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言文木芙蓉

文言文木芙蓉

1. 求呂本中的《木芙蓉》譯文及賞析

小池南畔木芙蓉,(1)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2)壹生開落任東風。- (1) 木芙蓉: 有壹種“醉芙蓉”,早上白色,中午變淺紅色,晚上變深紅色,又稱“芙蓉三變”。

木芙蓉秋季開花,花單生葉腋,單瓣或重瓣。- (2)《史記,李將軍烈傳》:「桃李無言,下自成蹊」,那意思似說:難道沒有東風花就開不成嗎?頗有以木芙蓉自喻之意。

- 木芙蓉,又名芙蓉花、轉觀花、木蓮。錦葵科,落葉大灌木。

原產我國,有三千年以的栽培歷史。據花的顏色可分為:紅芙蓉,花大紅;白芙蓉,花色潔白;五色芙蓉,色紅白相嵌;- 木芙蓉作為花中的高潔之士,屢屢出現在文學作品之中。

屈原《楚辭》有:“采薜荔含水中,擘芙蓉兮木末”。白居易有“花房膩似紅蓮朵,艷色鮮如紫牡丹”,極言木芙蓉的芳艷清麗。

2. 求呂本中的《木芙蓉》譯文及賞析

木芙蓉 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壹生開落任東風。

編輯本段作者簡介

呂本中(1084-1145),字居仁,號紫微,世稱東萊先生。其先東萊(今山東掖縣)人,後遷居壽州(今安徽壽縣)。兩宋之世,呂氏壹族素負郡望、家學與貢獻。呂本中是南宋著名的史學家、理學家、詩人、詞人兼詩評家,也是江西詩派中人,曾作《江西詩社宗派圖》。做詩雖學黃庭堅、陳師道句法,但還是“喜令人讀東坡詩”。《宋史》卷三七六有傳。

編輯本段譯文

小池塘的南岸盛開著美麗的木芙蓉,它們在雨後或霜前(意為在摧毀花木的天氣到來之前)都會有意開得更紅艷。它還比那些繁多、常見的桃李好多了,因為它不隨春風來去、花謝又花開。

賞析 木芙蓉(Cotton Rose)又稱“拒霜”,在深秋開花。此詩看似輕松之筆,卻點出呂本中的人格價值觀。短短二十八個字,可說包蘊無窮,這正符合宋人論詩主“意”的要求。

首句“小池南畔木芙蓉”,言木芙蓉之孤高,明確點出歌頌對象是小池南岸的木芙蓉。借“南”暗示為金兵南渡後的河山,木芙蓉就成為愛國誌士的象征了。池塘低下處標聳著壹棵樹,陡立之感、獨立之姿,想見詩人的抱負與期許。史稱呂本中在宋高宗紹興七年(1137),上書論恢復中原之計,未被采納,後因觸怒秦檜,降為提舉太平觀,此後即家居,從事著作和講學,晚年奉佛。文學是時代的反映,也是作者心聲的寄托,呂本中以此詩道出他的人生選擇。

第二句“雨後霜前著意紅”,用擬人手法,寫木芙蓉努力開放在嚴霜襲來的秋季,其鮮艷的色澤顯示出它不畏 *** 的精神。此句化用《論語·泰伯》:“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松柏”,是中國士子堅貞心誌的人格典範;菊,象征隱逸高潔。宋人常常將木芙蓉與菊花並稱。晏殊:“數枝金菊對芙蓉,搖落意重重。”歐陽修:“芙蓉金菊鬥馨香,天氣欲重陽。”張耒:“空山寂寂何所有?晚菊芙蓉相對幽。”菊以淵明為知己,木芙蓉就與菊花壹樣,成為隱逸高潔的象征。在整個中原淪陷,君臣綱常不能有所作為、金人另立張邦昌為偽楚之際,這無異是呂本中持守的心聲。

第三、四句則是全詩用意之所在。“猶勝無言舊桃李,壹生開落任東風”,意思是說木芙蓉還比那些繁多、常見的桃李好多了,因為它不隨春風來去、花謝又花開。歐陽炯說:此詩用意全在三、四句,桃李隨東風之來去,花謝花開,俯仰由人,木芙蓉則傲然兀立於秋風之中,經霜愈盛,其風骨視桃李為何如耶?歐陽炯認為木芙蓉“經霜愈盛”,若以人擬木芙蓉、桃李,則木芙蓉的骨氣比桃李真有千差萬別。呂本中筆鋒壹轉,想到春來繽紛的五彩大地,春風下桃李盛開,春盡滿地落花,甭說還撐到雨後的霜前。如果詩人有譬喻,那麽,雨是人生低潮的眼淚,霜則是人生的苦難,東風是表示皇帝的恩典。在人生低潮、苦難之中,還能努力地展現自己的風華,沒有沮喪、畏縮,沒有東風(恩寵),生命依舊亮麗。誰說壹定要阿附權貴,在官場飛黃騰達呢?詩人將“無言” 和“壹生開落任東風”來比喻桃李怯懦軟弱,聽任春風擺布,用宋高宗和秦檜以及對女真貴族俯首貼耳、沒有骨氣和勇氣的主和派,來襯托木芙蓉霜前“著意紅”的英勇氣概。將兩種花比喻成對立的兩種不同品格的代表,寓意極為深刻。

3. 關於木芙蓉的古詩

《木芙蓉》 菩薩蠻 宋 範成大 冰明玉潤天然色,淒涼拼作西風客。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 綠窗梳洗晚,笑把琉璃盞。斜日上妝臺,酒紅和困來。

《木芙蓉》 唐 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閉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和陳述古拒霜花》 宋 蘇軾 千林掃作壹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喚作拒霜知未稱,細思卻是最宜霜 摘取芙蓉花,莫摘芙蓉葉。 將歸問夫婿,顏色何如妾 《木芙蓉》 宋 王安石 水邊無數木芙蓉,露染胭脂色未濃。正似美人初醉著,強擡青鏡欲妝慵

4. 關於木芙蓉的詩句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唐·王維《辛夷塢》 青山麗朝景,元峰朗夜光。

未及清池上,紅蕖並出房。日分雙蒂影,風合雨花香。

魚驚畏蓮折,龜上礙荷長。雲雨流輕潤,草木隱嘉祥。

徒歌涉江曲,誰見緝為裳。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 所思在遠道。還顧望舊鄉,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當軒對尊酒,四面芙蓉開。

——唐·王維《臨湖亭》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芙蓉生在秋江上,不向東風怨未開。

芙蓉:荷的別名東風:春風。——唐·高蟾《上商侍郎》。

5. 《木芙蓉》的詩意

「木芙蓉」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柳 絮

雍裕之

無風才到地, 有風還滿空。

緣渠偏似雪, 莫近鬢毛生。

翻開《全唐詩》,詠楊花、柳絮的篇章甚多,這首《柳絮》卻與眾不同:它既沒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態,也沒有借柳絮抒寫惜別傷春之情,而是以凝煉準確的語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簡潔鮮明,富有風趣。

柳絮“似花還似非花”,極為纖細、輕靈,無風時慢悠悠地落到地面,壹遇上風,那怕是和煦的微風,也會漫天飛舞起來。它的這種性狀是很難描述的。薛陶說:“二月楊花輕復微”,並沒說清是怎麽個輕法。雍裕之從風和柳絮的關系上落筆,並對比了柳絮在“無風”和“有風”時兩種不同的狀態,只十個字,就將柳絮的特征給具體地描繪出來了,這不能不說是狀物的高手。

詩的第三句寫柳絮的顏色。柳絮不僅其輕飛亂舞之狀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東晉謝道韞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可見要描繪柳絮的顏色,還是以白雪為喻最為恰切。但如果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復前人早就用過的比喻,顯得淡而無味,所以詩人緊接著補上第四句:“莫近鬢毛生”。這壹筆補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來人們多以霜雪喻白發,這裏因為柳絮似雪,遂徑以柳絮隱喻白發,這已不落窠臼;不僅如此,詩人又從詠物進而表現人的情思:人們總是希望青春永駐,華發遲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發,所以盡管柳絮似乎輕盈可愛,誰也不希望它飛到自己的頭上來。這壹句在全詩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寫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可以說是托物言誌、借物抒懷的又壹格吧。

這首詩通篇無壹字提及柳絮,但讀完全詩,那又輕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們眼前飛舞,它是那樣具體,那樣鮮明,似乎壹伸手就可捉摸。全詩二十個字,如同壹個精心編制的謎語。由於準確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謎底叫人壹猜就著。於此可見詩人體察事物之細,藝術提煉功夫之深。

6. 《木芙蓉》的詩意

「木芙蓉」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柳 絮

雍裕之

無風才到地, 有風還滿空。

緣渠偏似雪, 莫近鬢毛生。

翻開《全唐詩》,詠楊花、柳絮的篇章甚多,這首《柳絮》卻與眾不同:它既沒有刻意描摹柳絮的形態,也沒有借柳絮抒寫惜別傷春之情,而是以凝煉準確的語言,概括出柳絮最主要的特征,求神似而不重形似,簡潔鮮明,富有風趣。

柳絮“似花還似非花”,極為纖細、輕靈,無風時慢悠悠地落到地面,壹遇上風,那怕是和煦的微風,也會漫天飛舞起來。它的這種性狀是很難描述的。薛陶說:“二月楊花輕復微”,並沒說清是怎麽個輕法。雍裕之從風和柳絮的關系上落筆,並對比了柳絮在“無風”和“有風”時兩種不同的狀態,只十個字,就將柳絮的特征給具體地描繪出來了,這不能不說是狀物的高手。

詩的第三句寫柳絮的顏色。柳絮不僅其輕飛亂舞之狀象雪,而且其色也似雪。所以東晉謝道韞早就以柳絮喻雪花,贏得了“詠絮才”的美名。可見要描繪柳絮的顏色,還是以白雪為喻最為恰切。但如果僅指出其“偏似雪”,那就是重復前人早就用過的比喻,顯得淡而無味,所以詩人緊接著補上第四句:“莫近鬢毛生”。這壹筆補得出人意表,十分俏皮。自來人們多以霜雪喻白發,這裏因為柳絮似雪,遂徑以柳絮隱喻白發,這已不落窠臼;不僅如此,詩人又從詠物進而表現人的情思:人們總是希望青春永駐,華發遲生,而柳絮似雪,雪又象白發,所以盡管柳絮似乎輕盈可愛,誰也不希望它飛到自己的頭上來。這壹句在全詩中起了畫龍點睛的作用,寫出了人物的思想感情。這也可以說是托物言誌、借物抒懷的又壹格吧。

這首詩通篇無壹字提及柳絮,但讀完全詩,那又輕又白的柳絮,似乎就在我們眼前飛舞,它是那樣具體,那樣鮮明,似乎壹伸手就可捉摸。全詩二十個字,如同壹個精心編制的謎語。由於準確地道出了柳絮的特征,那謎底叫人壹猜就著。於此可見詩人體察事物之細,藝術提煉功夫之深。

7. 最美木芙蓉詩句

贊美芙蓉花的句子1、芙蓉花是平凡而寂寞的,很少人能懂它,選擇木芙蓉壹樣的生活,註定了寂寞的人生。

寂寞如壹杯酒,只有經過悄然的醞釀,才有那壹縷幽香的甘醇。醉了,閉上眼睛,可以傾聽芙蓉花綻放的聲音,心花的清香。

-*-*-2、芙蓉花開的時候是在秋天,細雨斜風裏開得異常鮮艷。湘江邊有很多芙蓉樹,錯落有致,或是幾棵擠在壹堆,或是壹株獨立。

花開時都不失美麗,都不失嬌艷,陽光中依然,雨中依然。美得讓妳忘了自己。

-*-*-3、冬天來了,芙蓉花開了,艷麗的好象冬日裏的溫柔秀,真的美,開心,勇敢,我的心也振奮了,多好的花,多麽罕有,為冬天點綴,溫暖陽光下,紅的粉紅,如少女的臉,白的白如冬天的雪,真美,-*-*-4、“芙蓉”之名,最早見於《楚辭?九歌?湘君》的“采薜荔兮水中,搴芙蓉兮木末”,後唐代王維引此著詩壹首《辛夷塢》:“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有人可能覺得奇怪,水中之芙蓉如何長於“木末”了?《格物叢談》已明辨之:出於水者謂之水芙蓉,荷花是也;出於陸者,謂之木芙蓉。又可稱之為木蓮。

-*-*-5、芙蓉枕在金秋,擺弄著媚姿,依偎於天府錦城。 條條寬闊大道邊,綻放的朵朵芙蓉,搖頭問好,喜迎四方嘉賓,心田樂開了花。

丘間小徑上,那些靜靜盛開的芙蓉,也展示著百態千姿,炫耀著自己的美。-*-*-6、木芙蓉又名木蓮,因花“艷如荷花”而得名,另有壹種花色朝白暮紅的叫做醉芙蓉。

木芙蓉屬落葉灌木,開在霜降之後,農歷十月就可以在江水邊,看到她如美人初醉般的花容,與瀟灑脫俗的仙姿。木芙蓉的花神相傳是宋真宗的大學士石曼卿。

宋代盛傳在虛無縹緲的仙鄉,有壹個開滿紅花的芙蓉城。據說在石曼卿死後,仍然有人遇到他,在這場恍然若夢的相遇中,石曼卿說他已經成為芙蓉城的城主。

因為在眾多傳聞中,以石曼卿的故事流傳最廣,後人就以石曼卿為十月芙蓉的花神。-*-*-7、最早相遇木芙蓉花是在七八歲,當時並不知道它的花名,它就靜靜地立在荷塘邊,那清秀幽美吸引著我。

那時的我始終糾結:秋葉飄零,可芙蓉花為何還能如此美麗。木芙蓉的枝條沒有垂柳的婀娜飄逸,也沒有荷花的亭亭玉立。

不過,我同樣喜歡它的平凡,但懷著向往的心,給人壹種動人的力量。

8. 贊美木芙蓉的詩句

木芙蓉

作者: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著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壹生開落任東風。

木芙蓉

作者: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影別寒水,秾芳委前軒。

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

辛夷塢

作者:王維

木末芙蓉花,山中發紅萼。

澗戶寂無人,紛紛開且落。

1、山路木芙蓉

崔櫓

不向橫塘泥裏栽,兩株晴笑碧巖隈。枉教絕世深紅色,

只向深山僻處開。萬裏王孫應有恨,三年賈傅惜無才。

緣花更嘆人間事,半日江邊悵望回。

2、菩薩蠻(木芙蓉)

範成大

冰明玉潤天然色。淒涼拼作西風客。不肯嫁東風。殷勤霜露中。

綠窗梳洗晚。笑把玻璃盞。斜日上妝臺。酒紅和困來。

3、木芙蓉

韓愈

新開寒露叢,遠比水間紅。艷色寧相妒,嘉名偶自同。

采江官渡晚,搴木古祠空。願得勤來看,無令便逐風。

4、花犯(木芙蓉)

黃公紹

翠奩空、紅鸞蘸影,嫣然弄妝晚。霧鬟低顫。飛嫩藕仙裳,清思無限。象床試錦新翻樣,金屏連繡展。最好似、阿環嬌困,雲酣春帳暖。

尋思水邊賦娟娟,新霜□舊約,西風庭院。腸斷處,秋江上、彩雲輕散。憑誰向、壹箏過雁。細說與、眉心楊柳怨。且趁此、菊花天氣,年年尋醉伴。

5、木芙蓉三首

黃滔

黃鳥啼煙二月朝,若教開即牡丹饒。

天嫌青帝恩光盛,留與秋風雪寂寥。

卻假青腰女剪成,綠羅囊綻彩霞呈。

誰憐不及黃花菊,只遇陶潛便得名。

須到露寒方有態,為經霜裛稍無香。

移根若在秦宮裏,多少佳人泣曉妝。

6、秋朝木芙蓉_水面芙蓉秋

李嘉佑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到是著花時。

平明露滴垂紅臉,似有朝愁暮落悲。

7、木芙蓉_素靈失律詐

劉兼

素靈失律詐風流,強把芳菲半載偷。是葉葳蕤霜照夜,

此花爛熳火燒秋。謝蓮色淡爭堪種,陶菊香秾亦合羞。

誰道金風能肅物,因何厚薄不相侔。

8、湘岸移木芙蓉植龍興精舍

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盈盈湘西岸,秋至風露繁。

麗影別寒水,秾芳委前軒。芰荷諒難雜,反此生高原。

9、題殷舍人宅木芙蓉

徐鉉

憐君庭下木芙蓉,裊裊纖枝淡淡紅。曉吐芳心零宿露,

晚搖嬌影媚清風。似含情態愁秋雨,暗減馨香借菊叢。

默飲數杯應未稱,不知歌管與誰同。

10、蔔算子(並澗頃種木芙蓉,九月旦盛開)

葉夢得

曉雨洗新妝,艷艷驚衰眼。不趁東風取次開,待得清霜晚

曲港照回流,影亂微波淺。作態低昂好自持,水闊煙波遠。

11、秋朝木芙蓉

趙彥召

水面芙蓉秋已衰,繁條偏是著花遲。

平明露滴垂紅臉,似有朝愁暮落時。

12、南樓令_開了木芙蓉

周密

開了木芙蓉。壹年秋已空。送新愁、千裏孤鴻。搖落江蘺多少恨,吟不盡、楚雲峰。

往事夕陽紅。故人江水東。翠衾寒、幾夜霜濃。夢隔屏山飛不去,隨夜鵲、繞疏桐。

《廣群芳譜》中這樣描述木芙蓉:“清姿雅質,獨殿眾芳。秋江寂寞,不怨東風,可稱俟命之君子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