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成語大全網 - 春天的詩句 - 泡菜的起源

泡菜的起源

我國最早的詩集《詩經》中有“中田有廬,疆場有瓜是剝是菹,獻之皇祖”的詩句。廬和瓜是蔬菜,“剝”和“菹”是腌漬加工的意思。據漢許鎮《說文解字》解釋“菹菜者,酸菜也”。《商書》記載有“欲作和羹,爾惟鹽梅”,這說明至遲在3100多年前的商代武丁時期,我國勞動人民就能用鹽來漬梅烹飪用。由此可見,我國的鹽漬菜應早於《詩經》,應起源於3100年前的商周時期。泡菜歷史悠久,流傳廣泛,幾乎家家會做,人人吃,甚至在筵席上也要上幾碟泡菜。據北魏孫思勰的《齊民要術》壹書中,就有制作泡菜的敘述,可見至少壹千四百多年前,我國就有制作泡菜的歷史。在清朝,川南、川北民間還將泡菜作為嫁奩之壹,足見泡菜在人民生活中所占地位。

泡菜的制作工藝,是我國悠久而精湛的烹飪技術遺產之壹。早在1400多年前人們就對風味獨特的四川泡菜有所稱頌,對泡制蔬菜的基本原理有所總結,同時也證明了泡菜的始於中國。

傳統原料原料常用泡菜原料:蘿蔔,豇豆,蓋菜,子姜(紫紅的的嫩姜)、辣椒等。

制作泡菜必不可少的自然是泡菜壇。在中國,人們用的是壹種壇口突起,壇口周圍有壹圈凹形托盤(即水槽,可盛水),扣上扣碗可以密封的壇子,在水槽加上水後,它就可以完全隔絕外面的空氣進來,而且發酵產生的氣泡也可以通過水槽排出去。它可以使泡菜在缺氧的情況下加速發酵,產生大量乳酸,有些泡菜壇還有壹個內蓋,用於阻擋水槽裏的水蒸氣進入。如沒有泡菜壇,也可用別的容器代替,但要求容器口大而密封嚴密,不能透氣,但是做出來的味道沒有專業泡菜壇的好。陶做的專門的泡菜壇子,外面沒上釉的叫瓦壇,上釉的就比較好看壹些。壇口突起,壇口周圍有壹圈凹形托盤(即水槽,可盛水),扣上扣碗可以密封的壇子,它可以使泡菜在缺氧的情況下加速發酵,產生大量乳酸。做泡菜時要在旁邊托盤內裝滿水密封壇子,可防止空氣進入。小時候跟媽媽壹起去買泡菜壇子,她總會仔細看壇子外面有沒有砂眼和裂紋,這關系到做泡菜的時候會不會壞。

再者說來泡菜不過就是我們平時餐宴上的佐菜,也就是所謂的小菜,連正餐都不算。可以說是上不了臺面的。而咱們的鄰國韓國,大家都知道他們平時餐餐吃泡菜,簡直就是把泡菜當主食吃。說這個簡直太美味了,說個壹天不吃泡菜壹天就沒精神。這種鹽漬食品咱們壹般也就是沒錢的時候為了有點味道而就著饅頭或周吃的東西。簡直算不了什麽,而韓國人卻吃的津津有味的,簡直讓人笑掉大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