撫順地區不僅是滿族的故鄉,是“開國立基”的“龍興聖地”,又是清皇帝謁永陵祭祖時必經之地。清統治者再也不能讓這種荒敗的景象繼續下去,於是在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新建成了撫順城。為了區別明代的撫順城,人們稱它為清代撫順城。這樣,從1618年努爾哈赤毀拆明撫順城開始,到1778年重新建城為止,整整經歷了壹百六十年。
清代撫順城址的具體位置,按現在來說,是西至寧遠街,東至新華街,北至永吉路,南至新城路。據《盛京通誌》記載,城周圍***三裏,有東、西、南、北三個門。南門是主門,叫做“嘉會門”。門樓采用閣樓與敵臺相結合的建築方式。屋頂為斜山式,屋脊鑲嵌琉璃瓦,陽光照映,金壁生輝,體現著民族建築風格。二層仿照敵臺建築特點,正面設垛口五個,是用於瞭望和實際。垛口內為鋪房,是士兵住所。敵臺上有軍士,晝夜巡邏、敲綁,遇有敵情隨時發現警號。城墻高約二十尺,寬約十二尺,外層用青磚包砌,中間雜築土石。墻頂每隔五尺設壹垛口。北門稱作“廣潤門”,建築簡單,不設垛口。東門為便門,設有閣樓與敵臺。南、北二門,守衛甚嚴,卯時(早6時—8時)開門,酉時(晚6時—8時)閉門,閉門後,沒有門票不得進城。
城內商業也較繁榮。商店、鋪房、手工業作坊遍布街市。較大型的店鋪有撫西絲布店、永和當鋪、福祿糧莊和壹品味飯店。還有肉市、牲畜市、柴市等自由交易市場。這裏是遼東東部地區重要的農副產品交換市場和集散中心。“撫西”這個地名就是這時出現的,它是滿語,漢譯為便宜的意思,可見這裏的市場聲譽很高。
撫順城的修築從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起,到乾隆四十八年(1783)止,***用了六年時間。所耗用銀兩和勞動人民所出勞役是無法計算的。據史料記載,啟建的頭壹年就征調民夫二萬余人,用去銀八萬兩之多。這些銀兩大部分是從民間搜刮的,致使許多勞動人民土地荒蕪,饑寒交迫。
人們常說“康乾盛世”,其實到了乾隆朝後期已經走向衰敗。隨著山東義和拳運動的崛起,各地相繼燃起反清的烈火。大批關內流民,沖破遼東柳條邊的封鎖,紛紛進入“禁區”。這些流民有的從蓬萊渡渤海東進,更多的是從古北口、喜峰口流離輾轉,來到遼東。鑒於這種情況,乾隆皇帝曾經勒令各地關卡:“準流民出口就食”,“如有貧民出口者,門不必阻攔,即使放出。”隨著東北封禁的廢弛,大批漢民湧向遼東各地,於是撫順的漢民也就多了起來。撫順地區的農村居民經過兩次大規模增加,到了康雍乾時代,特別是乾隆年間,撫順地區流民所建村莊遍布各地。漢民族密集遼東,居住在滿族心腹之地,當然要引起清王朝的註意。從康熙開始至道光為止,四個皇帝九次親臨撫順,既有到永陵祭祖之心,亦有巡視腹地之意。當乾隆皇帝七十三歲高齡,第四次巡幸永陵,駐蹕葛布街,“翌日親巡撫順城,視後心喜”,吟詩壹首:
洪武城撫順,意在撫順我。後季政令乘,乃並失遼左。
國初開創時,首事天龐荷。遇雨將旋師,禮王言聽可。
遂致降永芳,余城悉下妥。戶民給田廬,普俾毋失所。
今經百余年,未免墉桓墮。戊戌命重修,茲來閱巍峨。
在這裏,乾隆不僅追述了滿族祖先創業的功績,而且借撫順城重修壹事告誡後人“思難慎毋墮”,做為壹個封建皇帝,能寫出這樣的詩句,還算是有見識的。
請撫順城修築五十年後,門樓色淡,城垣灰舊。道光九年(1829),道光帝欲到興京謁陵,沿途官吏為此忙碌不停,撫順城也得到了壹次大修的機會。九月中旬道光途徑撫順,看到修飾壹新的撫順城後,心中大快,隨即揮筆題詩,詩雲:
七恨告皇天,王師順以正。至斡琿鄂漠,名王言可證。
太祖韙其謀,神速兵堅勁。倏雨倏開晴,誰知天佑聖。
向曙薄其城,圍攻申軍令。仁慈今俱焚,傳檄示以信。
歸命李永芳,兵何煩血刃。城堡五百余,***懾聲威震。
追兵自取亡,鎮臣歿於陣。鴻業自此基,壹戎衣已定。
可見,清王室壹直是將撫順城視為他們“鴻業之基”的象征而倍加珍重。不過,道光以後,清政府更加腐敗。在帝國主義列強競相爭奪中國這塊“肥肉”的情況下;清朝皇帝再也無心祭祖謁陵了。從而,撫順城也就再未進行大規模的修整。
隨著清王朝的厄運的到來,撫順城也由興盛走向衰落。向撫順城開第壹炮的是沙皇俄國。光緒三十壹年(1905),日、俄雙方在撫順開戰。3月上旬日軍占據渾河南岸,俄軍盤踞高爾山上,雙方炮彈穿梭般地射向對方,高爾山塔彈痕累累。10日晨,日本人攻占了撫順城“嘉會門”,俄國人的炮彈射向撫順城,首先擊中“廣潤門”。當即閣樓震撼,門匾落地。壹場腥風血雨過後,撫順城內房屋多半倒塌,商業蕭條,居民流離,整個古城處於奄奄壹息之中。從此以後,它再也沒有展露過當年的豐姿。
清政府為了鞏固遼東,加強防禦,盤剝人民,於光緒三十四年(1908)在這百孔千瘡的撫順城設置撫順縣。根據文獻記載,當時撫順城內僅有居民四百二十戶。工業、商業、服務業和居住的中心遂漸移至千金寨。宣統三年(1911),由縣知事程廷恒向東三省總督趙爾巽呈請,移撫順縣治於千金寨。因種種原因,牽延到1915年,撫順縣政府才正式搬遷到千金寨。自此撫順城日趨蕭條。但撫順城的城墻和“嘉會門”城樓卻壹直較完整地保存著,起著保護城內商民的作用。解放初期(1950),為了擴建道路,便利交通,才將城墻全部拆除,並填平了四周的護城河。從此,壹個嶄新的撫順城市出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