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文學作品中有運用襯托手法的有哪些?

文學作品中有運用襯托手法的有哪些?

古典詩詞中常見的襯托手法有如下幾種。

壹、用衰敗之景襯托愁苦之情

情隨事遷、情隨景遷,面對衰敗、蕭颯之景,人們通常會引發出傷感愁緒。詩詞中常用衰敗、蕭颯之景來烘托人的這種愁苦、傷感之情,景物帶上作者的感情色彩。我們來看杜甫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這首詩作於安史之亂後第四年,友人去世、四川內亂,社會壹片黑暗。杜甫沿江東下,到達夔州。為排遣郁悶,杜甫抱病登高,吟得此詩。

首聯寫了急風在高天中發出怒號的聲音,猿猴不停哀號;深秋了,在水清沙白的背景上壹只鳥或許是因食物少或許是跟鳥群失散,在急風中不停地盤旋。頷聯寫森林茫無邊際,落葉在秋風中蕭蕭而下,長江滾滾而來,奔流不息。作者寫出了夔州滿目蒼涼的恢廓秋景,襯托出作者的羈旅之愁、孤獨之感。這種愁苦像落葉、流水壹樣排遣不盡,驅趕不絕,為下文作者對國運艱難的關註、對流落他鄉的傷感作了鋪墊。

二、用美好之景反襯愁苦之情

詩詞中為了突出人的痛苦、哀愁,有時也用令人愉悅的情景來作襯托,借助情景的不協調形成鮮明的反差,達到強化人的愁苦之情的意圖,以歡悅之景寫愁苦之情更加凸顯人之愁苦。我們來看李煜的詞《望江南》:

多少恨,昨夜夢魂中。還似舊時遊上苑,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這是南唐後主亡國入宋後所作。字面上寫了往昔的繁華:遊上苑時的浩大聲勢,和煦的春風,皎潔的月光,鮮艷的花朵。作者不對當前處境作正面描寫,而是通過過去繁華生活的夢境來反襯,夢境越是繁華、熱鬧,越能反襯出夢醒後悲哀的濃重;對舊時繁華的眷念越深,就越能反襯出亡國後的淒涼。

三、用衰敗之景襯托人的昂揚、欣喜之情

衰敗之景通常引起人的愁苦之情,但詩詞中也時常有寫面對這樣的景引起與愁苦相反的心情,通過景情的反差來達到強化昂揚、欣喜之情的目的的詩詞。我們來看陳羽的《從軍行》:

海畔風吹凍泥裂,梧桐葉落枝梢折。橫笛聞聲不見人,紅旗直上天山雪。

這是壹首寫風雪中行軍的詩。前兩句寫從軍的將士面對的極為惡劣的環境。莽莽的天山腳下寒風勁吹,湖邊凍泥紛紛裂開了,梧桐樹上的葉子已經刮光,樹梢被狂風折斷。後兩句寫在這樣惡劣的風雪中行軍將士不但沒有退縮,而且舉著成行的紅旗,吹著橫笛正在向山峰行進。環境越是惡劣,越能反襯出士兵們高昂的士氣,無所畏懼、壹往直前的精神。如果是風和日麗、山清水秀的環境便難現行軍將士昂揚的士氣和無畏的精神。

四、用美好之景襯托欣喜之情

美好之景通常給人愉悅的感受,詩詞中也常用美好的景物來烘托美好的心情。我們來看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 :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這首詩寫了錢塘湖早春之景。西湖水漲,春水滿湖、水色天光,白雲和湖面的波瀾連成壹片。黃鶯搶著向陽的暖樹來壹展它圓潤的歌喉,燕子啄泥銜草築新巢。西湖邊到處是綠毯似的嫩草,平坦修長的白沙堤兩邊垂楊拂堤。人們在大好春光中騎馬遊玩。當時作者在杭州任刺史做了壹些足以自慰的政績,在政事之余常到西湖壹帶遊賞,面對早春的西湖,作者的欣喜之情流露於字裏行間。西湖勃勃生機之景從正面襯托出詩人的欣喜之情。

五、用動作襯托人物的心理

我們來看張籍的《秋思》:

洛陽城裏見秋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又開封。

這首詩寓情於事,借日常生活的壹個片段——寄家書時的思想活動、行動細節表達了遠在他鄉的遊子對家鄉親人的思念。書信寫好放入信封封好似乎已經將要說的話說盡了,但當捎信人就要上路時,卻生怕信裏漏掉什麽重要內容,於是又匆匆拆開信封。作者沒有直敘濃重的鄉思,而是通過“封”後又“開”這壹動作傳達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