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越王無諸及越東海王搖者譯文如下:
閩越王無諸同越東海王搖,他們的祖先都是越王句踐的後代,姓騶。秦朝吞並天下後,都被廢除王號,成為君長,把他們這地方設置為閩中郡。
待到諸侯反叛秦朝,無諸和搖便率領越人歸附鄱陽縣令吳芮,就是人們所說的鄱君,跟隨諸侯滅亡了秦國。在當時,項籍把持向諸侯發布命令的大權,沒有立無諸和搖為王,因此,他們沒有歸附楚王。漢王攻擊項籍,無諸和搖就率領越人輔助漢王。
史記的介紹:
二十四史之壹,最初稱為《太史公書》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壹部紀傳體通史,作品中撰寫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3000多年的歷史。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該書創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
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壹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
在《史記》***壹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余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余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采用這種體裁撰寫。
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漢書》《後漢書》《三國誌》合稱“前四史”,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其首創的紀傳體編史方法為後來歷代“正史”所傳承。《史記》還被認為是壹部優秀的文學著作,在中國文學史上有重要地位,被魯迅譽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劉向等人認為此書“善序事理,辯而不華,質而不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