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等待信息的詩句

等待信息的詩句

1. 關於信息的詩句.

2. 關於傳信息的詩句

關於信息的詩句. 1.關於信息的詩句

中國古代郵驛,歷代均由國家官辦,為統治者服務,而民間通信異常艱難。唐代詩人杜甫曾在《春望》中這樣描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明在那戰火連天的歲月,偶得壹封家書,比得萬金還貴。在漫長的年代中,很多古詩都有關於傳遞信息的記載。筆者擷取幾則如下。

壹、鼓角催曉。擊鼓是傳遞緊急警報的壹種方法。從商代蔔辭中可以看出,它是“聲光”通信中最早的壹種。周《禮記·夏官·大司馬》中就有用擊鼓傳遞信號的規定:“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擊鼓可傳號令,鼓士氣,壯軍威,同仇敵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聞,聲聲不絕。唐詩人岑參《武威送別劉判官赴磧石西行軍》詩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壹動胡天曉。”

二、烽火報警。西周主要發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傳遞緊急軍情。為了防止犬戎從西、北方入侵,曾在豐鎬東部的驪山上設置了烽火臺和大鼓,與周圍的諸候約定,如烽火起,則是敵人入侵,各路諸候都要前來勤王。《漢書》載:“有寇即火然舉以相告”,前烽舉火,後烽呼應。《史記》有“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末詩人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曰:“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壹時齊保賀蘭山。”壹有火警,將士不畏艱險,壹齊上陣,保衛祖國邊疆。

三、檄牌通信。金牌是壹種通信檄牌。“牌長尺余”,木制。“朱漆刻以金書”,上刻“禦前文字,不得入鋪”,傳遞時“過如飛電,望者無不避路”。南宋紹興十壹年(1141年)間,秦檜以宋高宗名義,壹天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傳達命令,勒令嶽飛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須有”罪名,將嶽飛害死於臨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獄中。明李東陽在《金字牌》詩中寫道:“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郁怒聲如雷。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調兵。符有兩種:壹為銅虎符,壹為竹虎符。銅虎符用途有二:壹為郡守符,作為中央委任太守的證明;二為發兵符。《史記》中記載有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從王室盜來的兵符,趕往邊境,撤換了魏將,率兵解除趙國之危,深得民心,表現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唐人韓翃有詩雲:“懷君樂事不可見,鬃馬翩翩新虎符”;羅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鳴西上虎符歸”的詩句。可見,虎符是古代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信物。

2.有關傳遞信息的古詩句

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別是壹般滋味在心頭。

——李煜 努力愛春華,莫忘歡樂時,生當復來歸,死當長相思。 ——蘇武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

——盧照鄰 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白居易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雲。

——元稹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 。 ——李商隱 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壹點通 。

——李商隱 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柳永 兩情若是久長時,以豈在朝朝暮暮 。

——秦觀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李清照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嬋娟 。

——蘇軾 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 ——曹禺。

3.有關信息的詩句或諺語

●壞消息總是來得快(英國)

●孤陋寡聞最危險(英國)

●有好消息從遠方來,就如拿涼水給口渴的人喝(聖經)

●壞消息如生雙翅,乘風而去,好消息活像跛子,蹣跚而來(邁·德雷頓)

●沒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老喬治·科爾曼)

●沒消息總比壞消息強(詹姆斯壹世)

●得不到的消息,即是最好的消息(唐·勒普頓)

●如果是壞消息,就立刻叫醒我,因為壞消息是絲毫不能耽擱的(拿破侖)

●信息靈通,生意興隆

●不懂信息,趕不上行市

●信息不準,生意虧本

●經理站櫃臺,信息從中來

●信息是個寶,還要用得巧

●掌握信息越多或越新的人,就越能支配他人(美國)

●在理論指導下,信息才能變得特別有用(美國)

4.有關好消息的詩句有哪些

秋風日日望歸裝,忽報來期喜欲狂。——陸遊

正恨故人無上壽,喜聞良宰有高情。——白居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杜甫

聞官軍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

即從巴峽穿巫峽,便下襄陽向洛陽。

譯文:

劍門關外,喜訊忽傳,官軍收復冀北壹帶。高興之余,淚滿衣裳。

回望妻子兒女,也已壹掃愁雲,隨手卷起書,全家欣喜若狂。

老夫想要縱酒高歌,結伴春光同回故鄉。

我的心魂早已高飛,就從巴峽穿過巫峽,再到襄陽直奔洛陽。

5.與信息有關的詩句最好3句

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雁盡書難寄,愁多夢不成.

願隨孤月影,流照伏波營.

---------沈如筠(閨怨)

1親朋無壹字,老病有孤舟.

2鄉書何處達,歸雁洛陽邊.

3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4客從遠方來.遺我雙鯉魚.呼兒烹鯉魚,中有尺素書.

5欲寄彩箋無尺素,天長水闊知何處?

6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7江水三千裏,家書十五行

6.關於信息的名人名言

愛是美德的種子。----但丁

愛是理解的別名。---泰戈爾

人生是花,而愛是花蜜。----雨果

愛是生命的火焰, 沒有它, 壹切變成黑夜。——羅曼. 羅蘭

慈悲不是出於勉強,它是像甘露壹樣從天上降下塵世;它不但給幸福於受施的人,也同樣給幸福於施與的人。(英·莎士比亞)

幾十年的經驗使我懂得,多想到別人,少想到自己,便可以少犯錯誤。(巴金)

不是槌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卵石臻於完美_泰戈爾

感謝是愛心的第壹步 --西諺

對於我來說,生命的意義在於設身處地替人著想,憂他人之憂,樂他人之樂。(美·愛因斯坦)

關於傳信息的詩句 1.關於信息傳遞的詩

中國古代郵驛,歷代均由國家官辦,為統治者服務,而民間通信異常艱難。唐代詩人杜甫曾在《春望》中這樣描繪過:“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說明在那戰火連天的歲月,偶得壹封家書,比得萬金還貴。在漫長的年代中,很多古詩都有關於傳遞信息的記載。筆者擷取幾則如下。

壹、鼓角催曉。擊鼓是傳遞緊急警報的壹種方法。從商代蔔辭中可以看出,它是“聲光”通信中最早的壹種。周《禮記·夏官·大司馬》中就有用擊鼓傳遞信號的規定:“中軍以鼙令鼓,鼓人皆三鼓”。鼓者,擊鼓可傳號令,鼓士氣,壯軍威,同仇敵愾,勇往直前,以鼓角相聞,聲聲不絕。唐詩人岑參《武威送別劉判官赴磧石西行軍》詩中曰:“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馬去疾如鳥。都護行營太白西,角聲壹動胡天曉。”

二、烽火報警。西周主要發展的是烽燧大鼓,用以傳遞緊急軍情。為了防止犬戎從西、北方入侵,曾在豐鎬東部的驪山上設置了烽火臺和大鼓,與周圍的諸候約定,如烽火起,則是敵人入侵,各路諸候都要前來勤王。《漢書》載:“有寇即火然舉以相告”,前烽舉火,後烽呼應。《史記》有“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唐末詩人盧汝弼《和李秀才邊庭四時怨》曰:“朔風吹雪透刀瘢,飲馬長城窟更寒。半夜火來知有敵,壹時齊保賀蘭山。”壹有火警,將士不畏艱險,壹齊上陣,保衛祖國邊疆。

三、檄牌通信。金牌是壹種通信檄牌。“牌長尺余”,木制。“朱漆刻以金書”,上刻“禦前文字,不得入鋪”,傳遞時“過如飛電,望者無不避路”。南宋紹興十壹年(1141年)間,秦檜以宋高宗名義,壹天內連發十二道金牌傳達命令,勒令嶽飛退兵。同年十二月以“莫須有”罪名,將嶽飛害死於臨安(今杭州市)大理寺獄中。明李東陽在《金字牌》詩中寫道:“金字牌,從天來,將軍慟哭班師回,士氣郁怒聲如雷。聲如雷,震邊陲,幽薊已覆無江淮。仇虜和,壯士死,天下事,安有此,國之亡,嗟晚矣!”

四、虎符調兵。符有兩種:壹為銅虎符,壹為竹虎符。銅虎符用途有二:壹為郡守符,作為中央委任太守的證明;二為發兵符。《史記》中記載有信陵君竊符救趙的故事:信陵君拿上如姬從王室盜來的兵符,趕往邊境,撤換了魏將,率兵解除趙國之危,深得民心,表現出信陵君能急人之困的義勇精神。唐人韓翃有詩雲:“懷君樂事不可見,鬃馬翩翩新虎符”;羅珦也有“三十年前此布衣,鹿鳴西上虎符歸”的詩句。可見,虎符是古代傳達命令,調兵遣將的信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