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曲折的訪問
上周六,秋雨連綿,天空陰沈。雖然天氣並不美好,但仍然沒有影響我去參觀五龍寺。五龍寺位於縣城以北四公裏的古衛城城墻遺址上,在龍泉村北面的高阜之上。因為星辰的更叠,當年的魏城古城已經湮沒在歲月的長河中,只留下壹片瓦礫和傳說,足以證明它的輝煌。
五龍寺雖然屹立不倒,但也受到了時間的滄桑和風雨的侵蝕。沒有其他名寺香火不斷、信眾摩肩接踵的繁華景象,只是靜靜地藏在壹個小山村裏,佇立在野地的郊外。
秋雨淅淅瀝瀝地下著,沒有停下來放晴的意思。出租車司機把我帶到廟前坡,說,下雨了,土路泥濘,車沒法上坡。妳可以走上去。我踮起腳尖,小心翼翼地選擇著要上去的路,生怕地上的泥水弄臟我的褲腿,更怕陡坡打滑,壹不小心摔倒。
最後走到坡頂的寺廟,只見簡陋的寺廟大門緊閉,四周低矮的院墻上有鐵絲網。舊木門上有壹把大鎖。我透過門縫窺視,古寺在秋雨中冷清,讓人感覺神秘而孤獨。李白有“古已有之,賢已忘”的詩句。我不顧風雨,煞費苦心來到這裏,只為壹睹古剎的風采,現在它卻將我拒之門外。難道妳不想讓我打破它的寧靜嗎?
我在閑逛的時候,看見山坡下壹個中年婦女抱著孩子在看門。我急忙下到斜坡上,向她要了五龍廟大門的鑰匙。以前聽人開玩笑說芮城人是“鬼”,但是這個女人很善良。她笑著問我是不是來考察古跡的。我趕緊擺擺手,說,過獎了,來參觀,只是玩玩。她懷疑地笑了。這座廟裏有什麽可看的?吸引了妳壹個個的去參觀,去參觀!她壹邊說,壹邊指著我說,關帝廟的老張,住在後面第三條巷子的第二間房子裏。
我趕緊謝過他,快步向後巷走去。壹瞬間的喜悅,讓我忘記了那個女人說的是哪條巷子。無奈之下,我走進附近的壹條小巷,隨意敲了壹戶人家的門,得到的回答卻是二樓兇猛的狗叫聲。它充滿敵意的眼神讓我不寒而栗——因為小時候被狗咬過,我怕它會跳墻。
當我退縮的時候,兩個村民有說有笑的走過來。我又問他們張師傅住在哪裏。壹個說下壹個巷子,另壹個補充說那個巷子第二個就是老張家。我趕緊謝過他們,走到後巷第二戶人家,輕輕敲了敲門上的鐵環。
很快,門開了,壹個老婦人走了出來。她警惕地看著我。我趕緊說,我找張師傅,我想去看看五龍寺。老婦人笑了。原來是個學生寶寶。快去寺廟。他已經去寺廟了。
我松了壹口氣,趕緊去了寺廟。不壹會兒,我看見壹個人打著傘慢慢走在我前面。不管我是不是認錯人了,我對著張師傅喊請留下來。他似乎聽到了,停了下來。我也沒在意地上濺起的泥漿,趕緊走到他面前喘著氣說,我想去看看五龍廟,找妳找了好久。張師傅聽了我的話後,爽朗地道。跟我來。我要去寺廟。
2.壹座廢棄的古廟
張師傅打開寺門,邊走邊告訴我,武龍寺是唐代為紀念水神王而建,所以又叫王廟。據說是唐代唯壹幸存的道觀。由於過去五龍泉泉水從寺基湧出,當地人也俗稱五龍寺。可惜現在泉水已經幹涸,泉水從寺廟地基下汩汩流出的場景已經成為過去。
五龍寺是壹座四邊形的寺廟建築,由戲臺、正殿和廂房組成,四周有圍墻,東南角有廟門。寺後煙雨迷蒙,古色古香;廟前的場地空曠安靜,樹木郁郁蔥蔥。遠遠望去,寺廟後面的古衛城遺址朦朧壹片,仿佛雨水有穿越的功能,把我帶到了幾千年前,領略了它的宏偉和古樸。
聽老張介紹,詳細勘察建築結構,辨認石碑上的銘文。據知,武龍寺建於唐五年(831),我們現在看到的武龍寺正殿是在唐代乾隆年間建築的基礎上重建的。
大雄寶殿位於山頂,單檐,五開間寬,四椽深。柱頭鬥拱是由五層和兩個副本。各種鬥部隱居極深,拱瓣有棱角。內部的架子鋪著巨大的鬥拱,叉長而結實,矮柱細而短,形成了壹個非常平緩的豪宅斜坡。據說可以和五臺山的南禪寺媲美。廟裏沒有壹根柱子,所有的橫梁都露在外面。整個建築結構簡潔,展現了唐代的建築風格。屋內有乾隆十年、光緒三十二年、重建1958的房梁銘文。盡管歷經千年風雨和朝代更叠,歷經多次天災人禍和不斷修繕,仍保持著唐朝的建築風格。
正殿前有兩座唐碑,其中壹座是元和三年(808)王龍泉所撰,記載了縣令當眾灌溉農田,造福百姓的事跡。本文以《西門豹》引張水治理葉的歷史事件,來展示芮治公的功績。河東裴所寫,字體剛勁有力,古樸蒼勁。另壹本是《龍泉集》,成書於大和六年,唐文宗(832)。碑文記載了五龍寺擴建修繕的始末。“拆舊房,造新廟,雕真形,漆青墻”的碑文,可以證明大雄寶殿的修建時間和規模。這兩座碑對於研究唐代中期的水利發展史也很有價值。
原來,這兩塊石碑是嵌在大殿的墻上的。2012年,其中壹塊石碑被盜,市縣警方全力偵破,迅速抓獲4名涉案人員,追回石碑。由於嵌在墻內的石碑不易保存,當地文物工作者將其適當擺放在寺廟前,也方便遊客觀賞。
到了唐朝,古寺裏神出鬼沒,勾心鬥角。
五龍傳說在哪裏?煙雨蒙蒙,變化很大。
3.美麗的傳說
老張看到我是個拍照記錄的“專業人士”,就給我講了壹個關於五龍廟來歷的故事。
相傳古時候,當地有壹對老夫妻,說了壹輩子好話,做了壹輩子好事,可是膝下無子無女,非常發愁。但是老兩口並沒有停止做好事。好心有好報,果然,老兩口晚年得了個姑娘。小女孩出生的時候,我看到醫院裏壹股藍色的氣息直沖雲霄。後來有兩個道士來化緣,見女孩相貌不凡,就給她取名“潤澤”。潤澤十六歲的時候,漂亮又聰明。她不僅是老兩口的掌上明珠,也是周邊八個國家年輕人追捧的偶像。
壹天,潤澤姑娘正在河邊洗衣服,這時來了壹位老人。他拿出壹件袈裟說:姑娘,請妳也幫我洗壹下衣服好嗎?善良的女孩欣然同意。當她準備洗袍子的時候,發現袍子上的扣子閃閃發亮,透明的。她害怕洗扣子,所以把五顆扣子都脫了。但是在河邊的雜草和巖石中存放紐扣不方便,所以她把紐扣放進嘴裏洗了洗。當她洗衣服的時候,她發現有五個扣子在她嘴裏不自覺地融化了。正當她左右為難的時候,道士來取道袍,姑娘只好紅著臉說了實話。道士也沒說什麽,拿著道袍就走了。
過了壹月,潤澤姑娘的肚子越來越大,村裏流言蜚語四起,人們在背後對姑娘指指點點。老兩口整天唉聲嘆氣,以淚洗面。為了不讓父母傷心,潤澤姑娘悄悄躲在村外的壹座破廟裏。老兩口每天夜深人靜的時候偷偷給她帶飯。
那壹夜,壹陣腹痛之後,潤澤姑娘生下了五個長著四只爪子,身體像蛇壹樣的小東西。正好趕上老母親送飯,看到女兒生下這些怪物,她又驚又喜。等女兒睡著了,老太太悄悄把五套小西裝用布蓋在籃子裏,放在回家路上的河裏,匆匆趕回家。潤澤姑娘壹覺醒來,發現身邊沒有五個小東西。雖然和正常孩子不壹樣,但畢竟都是她自己的肉。她怎麽能忍心把它們從母親身邊扔掉呢?她拖著虛弱的身體去找媽媽。
當她到達河邊時,她看到五條長著四只爪子的水蛇快樂地向她遊來。它們壹會兒在水裏潛,壹會兒在空中飛。他們很快樂,很可愛。她知道這是他們真正的天堂。所以,她每天晚上都來河邊看她的“孩子們”,和他們壹起玩,看他們表演。壹個月後,這五個小東西漸漸變成了蛇、馬頭、鹿角、魚鱗、牛尾的形狀。她很納悶,這不就是傳說中的龍的樣子嗎——它們真的是五條龍嗎?
壹天晚上,電閃雷鳴,風雨交加。潤澤姑娘不放心自己的“孩子”,冒雨來到河邊。這時雨停了,明月當空,繁星閃爍,壹朵五彩祥雲從天而降,飄到了河邊。五條龍從水中升起,圍著潤澤姑娘打轉,守護著她踏上祥雲。這時,仙樂響起,祥雲飄來,她和她的“孩子”慢慢飛向了天堂。
那天晚上,這對老夫婦做了同樣的夢,夢見他們的女兒在河邊升天了。他們還夢見女兒說,她升天後被玉帝封為“潤澤袁俊”,五龍也被封為王,專事催雲布雨。從那以後,天氣壹直很好,糧食也很充足。當地百姓感受到潤澤姑娘和五龍的恩情,於是建廟祭祀五龍,稱為“五龍廟”。
傳說不是歷史事實。雖然無法考證其真偽,但卻反映了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同時也表達了人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美好願望,希望壹年四季風調雨順,主張好人有好報。
夫妻壹生行善,有福滋潤。
生五龍升天。祝福全世界,很神奇。
4.執著的老張
由於雨越下越大,老張臨走前邀請我去管理室避雨。管理室十平米左右,是用輕質材料搭建的簡易房。房間很簡單,壹張床,兩張桌子,三把木椅。壹張桌子上放著壹臺舊電視,另壹張桌子上放著壹臺監控整個寺廟的顯示器,給古老的寺廟增添了幾分現代的色彩。
老張讓我坐在床上,給我倒了杯開水,和我聊了起來。張師傅年紀大了,有三個女兒兩個男人,現在都結婚了。他有十個孫子,最大的已經參加工作,最小的也上了初中。我問他,既然他應該在家享受生活,享受天倫之樂,為什麽還要來這裏照看這座古廟。畢竟這種工作看起來不重,但是很累,要壹直堅持下去。尤其是現在有人唯利是圖,倒賣文物,還是有壹定風險和責任的。
張師傅點了壹支煙,深吸了壹口氣。過了好壹會兒,他才從嘴裏和鼻孔裏溢出壹縷白煙。煙霧中,他從容淡定,灑脫地說,十幾年前,村裏招人保護古寺。因為待遇低,麻煩,責任大,前面有兩個人,時間長了就不想再幹了。我當時剛退休,很著急,對自己的晚年不滿意,對歷史遺跡也有點興趣,就主動接受了這份工作。迎春送夏,送秋冬,風雨過後,傲霜鬥寒。家人有過抱怨,人們有過歡笑,他們有過悲傷,痛苦,驚心動魄,百無聊賴,但事情總得做,古跡也得打理!妳怎麽能忍心讓祖先留下的好東西白白浪費掉呢?
就這樣,壹晃十幾年過去了。村裏的幹部換了好幾次,但老張壹直在這裏,無怨無悔,默默無聞。
我聽了這話,非常敬佩地說,妳老了不容易。這麽大年紀了,妳每天還這麽辛苦,壹個人守著古寺。正是因為有妳們的奉獻,古寺才能得到保護,這個古跡才能傳承下去。這應該是壹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好事!
老張笑著擺擺手道,妳年輕,很健談。有了妳的理解,我再苦再累都是甜的。其實人老了,也是閑的。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這樣才不會孤獨,才覺得人生有意義。張師傅也說了,有的年輕人整天抱著手機,吃飯睡覺都是時間,浪費時間,傷害身體。妳想要什麽?這可能也是孤獨的壹種表現。
在我看來,張師傅是個有思想的人,是個大寫的人。我記得壹個故事。講的是壹個五十歲的老農被當地文物局聘為古墓看守人。從那以後,他就把家搬到古墓邊上,每天全心全意守護著。幸好古墓旁邊有壹大片荒地,他就種上了莊稼和蔬菜,過上了天堂般的生活。
前幾年快結束的時候,文物局還派人來發工資慰問。後來很多年都沒人送了。老農沒有在意,壹如既往的默默守護。20多年後,老農覺得自己年紀大了,身體虛弱,不能再守古墓了,於是向文物局領導申請換人。
文物局的領導趕緊讓人去了解情況,心裏不禁壹陣苦澀。因為省裏的專家已經勘察過結果,古墓只是壹個影葬墓,也就是常說的衣冠冢,沒有什麽歷史價值。因為領導換了壹茬又壹茬,工作人員的崗位也壹直在不停的換,也逐漸忽略了這件事。即使人們偶爾想起,也認為不會有人問起這個古墓。如果他們不發工資,老農肯定會撒手走人。誰能想到老農“壹根筋”,這麽多年壹直默默堅持。壹座空墳墓竟然花了老農二十多年的時間!
文物局領導覺得很遺憾,就賠償了老農,並向他道歉。老農既不生氣也不悲傷。他覺得只有按照上級的要求把事情做好,自己才問心無愧。
我覺得故事裏的張師傅和老農都是可愛可敬的人。他們為古跡保護奉獻了幾十年,無怨無悔,寂寞難耐。雖然他們的事跡很普通,但是他們在我心中的形象很高大。我們應該贊美他們。
有人說,當今社會人不老,世風日下。媒體曾報道過,很多地方的壹些老人,有的隨著高分貝音樂跳廣場舞,有的在居民區揮舞著鞭子,自顧不暇,為所欲為,不顧影響很多居民的正常生活,甚至在街頭碰瓷。真的是對老人的不尊重。他們應該向像張師傅和老農這樣的老人學習。這樣就會在社會上形成尊老愛幼、團結友愛、和諧融洽的良好風尚。
守了古寺幾十年,無怨無悔,避開了塵囂。
為老人做點事,妳會很樂意保護古跡的。
5.善良的“哥哥”
人們都說秋雨連綿,這是真的。雨越來越大了。我不敢再耽擱了,就拿出了“哥哥”臨走時給我的名片,撥通了他的電話,讓他過來接我。
很快,出租車來了,他打電話讓我在坡下等著。我雙手緊握張師傅的手和他道別,回頭看了壹眼五龍殿,心裏道了聲再見,上了壹輛出租車返回。
在縣城下車後,因內急趕去“1號”辦事。我出來找手機,才發現手機不見了。我應該把它留在出租車裏。手機丟了,突然覺得好像丟了全世界。有個朋友曾經說過,壹天不上QQ,不上微信,就會覺得和世界脫節。這個時候,我真的覺得自己與世隔絕了。
我急忙去打我的手機。聽著嘟嘟的鈴聲,我的心立刻懸了起來,害怕聽到“您撥打的電話已關機”的聲音。因為對方壹關機,就意味著妳會對自己的手機壹頭霧水。第壹次沒人接,我又打了壹次,終於打通了。
壹聽到“哥哥”的聲音,我就不好意思的說,把手機留下了,答應壹定還他。他大度地說,妳現在在哪裏?我馬上把它送給妳。聽到這裏,我心中充滿了喜悅,我很快說出了我的立場。
“哥哥”很快就把手機發給了我。我很感動,拿出壹張百元大鈔感謝他。他把我的手往後壹推,說,妳這孩子,妳太小看我了!以後個人要出去打理東西,不要落下東西。
雖然我的手機不是很值錢,但它是我與外界保持聯系的工具,裏面有很多聯系方式和秘密。
我很幸運。很多人丟了東西,就像肉包子打狗壹樣——壹去不復返了,地位稍低的人在街上被“三只手”收入囊中。我回去後馬上在博客上表揚了哥哥的誠實、單純和善良。
撿東西不是人品優秀的事,而是淳樸的名聲。
千金難買是誠,感恩贊美心。
壹次瘋狂的旅行,壹次荒謬的旅行。五龍寺的淳樸,傳說的美好,老張的執著,“哥哥”的善良,秋雨的纏綿,手機的回歸...讓我刻骨銘心,生出了寫作的沖動。
半天的時間不長,路程也不遠,但卻讓我觸摸了歷史,增長了見識,經歷了教訓,學會了做人,懂得了人生,有所收獲。相信在以後的人生旅途中,多走走多看,多學習多記憶,多思考多理解,對妳的成熟和成長大有裨益。