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畫得太好了,我就不畫了。”張馳半開玩笑地和Knews的記者談到為什麽她的作品中沒有企鵝。
張口中的“他”就是自己的丈夫樂。去年,這對夫婦去了南極。今年秋天,他們在寶龍美術館舉辦了“秦、蘇、明:樂”展覽。張馳聯合展覽”。雖然勒·文珍和張馳都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但這是他們第壹次在上海共同舉辦展覽。
兩個展廳,50多件佳作,真的可以承載“為時代拍照”的主題。勒文珍的景觀非常大,但妳可以慢慢品味山川和海浪中的每壹個細節。張馳的70米長卷《海上攬勝?歷時十年繪制的七十幅長卷,為“城市景觀”提供了壹個成功的創作案例。
其中,最受關註的是他們最新的南極主題。天堂灣、谷夏港、中國南極考察站、阿根廷南極考察站...以前用傳統筆墨畫南極是很少見的。
樂真的畫和山水自成體系。觀眾總能壹眼認出他的《樂的風景》。這次他畫的企鵝完全出乎意料,可能是整個展覽中最大的驚喜。樂文珍還特意創作了幾個企鵝雕塑,由3D打印機制作,散落在展廳各處,相得益彰,趣味十足。
最精彩的是《凈土之塵》。這幅無縫的畫讓觀眾很難看出它是由張馳和勒·文珍完成的。《冰川》是張馳的畫,壹群天真的企鵝在冰天雪地裏走來,是勒·文珍加上去的。兩人配合默契,彼此的特點無縫融合在整幅畫中。
雖然兩人在展廳的合作令人羨慕夫妻倆的默契和諧恩愛,但實際上他們在日常創作中很少互動。“我們有默契,互相理解。我們壹直在努力回避對方,而不是互動。”張馳說:“因為人們總是說我們像什麽東西,也就是說,我們應該盡力表達自己,盡量不要過多交流。如果太多,我們會被對方帶走。”
有多少人幻想著和心愛的人壹起環遊世界,有些從未實現,有些實現了,卻在行走中散去。然而,勒文珍和張馳花了40年時間,用紙和筆漫遊風景,過著神仙眷侶的生活。
1977年,勒文珍二十出頭,而張馳還不到二十歲。第壹次去黃山寫生,愛情來了。
“寫生”也成為這對夫婦藝術創作中不可或缺的壹部分。
“我們倆對傳統有著紮實的認識,在上海工藝品進出口公司有過臨摹傳統經典畫作的特殊經歷。但我們沒有沈浸在臨摹中,而是拋開所學,在大自然中寫生。”勒文珍說。
“寫生的意義在於‘生活’。”張馳說:“我不能面對黃山,但我想到石濤。面對華山,我看到傅抱石的畫。繪畫要面向未來,是給後人看的。真的不希望大家壹聽就覺得國畫老土。通過影像呈現妳對世間萬物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