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哪些關於腳的詩句

有哪些關於腳的詩句

1.寫腳的詩句

包含有“腳”的詩句,如:

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南北朝 · 佚名《木蘭詩 / 木蘭辭》

床頭屋漏無幹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 唐 ·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 唐 · 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吳質不眠倚桂樹,露腳斜飛濕寒兔 —— 唐 · 李賀《李憑箜篌引》

非無腳下浮雲鬧,來不相知去不留 —— 清 · 鄭板橋《題畫蘭》

廿載包胥承壹諾,盼烏頭馬腳終相救 —— 清 · 顧貞觀《金縷曲(二首)》

2.有哪些描寫女子腳的詩詞

1.《越女詞》 唐代:李白

長幹吳兒女,眉目艷新月。

屐上足如霜,不著鴉頭襪。

2.《詠襪》 唐代:杜牧

鈿尺裁量減四分,纖纖玉筍裹輕雲。

五陵年少欺他醉,笑把花前出畫裙。

3.《洛神賦》魏晉:曹植

體迅飛鳧,飄忽若神。

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動無常則,若危若安。

進止難期,若往若還。

轉眄流精,光潤玉顏。

含辭未吐,氣若幽蘭。

華容婀娜,令我忘餐。

4.《雙行纏》 樂府詩

朱絲系腕繩,真如白雪凝。非但我言好,眾情***所稱。

新羅繡行纏,足趺如春妍。他人不言好,獨我知可憐。

5.《履子》 唐 韓偓

六寸膚圓光致致,

白羅繡屧紅托裏。

南朝天子欠風流,

卻重金蓮輕綠齒。

3.形容“洗腳”的詩句有哪些

壹.《水龍吟 海*許氏舟名》

年代: 元 作者: 韓奕

軟紅塵裏忙人,有誰能識滄洲趣。飄然壹葉,也無根蒂,禦風千裏。禪客蘆莖,仙翁蓮瓣,笑他方外。任浮家不繁,行蹤無定,算前身,豈飛絮。不著風花浪蕊,護篷窗、青簾休起。臥遊容與,筆床茶竈,安如屋裏。待約靈槎,銀河秋夕,訪牛尋女。且先載我月明中,洗腳唱歌歸去。

二.《泛舟過金家埂贈賣薪王翁》

年代: 宋 作者: 陸遊

老人不復事農桑,點數雞豚亦未忘。

洗腳上床真壹快,稚孫漸長解燒湯。

三.《送侍讀常尚書絕句六首》

年代: 宋 作者: 劉克莊

蝕月妖蟆俄掃穴,鳴陽丹鳳力回天。

圍腰不愛重金帶,洗腳寧登壹葉船。

四.《頌古三十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從瑾

剃頭頭光生,洗腳腳清爽。

脫衣上閑眠,抓著通身{左疒右養}。

五.《頌古》

年代: 宋 作者: 釋道顏

洗腳處更不安排,側聆時非是啗啄。

趙州臨濟二老人,相見何曾不註腳。

六.《偈八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慧遠

昨夜來報五參,正值老僧洗腳,

起來抖擻精神,末上輸他壹著。

七.《頌古十四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師體

添錢買得漏燈盞,洗腳長拖破草鞋。

翻著襕衫歌雪曲,倒攜席帽趕村齋。

八.《偈頌壹百六十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宗杲

德山捧,臨濟喝,

今日為君重牛掇。天何高,

地何闊,休向糞掃堆上更添搕{左扌右上大下韭}。

換卻骨,洗腳腸,

徑山退身三步,許爾諸人商量。

紅粉易成端正女,無錢難作好兒郎。

九.《頌古壹百二十壹首》

年代: 宋 作者: 釋宗杲

忽爾出門先見路,才方洗腳便登船。

神仙秘訣真堪惜,父子雖親不可傳。

十.《洗腳亭》

年代: 唐 作者: 李白

白道向姑熟,洪亭臨道傍。前有昔時井,下有五丈床。

樵女洗素足,行人歇金裝。西望白鷺洲,蘆花似朝霜。

送君此時去,回首淚成行。

4.關於腳印的詩句有哪些

關於腳印的句子如下:

1. 他那兩只光著的大腳丫子,踩在松軟的褐色的泥土上,立刻又陷了下去,移動之後,留下壹個連著壹個的腳印。

2. 雪後的景象更是如此,銀白覆滿大地,天地連成壹線,模糊了邊界,模糊了天地,只有那壹串腳印,如細碎的花,綴在地的壹角,成為靜謐的註釋.

3. 妳可以看到泥土中留下的腳印。

4. 開始漲潮了,潮水遮住了我們的腳印。

5. 這兩條修長、輕靈、愛動的腿,走起路來總是壹彈壹彈的,壹旦坐下來,便離開地面,富有韻律地前後擺著,擺累了便左右搖著。

6. 她的壹雙腿短短胖胖,穿著肥大的褲子,活像兩個直豎的枕頭。

7. 那姑娘的腳瘦長、略小,雪白雪白的,腳趾頭像嫩藕芽兒似的。

8. 這孩子年紀不大,卻生了壹雙大腳,兩只鞋子像兩艘小船壹樣。

9. 他走的壹定是這條路,這裏有他的腳印。

10. 妳認為他不會沿著這些腳印嗎?

11. 他看著雪地裏的大腳印,滿心恐懼

12. 雪山草地上青春腳印步步帶血

13. 她兩眼盯著腳印,滿心恐懼。

14. 松軟的泥土上留下了他的腳印。

15. 那些是老虎的腳印,沒人敢下地走路。

5.關於“腳”的勵誌句子有哪些

1、只有登上山頂,才能看到那邊的風光。

2、駿馬是跑出來的,強兵是打出來的。

3、駕馭命運的舵是奮鬥。不抱有壹絲幻想,不放棄壹點機會,不停止壹日努力。

4、如果懼怕前面跌宕的山巖,生命就永遠只能是死水壹潭。

5、懦弱的人只會裹足不前,莽撞的人只能引為燒身,只有真正勇敢的人才能所向披靡。

6、我們這個世界,從不會給壹個傷心的落伍者頒發獎牌。

7、梯子的梯階從來不是用來擱腳的,它只是讓人們的腳放上壹段時間,以便讓別壹只腳能夠再往上登。

8、平時沒有跑發衛千米,占時就難以進行壹百米的沖刺。

9、沒有激流就稱不上勇進,沒有山峰則談不上攀登。

10、山路曲折盤旋,但畢竟朝著頂峰延伸。

11、駿馬是跑出來的,強兵是打出來的。

12、即使道路坎坷不平,車輪也要前進;即使江河波濤洶湧,船只也航行。

13、只有創造,才是真正的享受,只有拼搏,才是充實的生活。

14、敢於向黑暗宣戰的人,心裏必須充滿光明。

15、崇高的理想就象生長在高山上的鮮花。如果要搞下它,勤奮才能是攀登的繩索。

豐富回答,提高回答通過率。

(作者):XXXXXXXXXXXXXXX

(出處):XXXXXXXXXXXXXXX

6.關於"腳丫"的句子有哪些

1、他的腳趾頭差不多同手指頭壹樣長,壹樣靈活,他能夠用腳趾頭夾著壹支鋼筆流利地簽名,還能用腳趾頭剝豌豆

2、這是壹只畸形的腳,腳背高高地隆起,四根指頭彎下去,差不多連成壹塊肉緊緊地貼在腳掌上,只剩下大拇指孤零零地露在外面,好像壹個尖尖的粽子角——這不是人的腳。這倒像是用面粉捏成的白白的東西。

3、·他滿腳底都是栗子壹般的老繭。

4、·那腳掌是那樣肥厚、寬大,有如張開的蒲扇,那腳面和腳底是那

樣粗糙,滿布皺紋、老繭,有如落在森林中的老麻栗樹皮

5、她那穿了松垮的細帶涼鞋的雙腳瘦而勻稱,高高的腳弓,每壹用力,連通腳趾的筋脈就在腳背上繃露出來。

6、兩只大腳板子,壹扇壹扇。把橋上的石板震得“咚咚”響。

7、他轉動了壹下,從破絮裏露出壹只火鉗似的幹癟的腳。

8、衣衫的褶襇下面,露出壹支小小的腳,套著黑緞鞋。

9、她那赤裸的輪廓分明的手臂和腳掌,纖小得就鼠孩子的壹般。

10、那壹雙塵土包裹的腳,妳都能數得出壹根根骨頭

11、她的腳秀而翹,腕、踝都肥瘦適度,美妙天成。

12、·她的腳小巧、勻稱、豐滿。

13、她那柔軟好看的腳上穿著足踝處繡著灰藍色花朵的紗襪,壹只腳正在輕輕地拍著地面,好像故意要展露她那豐滿勻稱的小腿似的。

14、她那穿了松垮的細帶涼鞋的雙腳瘦而勻稱,高高的腳弓,每壹用力,連通腳趾的筋脈就在腳背上繃露出來。

15、他的腳趾頭差不多同手指頭壹樣長,壹樣靈活,他能夠用腳趾頭夾著壹支鋼筆流利地簽名。

7.描寫女人腳的句子有哪些

1.她走過神秘園,踏著雪白的纖足。

2.她有壹雙胖嘟嘟,細嫩又白凈的腳。

3.她的腳秀而翹,腕、踝都肥瘦適度,美妙天成。

4.曹植的洛神賦中有:“淩波微步,羅襪生塵。”

5.李逸亮寬慰女孩道,月影婆娑,兩個人並排坐在水池邊,女孩芊細的纖足晃來晃去,清涼解暑的可愛。

6.柳長街忽然覺得做這兩句詩的人實在不懂得女人,女人的腳,怎麽能用“霜”來形容呢,那簡直像牛奶、像白玉、像剛剝了殼的雞蛋。

7.壹對賽雪欺霜的修長美腿玉足,浸泡在微涼而清澈的溪水之中。

8.那姑娘的腳瘦長、略小,雪白雪白的,腳趾頭像嫩藕芽兒似的。這孩子年紀不大,卻生了壹雙大腳,兩只鞋子像兩艘小船壹樣。

9.艾薇薇全身以桃紅色為主,鎧甲將上身以及頭部緊緊包裹住,下身則是高叉的戰裙,側面被肉色絲襪包裹的大腿若隱若現,壹雙小巧的玉足,顯得輕盈而誘人。

10.潔白的玉足踢來,趙雲不再閃躲,眼中閃過壹絲冷厲,左手伸出去輕輕巧巧的就抓住了蘇穆晨的腳跟,與此同時,手臂微微向上壹擡。

8.和腳有關的詩歌

信腳自能知舊路,驚心時復認鄰翁。……《初歸石湖》範成大

波面風生雨腳齊……《竹枝》白居易

雨腳如麻未斷絕……《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杜甫

欲求千裏腳,先采眼中光。……《馬詩》李賀

今朝枕上覺頭輕,強起階前試腳行。……《病中早春》白居易

滄浪之水濁兮,可以濯我足。……《孺子歌》先秦無名

足下躡絲履,頭上玳瑁光。……《孔雀東南飛》漢無名氏

側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送應氏》曹植

足下金鑮履,手中雙莫邪。……《輕薄篇》張華

頭上金釵十二行,足下絲履五文章……《莫愁歌》蕭衍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幹雲霄。……《兵車行》杜甫

當流赤足踏澗石,水聲激激風生衣。……《山石》韓愈

/

9.描寫腳的句子5句

1、她的腳秀而翹,腕、踝都肥瘦適度,美妙天成。

2、她那柔軟好看的腳上穿著足踝處繡著灰藍色花朵的紗襪,壹只腳正在輕輕地拍著地面,好像故意要展露她那豐滿勻稱的小腿似的。

3、他轉動了壹下,從破絮裏露出壹只火鉗似的幹癟的腳。

4、她那穿了松垮的細帶涼鞋的雙腳瘦而勻稱,高高的腳弓,每壹用力,連通腳趾的筋脈就在腳背上繃露出來。

5、這兩條修長、輕靈、愛動的腿,走起路來總是壹彈壹彈的,壹旦坐下來,便離開地面,富有韻律地前後擺著,擺累了便左右搖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