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出峨眉照滄海,與人萬裏長相隨。——李白《峨眉山月歌送蜀僧晏入中京》
2、忽憶嘗新會靈觀,滯留江海得加餐。——蘇軾《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
3、雨過潮平江海碧,電光時掣紫金蛇。——蘇軾《望海樓晚景·橫風吹雨入樓斜》
4、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柳宗元《永州八記》
5、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6、借問江潮與海水,何似君情與妾心?——白居易《浪淘沙·借問江潮與海水》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8、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9、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10、天平山上白雲泉,雲自無心水自閑。——白居易《白雲泉》
11、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白居易《憶江南·江南好》
12、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王維《漢江臨泛?/?漢江臨眺》
13、黃河遠上白雲間,壹片孤城萬仞山。——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壹》
14、過盡千帆皆不是,斜暉脈脈水悠悠。——溫庭筠《望江南·梳洗罷》
15、三萬裏河東入海,五千仞嶽上摩天。——陸遊《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
16、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錢起《省試湘靈鼓瑟》
17、秋水時至,百川灌河。——莊子及門徒《秋?水?(節?選)》
18、千丈懸崖削翠,壹川落日镕金。——辛棄疾《西江月·漁父詞》
19、樹色隨山迥,河聲入海遙。——許渾《秋日赴闕題潼關驛樓?/?行次潼關逢魏扶東歸》
20、碧叢叢,高插天,大江翻瀾神曳煙。——李賀《巫山高》
21、送君壹醉天山郭,正見夕陽海邊落。——岑參《熱海行送崔侍禦還京》
22、水宿煙雨寒,洞庭霜落微。——王昌齡《太湖秋夕》
23、來疑滄海盡成空,萬面鼓聲中。——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24、水皆縹碧,千丈見底。——吳均《與朱元思書》
25、天清遠峰出,水落寒沙空。——李白《峴山懷古》
26、壹片汪洋都不見,知向誰邊?——毛澤東《浪淘沙·北戴河》
27、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孟浩然《自洛之越》
28、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岡。——韓愈《條山蒼》
29、如裁壹條素,白日懸秋天。——施肩吾《瀑布》
30、但覺平生湖海,除了醉吟風月,此外百無功。——辛棄疾《水調歌頭·我飲不須勸》
31、看紅旆驚飛,跳魚直上,蹙踏浪花舞。——辛棄疾《摸魚兒·觀潮上葉丞相》
32、五雲山上五雲飛,遠接群峰近拂堤。——毛澤東《七絕·五雲山》
33、海門幾點青山小,望極煙波渺。——趙孟頫《虞美人·浙江舟中作》
34、三百六級登其巔,壹城煙水來眼前。——袁枚《獨秀峰》
35、水氣浮天天接水,那是蓬壺。——納蘭性德《浪淘沙·望海》
36、濯鱗滄海畔,馳騁大漠中。——張華《壯士篇》
37、爾其為狀也,則乃浟湙瀲灩,浮天無岸;浺瀜沆瀁,渺?——木華《海賦》
38、浮雲飛絮,壹身將影向瀟湘。——葛長庚《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39、萬裏昆侖誰鑿破,無邊波浪拍天來。——王安石《狼山觀海》
40、道旁廬舍,燈火隱顯,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鳴,殆非人間之境。——秦觀《龍井題名記》
41、俯首元齊魯,東瞻海似杯。——李夢陽《泰山》
42、徙倚望滄海,天凈水明霞。——葉夢得《水調歌頭·秋色漸將晚》
43、江水沈沈帆影過,遊魚到晚透寒波。——閻選《定風波·江水沈沈帆影過》
44、桂香多露裛,石響細泉回。——宋之問《早發始興江口至虛氏村作》
45、回溪十六度,碧嶂盡晴空。——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
46、北望燕雲不盡頭,大江東去水悠悠。——汪元量《湖州歌·其六》
47、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48、水光瀲灩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蘇軾《飲湖上初晴後雨二首·其二》
49、遠看山有色,近聽水無聲。——王維《畫》
50、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山居秋暝》
51、海水尚有涯,相思渺無畔。——李冶《相思怨》
52、昔在帝媯,臣唐之代,天綱浡潏,為雕為瘵;洪濤瀾汗,萬裏無際;長波涾?——木華《海賦》
53、泱漭淡濘,騰波赴勢。——木華《海賦》
54、瀝滴滲淫,薈蔚雲霧,涓流泱瀼,莫不來註。——木華《海賦》
55、噓噏百川,洗滌淮漢;襄陵廣舄,?——木華《海賦》
56、海上濤頭壹線來,樓前指顧雪成堆。——蘇軾《望海樓晚景五絕》
57、大而流江海,覆舟如芥,君無助、狂濤些。——辛棄疾《水龍吟·聽兮清佩瓊瑤些》
58、大江分九流,渺漫成水鄉。——孟浩然《自潯陽泛舟經明海》
59、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
60、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61、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李商隱《暮秋獨遊曲江》
62、落木千山天遠大,澄江壹道月分明。——黃庭堅《登快閣》
63、日暮鄉關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崔顥《黃鶴樓?/?登黃鶴樓》
64、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鷺洲。——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65、黃師塔前江水東,春光懶困倚微風。——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五》
66、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高適《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67、余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68、八月湖水平,涵虛混太清。——孟浩然《望洞庭湖贈張丞相?/?臨洞庭》
69、請君試問東流水,別意與之誰短長。——李白《金陵酒肆留別》
70、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佚名《涉江采芙蓉》
71、樓觀滄海日,門對浙江潮。——宋之問《靈隱寺》
72、白浪茫茫與海連,平沙浩浩四無邊。——白居易《浪淘沙·白浪茫茫與海連》
73、嶺樹重遮千裏目,江流曲似九回腸。——柳宗元《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
74、黃河西來決昆侖,咆哮萬裏觸龍門。——李白《公無渡河》
75、芙蓉落盡天涵水,日暮滄波起。——舒亶《虞美人·寄公度》
76、江水浸雲影,鴻雁欲南飛。——朱熹《水調歌頭·隱括杜牧之齊山詩》
77、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曹操《觀滄海?/?碣石篇》
78、濃似春雲淡似煙,參差綠到大江邊。——紀昀《富春至嚴陵山水甚佳》
79、湖上風來波浩渺。——李清照《怨王孫·湖上風來波浩渺》
80、夜闌風靜縠紋平。——蘇軾《臨江仙·夜飲東坡醒復醉》
81、風翻白浪花千片,雁點青天字壹行。——白居易《江樓晚眺景物鮮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張員外》
82、濤聲夜入伍員廟,柳色春藏蘇小家。——白居易《杭州春望》
83、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蘇軾《前赤壁賦》
84、亂點碎紅山杏發,平鋪新綠水蘋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85、壹勺西湖水。——文及翁《賀新郎·西湖》
86、灩灩隨波千萬裏,何處春江無月明!——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87、醉不成歡慘將別,別時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88、迷津欲有問,平海夕漫漫。——孟浩然《早寒江上有懷?/?早寒有懷》
89、江水漾西風,江花脫晚紅。——王安石《江上》
90、初驚河漢落,半灑雲天裏。——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91、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92、殘霞夕照西湖好,花塢蘋汀,十頃波平,野岸無人舟自橫。——歐陽修《采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93、雲樹繞堤沙,怒濤卷霜雪,天塹無涯。——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94、掛流三百丈,噴壑數十裏。——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95、天際霞光入水中,水中天際壹時紅。——韓偓《曉日》
96、數叢沙草群鷗散,萬頃江田壹鷺飛。——溫庭筠《利州南渡》
97、人行明鏡中,鳥度屏風裏。——李白《清溪行?/?宣州清溪》
98、淥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蘋。——李白《淥水曲》
99、天容海色本澄清。——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100、樓觀嶽陽盡,川迥洞庭開。——李白《與夏十二登嶽陽樓》
101、艅艎何泛泛,空水***悠悠。——王籍《入若耶溪》
102、欲把壹麾江海去,樂遊原上望昭陵。——杜牧《將赴吳興登樂遊原壹絕》
103、白露橫江,水光接天。——蘇軾《前赤壁賦》
104、江水流春去欲盡,江潭落月復西斜。——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05、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
106、漫漫平沙走白虹,瑤臺失手玉杯空。——陳師道《十七日觀潮》
107、脈脈廣川流,驅馬歷長洲。——上官儀《入朝洛堤步月》
108、夕陽西下,塞雁南飛,渭水東流。——康與之《訴衷情令·長安懷古》
109、洞庭西望楚江分,水盡南天不見雲。——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曄及中書賈舍人至遊洞庭五首》
110、濤瀾洶湧,風雲開闔。——蘇轍《黃州快哉亭記》
111、重湖疊巘清嘉。——柳永《望海潮·東南形勝》
112、帶湖吾甚愛,千丈翠奩開。——辛棄疾《水調歌頭·盟鷗》
113、海風吹不斷,江月照還空。——李白《望廬山瀑布水二首》
114、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毛澤東《虞美人·枕上》
115、春草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江淹《別賦》
116、過沙溪急,霜溪冷,月溪明。——蘇軾《行香子·過七裏瀨》
117、水遠煙微。壹點滄洲白鷺飛。——歐陽修《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118、嶺頭便是分頭處,惜別潺湲壹夜聲。——溫庭筠《過分水嶺》
119、海畔風吹凍泥裂,枯桐葉落枝梢折。——陳羽《從軍行》
120、漢江明月照歸人,萬裏秋風壹葉身。——邊貢《重贈吳國賓》
121、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122、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123、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李白《望廬山瀑布》
124、仍憐故鄉水,萬裏送行舟。——李白《渡荊門送別》
125、黃河落天走東海,萬裏寫入胸懷間。——李白《贈裴十四》
126、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楊萬裏《小池》
127、卷輕浪、沈沈千裏。——周邦彥《夜遊宮·葉下斜陽照水》
128、根含彭澤浪,頂入香爐煙。——惠標《詠孤石》
129、泛水浮萍隨處滿,舞風輕絮霎時狂。——劉基《浣溪沙·語燕鳴鳩白晝長》
130、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時遷者,松柏也。——蘇軾《送杭州進士詩敘》
131、欲驗春來多少雨,野塘漫水可回舟。——周邦彥《春雨》
132、楊柳青青江水平,聞郎江上唱歌聲。——劉禹錫《竹枝詞二首·其壹》
133、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辛棄疾《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懷》
134、九曲黃河萬裏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劉禹錫《浪淘沙·九曲黃河萬裏沙》
135、海日生殘夜,江春入舊年。——王灣《次北固山下》
136、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37、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王之渙《登鸛雀樓》
138、湖光秋月兩相和,潭面無風鏡未磨。——劉禹錫《望洞庭》
139、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雲。——杜甫《春日憶李白》
14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贈汪倫》
141、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謝脁樓餞別校書叔雲?/?陪侍禦叔華登樓歌》
142、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楊慎《臨江仙·滾滾長江東逝水》
143、鳳凰臺上鳳凰遊,鳳去臺空江自流。——李白《登金陵鳳凰臺》
14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壹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
145、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絕句二首》
146、日日思君不見君,***飲長江水。——李之儀《蔔算子·我住長江頭》
147、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
148、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蘇軾《惠崇春江晚景?/?惠崇春江曉景》
149、壹道殘陽鋪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紅。——白居易《暮江吟》
150、春江潮水連海平,海上明月***潮生。——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51、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
152、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李白《行路難·其壹》
153、清江壹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54、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雲變古今。——杜甫《登樓》
155、花紅易衰似郎意,水流無限似儂愁。——劉禹錫《竹枝詞·山桃紅花滿上頭》
156、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佚名《長歌行》
157、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雲埋壹半山。——辛棄疾《鷓鴣天·送人》
158、峰巒如聚,波濤如怒,山河表裏潼關路。——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
159、寒雨連江夜入吳,平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
160、江上春山遠,山下暮雲長。——葛長庚《水調歌頭·江上春山遠》
161、素月分輝,明河***影,表裏俱澄澈。——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
162、照野彌彌淺浪,橫空隱隱層霄。——蘇軾《西江月·頃在黃州》
163、兩水夾明鏡,雙橋落彩虹。——李白《秋登宣城謝脁北樓》
164、秋風起兮木葉飛,吳江水兮鱸正肥。——張翰《思吳江歌》
165、三春白雪歸青冢,萬裏黃河繞黑山。——柳中庸《征人怨?/?征怨》
166、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謝朓《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
167、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劉昚虛《闕題》
168、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王維《送邢桂州》
169、湘江兩岸花木深,美人不見愁人心。——盧仝《有所思》
170、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漫江碧透,百舸爭流。——毛澤東《沁園春·長沙》
171、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二首·其二》
172、桃花盡日隨流水,洞在清溪何處邊。——張旭《桃花溪》
173、昨夜江邊春水生,蒙沖巨艦壹毛輕。——朱熹《活水亭觀書有感二首·其二》
174、寒波淡淡起,白鳥悠悠下。——元好問《潁亭留別》
175、秀樾橫塘十裏香,水花晚色靜年芳。——蔡松年《鷓鴣天·賞荷》
176、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裏賴通波。——皮日休《汴河懷古二首》
177、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
178、八月濤聲吼地來,頭高數丈觸山回。——劉禹錫《浪淘沙九首》
179、蜀江水碧蜀山青,聖主朝朝暮暮情。——白居易《長恨歌》
180、雨晴煙晚。綠水新池滿。——馮延巳《清平樂·雨晴煙晚》
181、弄潮兒向濤頭立,手把紅旗旗不濕。——潘閬《酒泉子·長憶觀潮》
182、野田春水碧於鏡,人影渡傍鷗不驚。——汪藻《春日·壹春略無十日晴》
183、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見長江送流水。——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84、江流宛轉繞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張若虛《春江花月夜》
185、海闊山遙,未知何處是瀟湘。——柳永《玉蝴蝶·望處雨收雲斷》
186、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壹青螺。——劉禹錫《望洞庭》
187、桂林山水奇八九,獨秀峰尤冠其首。——袁枚《獨秀峰》
188、小池寒綠欲生漪,雨晴還日西。——佚名《阮郎歸·春風吹雨繞殘枝》
189、楚水清若空,遙將碧海通。——李白《江夏別宋之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