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山海拔197米,素以奇秀著稱。平地突起壹峰,宛如利劍壹把拔地而起,很多人認為華不註是“花骨朵”的轉音。因其形狀如未開放的蓮花而得名,被稱作出水芙蓉。
華山地處濟南市東北角,平地突起壹峰,宛如利劍壹把拔地而起,山南邊有濟南市規模最大的古建築群――華陽宮,占地9萬平方米,周圍池塘遍地,古有華山湖,是典型的近郊型山水旅遊場所。華山主要景點有華山、華陽宮、華陽湖等景點。山上藤攀蔓連,盤根錯節。草中亂石橫亙,蹊徑蕪塞。山體陡峭,由鳥道而上,多憩方能登其巔。頂峰倚天卓立,長風嘯嘯作聲,紫煙繚繞,白雲卷紓。極目遠眺,泰岱連綿,雲氣蒼茫;黃河逶迤,大橋飛架;“齊煙九點”,遠近點綴。每當秋日,天高雲淡,大雁南飛,層林盡染,景色更加奇絕。元代書畫大家趙孟頫曾繪《鵲華秋色圖》,流傳至今。後人又將此景命名為“鵲華煙雨”,列為舊時濟南八景之壹。
歷史
華山歷史悠久,歷代文人騷客都曾登臨此山。歷史典故很多,流傳最廣的是這樣壹個:華山半山腰有壹個呂祖廟,當年和尚下山擔水,壹只狼進去了,和尚擔水進去後將門關住,狼餓急了就將和尚吃了,然而狼卻出不了廟門,最終餓死在廟裏。華陽宮的建築什麽年代建的誰也說不清,相傳東漢劉秀討飯到山腳下的郅家村,村中有個郅矮子收留了他,後來劉秀做了皇帝,娶郅矮子的妹妹為妻,郅家從此大富大貴,在山腳下廣置院落,還出資興建了華陽宮。
華山之所以著名,還因為它是春秋時代的古戰場,齊晉“鞍之戰”即發生於此。《左傳》記載,魯成公二年(前589年),齊頃公親率大軍在今濟南北馬鞍山下擺上陣勢,與?克率華山全景領的晉軍進行決戰。齊頃公驕傲輕敵,言稱“滅此而朝食”,不給戰馬披上鎧甲而參戰,結果,“齊師敗績”。齊頃公被晉軍追逼,“三周華不註”,幸得大臣逢醜父與之更衣換位,並佯命其到山腳“華泉”取水,始得趁機逃脫。
地理位置
華山位於濟南市東北角,位於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華山附近有黃臺大酒店、明湖大酒店分店等壹批涉外酒店及小型飯店旅館,購、娛等設施也很方便,華山燉雞、燉鯉魚香飄萬裏。景區北臨濟青高速公路、黃河公路大橋,西臨大橋路,南臨荷花路,70、71、16路公交車路過景區。
華山風景
古濟南八景中有兩個含有華山(齊煙九點,鵲華煙雨),足見華山在濟南的地位,而且華山風景區是濟南市唯壹壹個有山有水有泉的風景區。
華陽宮
華陽宮古建築群是濟南市壹處古老的道教官觀。地處濟南市東北向,在黃河以南,小清河以北的平原地帶。北依華山(又名華不註),南臨鏡光湖(又名金光湖),依山就勢,高低錯落,相間有序,布局有致,是濟南地區最大規模的古建築群體,同時,遺有三百余平方米的古壁畫。
呂祖廟
吃了和尚餓死狼的小故事
華山歷史悠久,歷代文人騷客都曾登臨此山。歷史典故很多,流傳最廣的是這樣壹個:華山半山腰有壹個呂祖廟,廟裏有個和尚白天下山挑水。狼趁機進了廟裏藏了起來。晚上和尚關門睡覺結果被狼吃了。門關著,狼出不去,也給餓死了。
華泉
華泉位於華山風景區華陽宮前,因臨華不註山而得名。唐段成式《酉陽雜俎》有"華不註泉,方圓百步"的記載。華泉經歷了噴湧、淤塞、復湧、再淤塞的過程。2001年,進行清淤挖掘,修砌泉池,池長15米,寬9米,深2米。壹池清水,平明如鏡,孤山及古廟倒影,與魚池、荷塘相互映襯,別具風姿。
華山片區
華山國家歷史文化公園是泉城特色風貌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重要的生態濕地和城市防洪的重要滯洪區。根據規劃定位,華山歷史文化公園結合了齊魯文化軸、鵲華歷史文化的概念,將文化、山水、工作、生活緊密結合,協調文化、生態、居住、休閑等多方面需求。規劃布局強調以華山為核心,形成“壹園壹城、壹湖三山、壹心三廊、壹環多景”的布局結構,敞開華山與鵲山、黃河的綠色視廊,華山與大明湖、千佛山的綠色視廊,提升濟南城市形象,升級濟南城市服務職能。
華山文化
宋代文學家曾鞏的《登華山》中有“醜父遺忠無處問,空余壹掬野泉甘”的詩句。
唐朝詩人李白在《古風》中寫道:昔我遊齊都,登華不註峰。茲山何峻秀,綠翠如芙蓉。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壹白鹿,自挾兩青龍。含笑淩倒景,欣然願相從。
濟南詩人張凱在《詠華山》中寫道:華山聞名奇秀滑, 翠柏青松滿山崖。壹夜城中三尺雪, 曉來勝過白蓮花。
唐朝詩人李賀《夢天》詩曰“遙望齊州九點煙,壹泓海水杯中瀉”,“齊煙九點”即由此詩句演化而來。
濟南詩人張凱在《夏雨》中寫道:華山霧遮尖, 雨下兩三天。風比秋時寒, 天寒衣服單。在《華山論劍》中寫道:文人墨客黃河行,英雄論劍華山頂,黃河流沙填東海,華山仗劍刺天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