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頸部按摩手法

頸部按摩手法

根據頸椎關節脫位的病理變化,在傳統中醫推拿正骨的基礎上,以現代脊柱生物力學為指導,創新出壹套輕便、準確、安全、舒適、高效的手法,稱為正骨推拿。因為手法分四步,正骨手法有十種,也稱四步十法。現描述如下。

壹、四步操縱法:這是操縱程序。第壹步:放松手法,主要是在頸、肩、背部進行揉捏或滾動,使緊張的肌肉得到放松,為正骨做準備,約1~5分鐘。第二步:正骨手法,1~4種不同手法,約1 ~ 5分鐘。這是針對病變的關鍵手法,往往能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輕癥只需壹兩步,重癥和病程長者需四步。第三步:加強手法,對與脫臼關節相連的軟組織硬結(繩狀腱、塊狀粘連、機化腱結)進行撥、捏、壓使之松解,局部或沿徑取穴,活絡經絡,促進氣血循環,約2。大多有頭部、上肢或內臟的癥狀。所以頸椎治療後,要采取壹些措施對癥狀進行局部治療,才能加速癥狀的改善和消失,事半功倍。分為興奮手法和鎮靜手法兩種,通過傳統按摩手法進行簡化,如頭痛時摩擦相關部位緩解疼痛,手麻時拍打、撚轉、滾動手法等。

二、正骨手法的改進原則:迅速糾正頸椎關節脫位,改善臨床癥狀,是提高頸椎病療效的關鍵。如何使正骨手法無痛(安全)有效,主要是提高手法的準確性。頸椎關節的運動(方向)功能不同,如枕環關節和寰樞關節。後關節和鉤突關節在同壹椎骨間脫位時方向不同,不同關節引起的臨床癥狀差異較大。我們利用頸椎的生理運動,在壹點阻力或推力或牽引力的作用下,使脫位的關節復位。其原理如表所示:

手表?頸椎病關節脫位正骨手法的改革原則

頸椎生理功能頸椎關節脫位類型正骨手法及其適用部位旋轉運動左右旋轉脫位搖動法:平視搖動法C1~2

搖弓法,C2~6

側頭晃動,鉤關節

抖肩法,C6~12側彎運動,側彎側擺脫位矯正法:側臥位頭拉肩法:鉤突關節。

以肩角移動頭部的方法C2.3伸屈前後滑動型脫位矯正法:側向矯正法、反向張力(正向矯正)

角度(推回)

俯臥打孔法(床邊懸吊)C6-T2復合運動混合脫位、多關節多類型脫位、傾斜仰臥脫位、正骨法、椎間盤突出牽引下反向運動法。三。診斷和治療的例子

病例1,58歲男性,頸椎病史s年,加重1個月,主訴左眼頭暈、頭痛、腫痛、流淚,雙側胸臂疼痛,右前臂橈側疼痛難忍,需將右臂置於頭上緩解疼痛。神經定位:枕神經(C2.3)、臂叢神經(C5.6)、左耳上交感神經節和椎動脈均受累;頸椎橫突(關節突)觸診:頸軸側彎,Cl-3右突,C4~6左後凸,C2右壓痛,C5左壓痛。x線平片顯示C6.7之間鉤突關節右側寬度較窄,頸軸側彎與觸診相同。側位片顯示上頸椎軸直,C2.3.4椎間雙突征,C1上翹。。分析:C5.6脫位合並C1~3側彎脫位與C6.7正骨按摩骨質增生無關,取左側側臥位,掌指揉捏放松頸部背肌緊張部位,弓搖側臥按壓糾正C1~3右後凸和C3.4旋轉脫位;操作者右手手指抓住關節突的突起,逐壹上移C4~1,同時左手托住下頜,幫助其將頭轉向右側。雙手壹起工作來重置他的關節活動。左手支撐左耳向右彎曲(擡頭),右手拇指在C4 ~ 1處逐壹施加阻力,糾正側屈。翻身左側臥,操作者右手扶肩,左手拇指指C5.6椎骨橫突,以播拉肩,活動時將向後移位的橫突向前推。取仰臥位,並做手法拉伸(牽引)和雙手交換牽引。(如果手牽引不屈曲,可使用牽引椅作為牽引下降正骨法。).強手法和痛區手法完成。劇烈疼痛停了壹次,10次後基本痊愈。每次操作後,紅光照射頸部20分鐘。

病例2,女,41歲,主訴右耳後頭如閃電跳壹個多月,頸部僵硬不適,有時頭暈。觸診橫突C1向右後移,C3向左移動,有明顯壓痛,轉頭力量試驗陽性。側位X線片顯示頸軸直,C1仰臥位,C2.3雙。根據三步定位診斷,符合C1-3旋轉脫位,導致耳大神經和枕小神經受累,椎動脈第三段也受刺激,發病與C5骨質增生無關。取坐位進行正骨按摩,患者紅光照射20分鐘後完全治愈。正骨手法包括低搖法和頭擡搖法,輔以手法牽引,只需放松手法、正骨手法、頭部按摩、取穴,整套手法10分鐘結束,主要療效是矯正C1~3的旋轉脫位。所以正骨按摩放松手法是為正骨手法做準備,以免強行正骨造成附帶損傷。

四、預防復發頸椎病容易復發,我們組針對頸椎不穩采取以下措施;1.敷自行設計的預保健枕,防止落枕復發;2.水針治療頸肩軟組織勞損點,促進韌帶肌肉恢復;3.指導患者起床前練習頸部保健5 ~ 10分鐘,持之以恒。5.臨床療效:8814我組采用正骨推拿治療頸椎病患者。近期療效:治愈664例,顯效057例,好轉1052例,無效41例。總有效率為98.93%,顯效率為765438±0.32%。1979和1982的長期隨訪結果表明,l~2年鞏固率為95.71%,2~8年鞏固率為8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