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有關防微杜漸的詩句

有關防微杜漸的詩句

1. 關於防微杜漸的詩句

關於防微杜漸的詩句 1.有關居安思危,防微杜漸的詩歌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原文(摘自舊唐書 列傳 卷七十壹 列傳第二十壹 魏徵)

原文: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壹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分析:

《諫太宗十思疏》是唐朝著名宰相魏征寫給唐太宗的壹篇奏疏。在這篇文章中,魏征緊扣“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這個在當時歷史條件下安邦治國的重要思想作了非常精辟的論述,其主題是在於提醒唐太宗要想使國家長治久安,君王必須努力積聚德義,具體提出了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等十個建議。魏征敢於直諫,在貞觀年間先後上疏二百余道,強調“兼聽則明,偏聽則暗”,對唐太宗開創的千古稱頌的“貞觀之治”起了重大作用。

2.防微杜漸 居安思危含意的詩句

《諫太宗十思疏》 魏征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而況於明哲乎?人君當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長也。

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蓋寡。豈取之易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誌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壹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雖董之以為嚴刑,振之以威怒,終茍免而不懷仁,貌恭而不心服。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載舟覆舟,所宜深慎。

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溢則思江海下百川,樂盤遊則思三驅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恩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因怒而濫刑:總此十思,宏茲九德,簡能而任之,擇善而從之,則智者盡其謀,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並用,垂拱而治。何必勞神苦思,代百司之職役哉?

3.關於"防微杜漸"話題的作文怎麽寫

空閑之日,我細讀了歐陽修所作的《伶官傳序》壹文,心中深有感觸。其中,作者提出的"禍患常積於忽微"這壹精辟的論斷,常令人深思不已。

壹些小小的疏忽竟能導致禍患的降臨,這似乎有些不可思議,然而,其中隱藏著的卻是千百年來人們在社會實踐中所獲得的壹條無可辯駁的客觀規律。

記得有句俗語,叫做"小洞不補,大洞吃苦",它更為形象地提示了這種道理,不是嗎?壹只蟻穴,無足輕重,但若不及時堵塞,能使千裏長堤毀於壹旦。學過哲學的人都懂得,之所以導致這種結果的產生,是因為事物發展總是從量變開始的,壹定程度的量的積累,就會促使事物性質發生變化。由此可見,壹些不引人註意的"忽微"往往是"禍患"產生的根源,而在當中起作用的卻是壹個字--"積"。

對於"積"字,許多人都非常註重它,但大都從正面考慮,如"學習要積累"等等。而反面的呢?則未必了。其實,"積"字所起的反作用也並不少見,而往往被人所忽視。

現就以個人的品行來說,如果壹個人在平時常不拘小節或是"反其道而行之",最終總是要受到懲罰的。像馮大興、朱澤明,他們竟從壹個"堂堂的大學生",頹廢沈淪為人民的罪犯!如此沈痛的事實不能不引人深省,這難道不是他們平時不註意自己在道德、情操方面的修養所造成的嗎?假使他們註意了這壹點,也斷不至於陷入泥塘,不能自拔。這種"禍患"的導致,不也是"積"字所起的作用嗎?

誠然,人們壹時有小小的疏忽,並無可厚非,重要的,對於自己的過失,不能不重視,不以為然,更不能開脫和原諒,那種僅此壹回,下不為例的想法,其實是自欺欺人,壹般都並非僅此壹回,也並非下不為例。對自己要求不嚴,常常是"忽微常積"的根本原因。

話到這裏,我們不妨可以說,"忽微"並不可怕,可畏的只是"忽微常積"。而能否化"小"為"無",則取決於自己對"忽微"的態度了。如果不註意自己品行方面的"忽微"長久以往,又怎能不發生惡性膨脹呢?"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劉備臨終前所說的這句話對於我們不也是個很好的啟示嗎?要戒惡修善,不可以其小而等閑視之。因此,在平時,我們就必須防微杜漸。可以想見,假如我們每壹個人都做到"見小善皆為之,絕之惡於初萌"。那麽人們的思想情操將會有多麽高尚,社會的文明將向前跨出更驚人的壹步!

對於壹個人的生活品行應是這樣,其它的也就不言而喻了。總之,無論我們在什麽時候,只要涉及到這方面的問題,都須采取"嚴以律己"的態度。"見善修然,必以自存也;見不善愀然,必以自省也。"倘若真的養成了這樣的習慣,妳也將不會擔心"禍患"的導致了。

僅此發壹感想,以供自勉。

簡評:本文觀點鮮明、重點突出,緊扣"忽微"和"積",闡明禍患常積於忽微,要求每個人做到"戒惡修善",防微杜漸,只有這樣,才不會擔心"禍患"的降臨。為了闡明這壹觀點,作者不是堆砌材料,而是用觀點統帥材料,用材料說明觀點。

文章先說"忽微",引用壹句俗語,壹個例證,印證了忽微能導致禍患降臨這壹客觀規律。然後作者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論述了在忽微和禍患之間起決定作用的是壹個"積"字,抓住"積"字,聯系實際,用無數事實論述了"積"的反作用,說明"積"是導致禍患的關鍵。最後提出解決矛盾的辦法,要"嚴於律己"、防微杜漸,引用劉備的話啟迪人們"戒惡修善"。文章寫到此,水到渠成,宗旨壹目了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