樸實,寄寓著對人生的深切期許,為壹掃初唐沿襲下來的六朝瑰麗詩風立下了汗馬功勞。還有曲江收藏。被譽為“嶺南第壹人”。
張九齡得到了張的獎勵和提拔。張死後,開元二十壹年輔佐玄宗為丞相。作為開元盛世最後壹個著名的人物,他深受同時代人的景仰,王維和杜甫都寫詩贊美他。曾任命孟浩然為荊州府幕僚,提拔王維為右相。杜甫早年曾試圖將自己的作品呈現給他,但未能如願。晚年回憶他們,很可惜。
自從張九齡去世後,唐玄宗被總理推薦的人總會問“妳還像九歲那樣優雅嗎?”因此,張九齡壹直受到後人的崇敬和敬仰。
3.王安石
李青二年(1042),王安石進士。先後在揚州簽判官、鄞縣知府、周樹判官,成績斐然。熙寧二年(1069)任參政員,次年拜見丞相,主持變法。
因為守舊派的反對,西寧七年罷課(1074)。壹年後,宋神宗再次投入使用,並退居江寧。在元佑元年(1086),保守黨獲得了權力,所有的新法律都被廢除了。於然在中山病逝,被追贈給壹位老師。邵聖元(1094)被封為“文”,故有王文公之稱。
王安石潛心經學,著書立說,被譽為“學儒”,開創“新學龔景”,促進了宋代學風的形成。哲學上,他用“五行”學說闡述了宇宙的形成,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和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思想;他的哲學命題“分新舊”把中國古代辯證法推向了壹個新的高度。
在文學上,王安石成就卓著,位列“唐宋八大家”。他的詩是“學而優則仕”,善說理,善修辭。晚年詩風含蓄深遠,在北宋詩壇獨樹壹幟,被譽為“王體”。他的詞充滿了鄉愁和懷念,意境廣闊,意象質樸,為文人創造了獨特的情感世界。有《王臨川集》和《臨川集》。
擴展數據
《為農民兩首詩》是唐代詩人沈李的壹組詩歌。
原文:
壹個
春天,只要播下壹粒種子,秋天就能收獲很多食物。天下沒有廢天地,勞苦的農民還在餓死。
其次,
夏天的中午,太陽很熱,農民們還在勞作,珠子滴進泥土裏。誰想,我們的壹碗飯,壹粒粒糧食都飽含著農民的血汗?
翻譯:
壹個
春天播下壹粒種子,秋天就能收獲很多糧食。沒有壹塊地不耕種,但仍有農民餓死。
其次,
農民們在正午的陽光下除草,汗水從他們身上滴落在秧苗生長的土地上。誰知道盤子裏的每壹頓飯都是農民辛辛苦苦買來的?
做出贊賞的評論
這組詩深刻地反映了封建中國農民的生活狀況。
第壹首詩生動地描繪了到處碩果累累的景象,突出了農民辛辛苦苦獲得豐收,卻兩手空空餓死的現實問題;第二首描寫了烈日炎炎的中午在農民地裏勞動的情景,大體表現了農民壹年四季的艱苦勞動生活。最後,詩人以“誰知每頓飯都辛苦”為座右銘,表達了對農民的由衷同情。
詩集選取了典型的生活細節和眾所周知的事實,集中描寫了當時的社會矛盾。全詩風格樸實厚重,語言通俗樸實,音節和諧明快,虛實結合,對比運用,增強了全詩的表現力。這兩首詩不僅在民間廣為流傳,在文學史上也有壹定影響。在現代,它們被選為小學的思想教科書。
張九齡的《望月思遠》,是壹部充滿夢想的佳作。
原文:
月亮,此時已在海上,天涯* * *上空。有愛的人都討厭漫漫長夜,不眠之夜,懷念他們所愛的人。
熄滅蠟燭去愛這灑滿月光的房間,我穿著衣服徘徊在深深的夜露寒中。妳不能擁有美麗的月光,只希望在夢境中遇見妳。
翻譯:
海上升起壹輪明月,妳我相隔千裏賞月。戀人討厭漫漫長夜,徹夜不眠想妳。燭火熄滅月色滿愛,衣上沾露濕衣掛。我不能給妳漂亮的銀子,所以我最好進入我的夢想,和妳在壹起。
做出贊賞的評論
唐玄宗二十壹年(733年),張九齡在朝鮮擔任宰相。開元二十四年(736年)被漢奸李誣蔑後罷課。《望月思壹遠》這首詩,應該是開元二十四年張九齡被貶荊州之後所作。
貼近開頭的題目,第壹句是“望月”,第二句是“懷遠”;然後表達思念遠方親人的心情;五六句跟三四句,具體描述不眠之夜的情況;最後兩句話進壹步表達了對遠親的深情。全詩語言自然渾而不露痕跡,纏綿悱惻卻不傷感,情景交融,細致入微,感人至深。
百度百科-沈李
百度百科-王安石
百度百科-張九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